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谋三国-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祖进行过一场激战,马邑先得后失,匈奴一直耿耿于怀。此时,军臣单于听信聂翁壹的一番言辞之后,竟然以为马邑唾手可得,于是亲率十万大军进入武州塞(今山西左云),向马邑方向进军。武帝派遣精兵三十二万,命令护军将军韩安国、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率主力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将屯将军王恢与材官将军李息率三万多人出代郡,准备在主力部队与匈奴接战后从侧后翼袭击匈奴的辎重,断其退路,一举全歼匈奴主力。全军由韩安国统率,监护王恢等四位将军。聂翁壹这时已回到马邑,杀死一名囚徒,悬头于城下,告诉匈奴前来侦探消息的使者说已经控制了马邑城,单于可以速来掳夺。经过一番精心的安排,陷阱已经布置妥当,只等军臣单于前来送死了。 
  军臣单于得到使者的报告之后,兴致冲冲地率领大军向马邑方向急驰。但在行至距马邑不过百里之遥的地方,军臣单子忽然发现畜群布满了荒野,却无一人看管,对于这种反常现象甚感疑惑。恰好在此时,匈奴攻下汉一边防小亭,俘获了汉雁门尉史。在单于利剑的威胁下,尉史将汉军的计谋合盘供出。单于听了,大惊之后继而大喜,以为这是天意如此,封尉史为“天王”,下令立即退军。这一突发的事变打乱了汉军的安排,埋伏在马邑山谷的汉军主力还在等待那根本不可能到来的敌人,而王恢、李息率领三万多人,在数倍于己的匈奴大军面前也不敢单独出击。等到汉军主力得知计谋泄露,急追至边塞之时,匈奴全军早已安全退出。汉武帝与群臣精心筹划的“马邑之谋”,劳师动众,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结束了。 
  “马邑之谋”的失败,深深刺痛了武帝的自尊心。王恢朝议时首先献策在马邑伏击匈奴,但在匈奴退兵的关键时刻又不敢果断出击,更是激怒了武帝。虽然王恢一再辩解之所以未主动出击匈奴,不是因为怯懦避战,而是事出意外,无法再按原计划行动;何况以三万之众击十万大军,必败无疑。尽管王恢的解释从军事角度讲不是全无道理,武帝的母亲王太后也亲自出面为王恢说情,然而这一切努力都无法平息武帝的怒气。王恢下狱后自知难逃一死,只得自杀身亡。 
  王恢自杀谢罪,“马邑之谋”功败垂成。原以为这次伏击是“百全必缺,一战即可以擒获单于,征服匈奴,实际上几十万大军同时调动,很难保守秘密;而把战胜匈奴的希望寄托在一次伏击之上,更反映出武帝与群臣对匈奴骑兵善于长途奔袭作战、应变能力极强的特点认识不足。但是武帝没有因为马邑伏击不成而动摇了反击匈奴的决心,而是更加充分地进行新的战争准备,决心再与匈奴一决胜负。匈奴军臣单于在惊魂初定之后,立刻出兵大肆侵扰,攻击边塞亭障,作为对汉军马邑设伏的报复。从此以后,北部边境战火重燃,正式揭开了汉匈长期战争的序幕。 
  二、河南、漠南之战 
  元光二年,马邑伏击匈奴失败后,武帝在震怒之下,以“首谋不进”的罪名将王恢下狱,逼迫王恢自杀。其中固然有武帝借此泄愤的成分,但也反映出武帝对指挥马邑之战的将领们的不满情绪。特别是马邑之战的主将韩安国,虽然在景帝初年就以抗击吴楚联军而闻名天下,但对匈奴素来怀有恐惧之心,老成持重有余,主动进取不足,更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致使战机白白丧失。年轻气盛的天子与宿将老臣之间在对匈奴作战中的矛盾,通过马邑之战暴露出来。“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这是武帝用人的一贯指导思想。为了物色能够担负抗击匈奴重任的人才,武帝的目光首先落到了宠姬卫子夫的弟弟卫青的身上。从此之后,卫青在众多的将领中脱颖而出,成为武帝时期抗击匈奴最重要的将领之一。 
  卫青是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父亲郑季是一个地位低微的平阳县小吏,在平阳公主家服役时与婢女卫媪私通,生下了卫青。作为一个私生子,卫青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充满了歧视与冷漠的艰苦环境中渡过的。卫青成年之后,重新回到公主府,充当平阳公主的侍从骑奴。建元二年(前139年),卫青最小的姐姐卫子夫得到武帝的宠幸。后来,陈皇后的母亲,即武帝的姑母大长公主得知卫子夫怀孕,深恐威胁到其女儿皇后的地位,于是将卫青囚禁,准备处死。幸亏卫青的挚友、骑郎公孙敖得知消息,连夜带人劫狱,卫青方幸免一死。武帝知道此事后,遂任命卫青为建章监、侍中。从此,卫青摆脱了屈辱卑贱的社会地位。卫子夫被封为夫人后,卫青也晋升为太中大夫,成为朝廷的一名新贵。虽然卫青以外戚贵幸,颇有得官不正之嫌,但他在青少年时代所遭受的苦难与挫折,却为日后驰骋疆尝建功立业创造了条件。 
  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侵入上谷郡,杀掠吏民。卫青被任命为车骑将军,率领万骑,直出上谷抗击匈奴。同时,轻车将军公孙贺、骑将军公孙敖、骁骑将军李广各率万骑,分别从云中、代郡、雁门出塞,追击匈奴。在四将之中,李广、公孙贺均是沙场老将,而公孙敖少年从军,也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唯独卫青是初出茅庐的新手。但战争的结局却出乎人们的意料。公孙贺出云中后没有与匈奴遭遇,无功而还;公孙敖出代郡后被匈奴击败,损失了近七千将士,狼狈地逃回;而李广的运气似乎更坏,竟与匈奴单于主力相遇,兵败被俘,依仗过人的机智与精湛的骑射本领,夺取匈奴的战马逃回。四路大军之中,只有卫青一军在击溃侵入上谷之敌后,深入匈奴境内,直至龙城,斩获匈奴七百多人后凯旋而还。卫青初次出师就立下战功,武帝极为高兴,赐卫青爵为关内侯,以示奖掖。 
  经过这次战争,匈奴大肆进行报复。同年秋天,匈奴骑兵猛攻渔阳(治今北京密云西南)一带。第二年(即元朔元年,前128年),匈奴再次入侵,先攻辽西(治今辽宁凌源西南)一带,杀掠二千多人,辽西太守以身殉国。匈奴继而西进,渔阳又告危急,屯守渔阳的老将韩安国几乎全军覆灭,只好龟缩在营垒之内等待援军。匈奴铁骑在横扫辽西、渔阳之后,乘胜西进,攻入雁门,杀掠千余人。就在这危急之际,卫青再次奉命出征,率三万将士前往雁门迎击匈奴;将军李息出代郡,攻击匈奴后路,与卫青一路遥相策应。卫青率军直赴雁门后,与入侵匈奴展开激战,匈奴惨败,丢下数千具尸首狼狈逃窜。卫青二次出击均获全胜,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声威鹊起,在随即展开的著名的河南之战中,理所当然地成为汉军的主帅。 
  汉军在元光六年、元朔元年二次大规模出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毕竟是单纯的防御性作战,既没有夺取匈奴的战略要地,也没有与匈奴主力接战,匈奴的实力并没有受到严重的削弱。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又攻入上谷、渔阳,杀掠吏民千余人。事实证明,汉军分兵把守,数路并出的作战方式并不能保障边境的安全,而且在汉军退兵之后,匈奴卷土重来,进行疯狂的报复。当时匈奴主要是在汉边境的东部连续向汉军发动进攻,但对汉朝威胁最大的却不是匈奴东部左贤王的部队,而是活动于阴山一带的右贤王与占据河南地的匈奴楼烦王、白羊王的部队。尤其是河南地,北接阴山,南距长安不过七百多里,西与匈奴休屠王、浑邪王统辖的河西地区相邻,东则威胁定襄、云中郡。自从秦末汉初冒顿单于重占河南地后,一直就是匈奴南下的基地。因此,为了切断匈奴东西二部联系,彻底消除匈奴对关中地区的威胁,夺取河南地的战略意义特别重大。匈奴也十分清楚这一点,所以左贤王的军队连续进攻汉东部边境,企图将汉军主力吸引过去,减轻汉军对河南地的压力。 
  元朔二年,就在匈奴连续在东部边郡制造事端,以为汉军必然应接不暇,疲于救援之时,武帝不为匈奴在东线的进攻所动,采取匈奴东击,汉军西进的作战方针,果断地发动了著名的河南战役。奉武帝的命令,卫青第三次出征,统帅数万大军从云中(治今内蒙托克托东北)沿黄河北岸向西北迅速挺进,一举攻占高阙(塞名,位于今内蒙锦杭后旗东北),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白羊王、楼烦王与单于王庭的联系。然后卫青立刻率兵南下,沿黄河直驱陇西(治今甘肃临洮),完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等到白羊王、楼烦王察觉身陷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8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