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战争史-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9 关于成欢战役清军损失数字,历来无精确的统计。日方材料说清军死伤“共五

百人”(《日清战争实记》第2编,第31页),显然过分夸大。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即改称“清兵死者凡百人”(该书第3卷,第138页),但未提受伤数字。叶志超在北撤途中,先于8月15日致函左宝贵等称“我兵共伤(亡)二百余”,又于17日致电李鸿章称。伤亡勇丁数百名”。可见,伤亡数字一时尚难落实。等到达平壤后,他在24日致电李鸿章仍称“伤亡仅二百余名”。(见《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418、1427、1471),第17卷,第18、20页;第18卷,第9页)这个数字是大致可信的。

注10 陆奥宗光:《蹇录》中译本,第70页。

注11 誉田甚八:《日清战史讲授录》附录,第14页。 
 
 
 
 

 

 

 

 
  
 
 

 

 



 第三节 中日正式宣战  

 
 
日本海军在丰岛袭击中国军舰后,清政府并未立即作出反应,其原因有三:其一,认为日本海军击沉英国海船,上挂英旗,又未宣战,系违犯国际公法,英国必不答应;其二,日本陆军在汉城围宫拘王,狂悖已极,各国当动公愤;其三,英国正在联络俄、法、德、意各国合力令日本退兵,日本不敢下从。一句话,主要还是想看列强的态度如何。

七月二十五,即丰岛海战发生的当天,英国公使欧格讷到总理衙门说:“前劝日本退兵和商一节,日本非但不听,且说话更紧,我政府甚为不悦,已电日本。”又称:“现在英、饿之外,又约德、法、义三国同办此事,合力逼着日本讲理,谅亦不敢不从。此时说话,总在日本一边用力。我今日即发电我政府,加力摧著日本。并往西山请德国钦差回京。令各电各政府同向日本政府说去。此是好机会,难得五国同心帮助贵国。”注1

二十六日下午,总理衙门接李鸿章电,谓:“二十一日,日本兵围韩宫,拘韩王。”奕劻等即派章京舒文、俞铨颖二人至英国公使馆,告以:“日本如此举动,无理已极,本衙门即以开衅失和论布告各国。缘欧大人久有调处之意,故各堂特令我们专来相告。”欧格讷答称:“尚未闻有拘韩王之说,似与北洋大臣所报情形较轻。中国若即照会各国,未免可惜。我意可稍缓数日,即此数日内,中国亦可妥速布置。我今日尚与各国大臣商量,拟请华兵退至平壤,日本兵退至釜山。日本如不听话,各国均不能答应。”注2

二十七日,本来是要宣战和布告各国的。军机处已经拟好了请旨宣战的奏片,但在是日的枢廷会议上,奕劻因听信了欧格讷的话,认为情况并不象所传那样严重。同时,又见李鸿章发来的电报,谓龚照瑷从英国外交部得到消息:“倭横劲稍松,前(五日)‘五日内运兵以杀倭论’一语已自收回。”注3判断情况稍有缓和,五国联合勒令日本撤兵有望。当天,翁同龢在日记中写道:“欧使问答云:‘将合五国勒令撤兵,倭撤至'仁'至'釜',中撤至平壤,此数日勿宣布,失此机会可惜。’其言确凿可凭。”注4于是,暂时按下宣战一事,仅由总理衙门发绐李鸿章一封征询布告各国意见的电报:“汪使应否即撒,抑俟布告各国之后?希电复。至布告各国照会,必应及时办理,本署现已拟稿。此事在我理直气壮,可以详细声叙。其应如何措词,以臻周密?希望尊见详电本署,公酌缮发。”注5

二十八日,李鸿章复电总理衙门,第一次明确表示与日本决裂的姿态:

“倭先开战,自应布告各国,俾众皆知衅非自我开。似宜将此案先后详细情节据实声叙,钧署拟稿必臻周妥。内属国一节,朝鲜与各国立约时均声明在先,各国虽未明认,实已默许,可否于文内轻笔带叙。斯我先派兵非无名,后来各国调停议结亦暗伏其根。汪使应撤回,倭驻京使及各口领事应讽令自去。”注6

对于李鸿章来说,此乃其态度之一大转变。其所以如此,不外乎以下两个原因:

其一,认为外交上中国居于有利地位。因为从七月二十五日以来,他接到的都是列强对日本态度趋于强硬的消息。二十五日,接总理衙门密电:“顷欧使来说:‘已接喀电,愿与英商,令倭退兵再议。’欧并言:‘约德、法、义三国同办,均乐从。英外部责倭,未复,所索更甚,与前议不符。现合五国加力责之,俾从公论。”注7二十六日,喀西尼遣参赞巴福禄来告李鸿章:“已与欧商明:欧在京请署议;喀在津与鸿议。欧、喀皆奉国家训条,令商驻倭使告倭廷,限令退兵再议。德、法、义皆由国家公请,此亦如昔年土耳其攻某国,英、俄、法诸大国勒令退兵,不能不遵。”注8同一天,又接到龚照瑷的电报,谓英国外交副大臣秘告“倭横劲稍松”一事。龚又称:“驻英倭使莪启,俄廷最信任。金前面告各言,似属得力。”注9所谓“金前面告各言”,乃指龚照瑷二十二日电报所称:英廷向日本声言,日本“如必执己见,以后有开战事,倭国一肩担当。”注10所有这些,都使李鸿章感到国际形势对中国是极为有利的。恰在二十七日,又收到方伯谦关于日舰在丰岛袭击我舰及击沉英船高升号的报告。于是,他更加相信“英人必不答应”了。这是李鸿章对日态度转变的最主要的原因。

其二,对北路赴援朝鲜的陆军寄于期望,并抱有很大信心。二十五日,盛军六营步队开抵义州。二十六日,马玉崑的毅军和卫汝贵的盛军已大半到达义州,并准备“稍养土气,即日前进”。注11左宝贵的奉军早在二十一日即从沈阳开拔,丰升阿营队亦于二十六日分起开拔,估计很快皆可驰抵义州。李鸿章认为,有此四大军赴平壤,当可济事。从五天后李鸿章绐总理衙门的另一封电报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的思想:

“派赴平壤卫汝贵、马玉崑、左宝贵各军,皆系鸿旧部,练习西洋新式枪炮多年。屡饬该统将等和衷商办。凡其力所能及者,当可无误机宜。若分调素不相习之大员前往统率,有损无益,转不足以维系军心。现平壤以北电线可通,鸿随时往复指示,尚能周详,似暂无须另派统帅。前檄饬姜桂题、程允和添募六营,向在毅军,可助马玉崑;卫汝成添募五营,向在盛军,可助卫汝贵。俟添兵到前敌时,仍可一气贯注。如各军均逼汉城,届时须与各国交涉,再随时请派大员前往督率联络,期有实济。”注12

在李鸿章看来,卫,马、左诸军都是他的旧部,“练习西洋新式枪炮多年”,皆有较强的战斗力,必可进逼汉城。这样,中国便可转居主动地位,再与列强交涉,促成和议。在此前一天,龚照瑷寄来一电转述法国外交部长阿诺托的建议:“今为中计,船难必胜,弗贪战,留守要害,多进陆兵,用洋将监督,必能逐倭下海。先将中允退、倭不退先开战之说告各国。现倭焰盛,望中获一胜仗,日后公议,中益多。”注13其实,此说跟李鸿章的想法正是一致的。可见,李鸿章之主张与日本决裂,同主战派应有差别,他是在中日商谈与列强调停不成之后,才决定采用以战促和的策略。

李鸿章在复总理衙门的同时,者手进行备战。在短短的几天内,他主要抓了以下四件事:

第一,严催朝鲜北路进兵,“先进平壤以遏敌谋。连饬马玉崑和卫汝贵“先后进兵”,“以资进剿”。注14此时,盛军第一批六营已抵义州,第二批四营也到了东沟,第三批三营尚在大沽待发。当时,“因大沽至东沟一路已有倭轮游弋,商船无炮,深恐为其所乘”,李鸿章便令改驶营口,起旱赴义州。同时,命盛宜怀电告卫汝贵:“尾批三营已装海定、广济、镇东,今日出海”,“中堂深虑我后到(平壤),只能速行,已解相忧”。并转令马玉崑:“倭兵马步约一千人将到平壤,大同口若为彼得,不易得手。公能星夜南行,扼守大同江北,可期得手。”注15在李鸿章的严催下,清军终于先进平壤。这从战略上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

第二,禁止拍发密电,以防泄露军情。七月二十七门,李鸿章命盛宣怀先电总理衙门:“倭人狡谲,各口有人改装侦探,用洋人密码通电,大碍军情。若专禁倭电,仍可托名他国人传递。自应照公例禁止一切密报。”又将禁上密电的具体办法电示各电报局:

“奉傅相谕;倭兵已在牙山开仗,各局自六月二十五起,除中国一等三、四等有印官报及驻洋各钦差一等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