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军事史 作者:刘庆-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铁勒(今贝加尔湖以西地区)、奚(今沙拉木伦河流域)等被征服的民族也有尖锐矛盾。佗钵可汗死后,突厥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汗位展开了激烈斗争。摄图(沙钵略可汗)夺得汗位后,虽以其叔玷厥(达头可汗)统治今阿尔泰山以西地区,以弟处罗侯(突利可汗)统今兴安岭以西草原,以其从兄弟大逻便(阿波可汗)统治今阿尔泰山以东草原,但内部矛盾并未消除。陈朝传至后主陈叔宝时,其疆域比不上东晋、宋、齐、梁任何一朝,仅保有长江以南、西陵峡以东至沿海地区,内部政治腐朽,剥削残酷,人民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陈企图凭长江天险阻止隋军南下,但除保有个别江北要点外,巴蜀及长江以北均为隋占有,长江天险已不足恃。北周武帝死后,大权落入大臣杨坚之手。581年2月,杨坚夺取北周政权,自立为帝,建立隋朝。当时隋的疆域大体包括长江以北、汉代长城以南、东至沿海、西达四川的广大地区。隋文帝杨坚夺取政权后,即“有并吞江南之志”,并多次与将帅讨论灭陈及对付突厥的方略。但因隋王朝新建,实力不强,又屡遭突厥南下袭扰,便决定先巩固内部,充实国力,待实力雄厚边防巩固后,再南下灭陈,然后北击突厥,统一天下。后因突厥举兵南下的规模越来越大,隋文帝被迫改取南和北战,先北后南的方针。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增强实力。经济方面,颁布均田令和租调令,把荒芜的土地拨给农民耕种,减轻赋税和徭役,发展生产,储粮备战。政治方面,强化中央统治机构和完善官制,把分散的权力集于中央,选拔一批有能力的官吏和将帅,加强军政效能。外交方面,联络高丽和百济等,孤立分化突厥,不断派人去陈朝,明为表示友好,实则探听虚实,使陈麻痹,疏于戒备。军事方面,改进了府兵制。府兵制原是西魏宇文泰所建。初置6军,由6柱国分领,下设12大将军,24开府。府兵另立户籍,称军户,专事训练和征①《隋书·突厥传》。

战。北周时,府兵称军人或军士,由各级将领统率,不属柱国,以加强皇帝对军队的控制。隋确定军府名称为骠骑府。通过改革,增强了军力,把军权集中于皇帝,防止将领拥兵专擅。隋文帝提倡讲武,训练出一支较有战斗力的军队。为了对付突厥,多次派大批丁壮加固长城北部西部地段,在东北、北、西北诸方向设15个州,命阴寿、窦荣定等担任总管,负责该地的军政。在并州(今山西太原)设河北道行台,派次子杨广主管北境防务。在长城附近和河西等地屯田,解决部队的供给。改进武器装备,打造战船,训练水军,又派有才领的将帅贺若弼、韩擒虎坐镇江北要地广陵(今江苏扬州)和庐州(今安徽合肥),“委以平陈之事”。(2)隋攻突厥之战隋文帝代周后,对突厥不再沿袭送礼怀柔的办法,而采取防御和抗击的方针,引起摄图的怨恨。因此,摄图不断派兵南下,威胁隋朝。隋朝虽然在北部加固了长城,增筑了不少城寨亭障,并在幽州、并州等地屯兵数万加强防守,但仍不能阻止突厥南进。这时,曾经出使突厥并深知其内幕的长孙晟分析了当时的情况:突厥四可汗之分立,摄图为大可汗,玷厥实力最强,而位在摄图之下,心怀不满;处罗侯曲意收揽人心,为摄图所忌,心怀疑惧;大逻便力量较小,畏惧摄图,采取左右逢源的态度,谁强就依靠谁。长孙晟认为,突厥内部虽互相猜忌,但各拥强兵,实力尚强,“难以力征,易可离间”。建议采取“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谋略,然后再“承衅讨之,必可一举而空其国”。杨坚采纳了这一建议,派人结好玷厥,由西面牵制摄图;联络奚、契丹等部及处罗侯,争取他们站到隋一边,从东面牵制摄图,从而孤立分化①削弱了摄图的力量,使其“首尾猜嫌,腹心离阻”,为军事进攻造成了有利的形势。同时,为了避免在北攻突厥时两面受敌,杨坚采取先打后拉的策略稳住陈朝。581年9月,派兵分路攻陈,陈叔宝被隋的威力所震慑,割地求和。杨坚见目的已经达到,便顺风转舵,许结盟好,下令班师。陈叔宝慑服于惰军的声威,又满足于暂时的苟安。因而在后来隋攻突厥期间,陈军始终未敢轻举妄动。582年5月,摄图以40万人马,突入长城,分道南进。杨坚增调部队加强防守。12月,突厥在击败乙弗泊(今青海乐都西)、临洮(今甘肃岷县)、幽州等地隋军后,进至武威、金城、天水、安宁(今甘肃泾水北)、延安等地。摄图主力10万与隋军战于周■(今甘肃庆阳南),直接威胁隋都城长安。摄图正欲继续深入,玷厥因与隋已有联系,借故率部西归。长孙晟乘机散布“铁勒等反,欲袭其牙(庭)”的假消息,摄图害怕铁勒袭其后方,慌忙撤军回师。此次虽由于分化政策生效,制止了突厥的继续深入,解除了长安之危。但在军事上并没有给突厥以有力的打击,故仍不能制止其再度南下。583年春,摄图统率大逻便等部又大举南下。但这时整个形势已发生了有利于隋而不利于突厥的显着变化。突厥内部矛盾尖锐,其境内发生了严重灾害,水草干枯,疾病流行,加上连年征战,引起被征服的奚、契丹等部的猛烈反抗。隋经过几年的准备,实力增强。于是对突厥由防①《隋书·长孙晟》。

御转为反击,决定乘机分路出塞进击,“使其不敢南望”。其进攻部署是:秦州总管窦荣定出凉州(今甘肃武威);河间王杨弘出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夏州总管豆卢积出夏州(今陕西横山西);卫王杨爽率军出朔州(今山西朔县);幽州总管阴寿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左仆射高颍出宁州(今甘肃宁县);右仆射虞庆则出原州(今宁夏固原)。以杨爽为元帅,节制各军,总共兵力20余万。隋军的作战意图是:在河套地区集中杨弘、豆卢积、杨爽等7万为主力,形成优势兵力,打击图摄军;以窦荣定军在河西牵制大逻便,使其不能与摄图配合;以阴寿军向盘踞在和龙(今辽宁朝阳)的高宝宁进攻,配合主力行动;以高颍、虞庆则军为战略机动部队,策应主要方向行动。隋军集中兵力于中央,两翼配合,以摄图为主要打击目标。583年夏,隋军开始反击。阴寿军顺利击败高宝宁,攻克和龙。杨爽率主力出朔州,在白道(今内蒙呼和浩特西北)同摄图军相遇。杨爽乘摄图屡胜轻敌,以精骑5000袭其不备,大败突厥军,俘虏千余人,摄图潜伏草中逃走,部属“死者极众”。杨弘率部出灵州,击败摄图另一部。窦荣定部出凉州,几次击败大逻便,使其不能东援。隋军这次出击,重创摄图,使突厥内部因战败而互相指责,矛盾更深,演成尔后的自相残杀。大逻便本与摄图不和,又屡遭挫败,深惧摄图加罪。长孙晟乘机规劝大逻便依附隋朝,连结玷厥,免为摄图所图。大逻便于是归附隋朝,使摄图完全陷于孤立。摄图北逃后,怨恨大逻便归附隋朝,率兵袭其王庭,杀死大逻便之母。大逻便愤而投奔玷厥,得其援助,率众10余万进攻摄图。双方打得难分难解,均派人向隋朝求援,杨坚均予拒绝,使他们继续残杀,互相削弱。584年,玷厥投降隋朝。摄图自遭隋军打击之后,力量大为削弱,又屡为大逻便击败,被迫于同年秋向隋投降。杨坚对他们均予安抚,此后10多年间,突厥未再南下袭扰,隋保持了北部地区的安宁,为南进灭陈创造了条件。(3)灭陈之战隋在取得突厥作战的胜利后,即积极谋划和准备南下灭陈,统一中国。经过几年的整治,国力日强。587年,尚书左仆射高颍、虢州刺史崔仲方等纷纷提出灭陈之策:在江南收获季节,调兵佯攻,误其农时,并不断迷惑麻痹陈军;在长江上游打造战船,准备水战;派人潜入陈境,破坏其储备物资;待陈疲惫懈怠时,突然渡江,东西呼应,一举击破。杨坚采纳了上述方略,在战前多方误敌,疲敌,并大量散发揭露陈后主罪行的诏书,争取人心。588年10月,隋文帝任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高颍为晋王元帅长史,发水陆51。8万大军,由杨广节度,分8路攻陈。其具体部署是:杨俊军出襄阳,杨素军出永安(今四川奉节东),荆州刺史刘仁恩军出江陵,此3路由杨俊指挥,直指江夏(今武昌),阻止长江上游陈军东下增援;杨广军出六合(今属江苏),贺若弼军出广陵(今扬州),韩擒虎军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