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佐唐-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恨不得一脚将这小子踢出客堂。不过还真是踢不得,范非是刘县令的妻弟,通俗点讲,就是小舅子。
冯旭光,不行,不够灵活。孙志,也不行,才气欠缺。历飞,更不行,书法勉强说得过去,可是文章却是写得狗屁不通……将所有人想了一遍,曹学正的心就一点点沉了下去,一直沉到脚底,忍不住就要仰天长叹一声:想我曹学正一生克勤克俭,为何就教不出一名有出息的弟子,难道就是因为当年在孔圣人像前小解过一次?苍天明鉴,当时实在黑灯瞎火又是一时尿急,事急从权,又并非有意为之,孔圣人怎会计较这些无关斯文的小事?
不解归不解,不平归不平,曹学正忽然隐约觉得刚才想了半天,好象漏了一人,是谁又迟到了?正一肚子气没处发泄的曹学正蓦然火起,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学堂门口,刚一推门就与一人撞个满怀!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曹学正被撞得眼冒金星,也没看清来人是谁,就声色俱厉地说道,“你,你是哪个?迟到不算,还顶撞师长,该如何处罚,自己主动说来。”
“曹学正,对不起,您怎么会守在门口,难道知道我今天要来辞别?”来人正是崔向,见不小心与曹学正正面相撞,心中担心一把年纪的曹学正别受伤才好。
怎么是崔向?
对于崔向,曹学正可是印象再深刻不过。崔卓、崔越两兄弟都是少有才名,尽管二人都是屡试不第,不过二人从县学、州学再到道学,全是顶尖人才,就算是夭折的崔芦,也是聪慧过人,出口成章,而崔向竟然在十六岁时还考不中县学,连一笔工整漂亮的蝇头小楷都写不出来,崔家何其不幸,诗书传家,祖辈以降全是文才斐然之人,为何偏偏生出如此愚不可及的一个笨蛋?
崔向最终能够进得县学,还是崔卓拼了老脸,向他曹庆图求来的。崔向进入县学之后,虽然也勤奋用功,不敢有丝毫懈怠,奈何人笨脑慢,最后县学的同窗学子全体决定,奉送了崔向一个共认的绰号:笨二郎!
唐时习俗,一般称呼相熟之人,多以家中排列相称,崔向排列第二,一向被人称为二郎。
笨二郎今日居然敢迟到,曹学正心中恼火,正要大展师威,好好惩戒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忽然想到刚才听他说要辞别,不由莫名其妙,顿时忘了发威,奇道:“辞别?崔向欲将何往?”
曹学正最是计较礼数,崔向不敢怠慢,忙双手向前一伸,在胸前一叉,揖礼答道:“回曹学正,学生不日即将动身前往袁州。”
曹学正点点头,转身坐到讲席之上,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慢条斯理地说道:“袁州乃是一州要地,交通便利,比起新吴不知要繁华几许,有袁江穿城而过,更有明月山、天台山和丰顶山等美景,你可知杜牧有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第次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父亲崔卓虽然刻板严谨,学问也精,不过只是内秀,曹学正却是喜好引经据典、咬文嚼字,经常就一句诗甚至一个字的用法长篇大论,可以滔滔不绝地讲上两个时辰,最好笑的是,他总爱在关键之处停顿,然后一脸笑意地看着你,意思却是再明白不过,你想知道为什么就开口问,你不问,我怎么知道你不知道,你怎么知道我知道!
听曹学正吟诗之后喝茶不语,崔向知道又来了,无奈只好一脸求知欲地仰望曹学正,问出了他想要的问话:“这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学生也曾学过,本是写他过华清宫之时想起杨贵妃爱吃荔枝之事,却不知和袁州有何关系?”
一听此话,曹学正得意地一笑,脸上露出一副“这你就不知道了罢”的神情,端起茶杯缓慢而温柔地连喝三口茶,才在崔向敬仰的目光和全体学子仰慕的目光之中,摇头晃脑地说道:“看似全诗没有一句提起袁州,不过杜牧用笔如神,却是一处伏笔,正是荔枝。为何荔枝又与袁州有关,说来也是不信,杜牧诗中所说的贵妃最爱吃的荔枝,正是产自袁州。袁州荔枝,肉厚核小,崔向你有福了……”
怪不得曹学正主持县学以来,数十年不曾有人考中州学,以曹学正这般喜好细枝末节的爱好和发掘常人所不能发现的微小之处的精神,他的学生,能考中才怪!进士也好,后世的研究生博士生也罢,都是应试教育好不好,不能出格太多了。
不过……崔向心中嘀咕,杜牧此诗中所写的荔枝是钦州荔枝好不好,曹学正卖弄学问不成,反而张冠李戴,让他哭笑不得,只是曹学正正在兴头之上,又不好当众拂他面子,只好口是心非地说道:“谢先生指点,不过学生前往袁州不是为了美味,而是要入州学进学。”
“噗……”曹学正一口茶水没有咽下,全部喷洒出来,还好他中气不足,没喷到崔向身上,却都流在了自己身上,还将颌下稀稀疏疏的几缕胡子打湿,粘在一起,极为滑稽。
他顾不上身上的狼籍,忽地站起,下巴几乎掉在了茶杯里,睁大了眼睛,看了崔向半天,才道:“此话当真?没有骗人?……就凭你?”
崔向其实没打算骗曹学正这个老夫子,不过他也清楚,要是他不拿州学之事引老夫子好奇,怕是关于荔枝的种种,他会讲上几个时辰,只好出此下策。没想到曹学正反应如此激烈,倒让崔向有些不好意思,低头答道:“千真万确,正是末学。”
末学,还真是一个末学!谁也没想到,向来被人称为“笨二郎”的崔向,每次考试都让大家不用担心自己是最后一名的崔向,竟然成了新吴县学十余年来进入州学的第一人!
不止是曹学正惊讶万分,所有人的目光都箭一般射在崔向身上,恨不得将他千穿万穿。目光流露出的情绪,有嫉妒,有羡慕,有伤心,有愤慨,有不平,有不满,如此种种,让崔向浑身不得自在。
崔向心中暗暗摇头,其实他很无辜,不是故意来现眼的。
“不可能!”
“骗人玩儿!”
“就凭你笨二郎还能考上州学,某不才,还能高中状元呢。”
“二郎,求求你别走,你走了,在下就成了第后一名了,太丢人了。”
静默片刻,学堂之中“哄”的一声乱了起来,七嘴八舌,众说纷纭,甚至还有几人站了起来,几步走到崔向面前,伸手来摸崔向额头。
“放肆,成何体统!”曹学正惊醒过来,习惯性一摸胡子,却摸了一手茶水,一怒之下,将水甩向一众学子,怒道。
众人一哄而散,返回座位,不敢造次。
“崔向……”曹学正和颜悦色,“此事非同小可,事关自身声誉,万万不可信口开河,这入州学进学一事,从何说起?来,且细细道来,为师洗耳恭听。”
曹学正温良谦恭的态度让所有学子大吃一惊,都心中嘀咕,原来先生还有循循善诱的本事,以前怎么没有见过?
崔向只好据实回答:“先生,学生父亲要前往袁州的崔氏学堂任教,学生随同前往,正好县学中的学业完结,再入州学进学顺理成章,所以特来向先生辞行,感谢先生一直以来的教导!”
是了,原来是崔卓托了门路,要不就凭崔向的才学能成为十几年来进入州学的第一人,岂不让人笑掉大牙,岂非让他无地自容?曹学正心中竟有一丝窃喜之意,不过随即转念一想,不管崔向是以何种手段入得州学,毕竟还是名正言顺的第一人,而且还是他的弟子,身为先生,自然要与之同乐才对。
曹学正先是一脸戚色,叹道:“能进州学自然是好事,只是,身为为师最得意的学生,为师多少有些不舍……”
崔向听得脸上有点发烧,下面的学子却是不留情面,一片嘘声。
曹学正顾不上冲不合时宜的学生大发师威,而是脸色一板,身板一直,说道:“崔向,且听为师忠言相告,进入州学之后,不可骄傲自大,应当更加刻苦用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州学之上还有道学,道学再经选拔,获得推举之后,才有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任重而道远,不可有一日荒废!”
话是罗嗦了一点,不过却也是一番真挚心意,崔向虚心受教,躬身聆听。尽管还要早些返回家中,收拾行囊,以备后日启程,崔向还是耐着性子听曹学正絮絮叨叨小半个时辰,直到实在是时辰不早,而且曹学正叮嘱之言再无新意之时,崔向只好向台下的秦大使了一个眼色。
秦大名秦子兴,因在家中排行老大,依照唐时习俗,一向被相熟之人称为大郎或是秦大。
秦大人如其名,生得威武不凡,既黑又壮,犹如一截铁塔一般,比起其他学子瘦弱不堪的书生模样,他简直就如一介武夫。不过秦大人虽高大,却事事听从崔向,是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