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商河-第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囚车数丈内,塔塔尔人不敢立足。紧紧防范着车中俺巴孩汗地都是上京过来地精兵,塔塔尔人也派遣最精锐地部队随行,只怕蒙古诸部族得到消息,到途中抢夺囚车。但这番小心其实多余了:克烈部若要来抢人,至少也要奔跑一个半月以上,那时俺巴孩汗尸骨已寒。
十余日后,上京城中,完颜亶早已经被晋城老窖麻痹得不理朝政。每日沉酒乡中。嫔妃们更是无从得幸,大金国自然也就没有了继位的皇子,但哪一个又敢去劝谏?只是俺巴孩汗擒到上京城中。却须由完颜亶发落,此时完颜亶居然难得清醒过来,坚持要见见这位草原上万民的主宰,让大金国君臣睡不安寝地大敌。
“这厮如此痴肥,哪里像甚么大汗?产仔的母羊差不便是这个样子吧?”完颜亶见到俺巴孩汗时,竟然失声叫道。
此时地俺巴孩汗早已经骂过所有的问候语,不能再出声,却恨恨地盯着完颜亶,让后者即使在半醉仍然感到了深深的惧意。
“陛下,这便是合不勒汗的后人,当今的草原大汗,被塔塔尔人俘献大金,全凭陛下处置!”兀术大喜之下,强撑病体到了宫中,也是急着看看俺巴孩汗的模样。
“还有何话说!”完颜亶感到自己的皇威受到了俺巴孩汗的侵犯,怒喝道:“明日木驴游街,让上京城中地大金子民都看看,草原上地蛮夷大汗是个什么模样,哈哈哈哈哈!”
是夜,兀术允许俺巴孩汗接见在上京城中的族人,作最后的告别。
“回到大草原上,告诉合不勒汗地子孙,英勇的忽图刺,让他继承我的汗位,哪怕十个指甲磨秃,十个手指折断,也要为我报仇,灭了塔塔尔人的车帐,拆了金人的城池!”
第二天,俺巴孩汗在金人的沿街叫嚣中,死于游街的木驴之上,临死时双眼圆睁,望着皇城大叫:“金狗们记着,俺巴孩汗的子孙,将会为我报仇,必要拆了你们的城池,让这些卑贱的金人世世为奴!”
不过这话却只有那些悄悄跟随在游行队伍中的蒙古人深铭五内,并一字不易地带回到草原,上京城中已经在为俺巴孩汗之死庆功,处处皆是盛宴,不下于当初岳飞死讯传至上京的情形。迭见兀术乐极忘形,举杯自饮,不由得大奇:“父亲,那草原上的诸部族岂肯就此甘休?若是大举来寻仇,岂不危矣?此时正当大集精兵,以备贼人来袭,为何喜庆如此?”
兀术此时已经醺醺然,对迭眯着一双醉眼,笑问道:“昔日进扰大金的敌人是谁?”
。::兀术道:“便是如此!汪古部已经不足为患,克烈部如何南下?塔塔尔人得我的礼物,便须为我大金挡数十年的蒙古诸部,大金不过付些银帛铁器,便换得数十年之平安,那时便是江南也须入了大金治下,还怕什么蒙古?呵呵呵呵!”
+:塔塔尔人兵精粮足,再加上有大金国作后盾,这一战便数十年也打不完,二者相耗之下,说不定被塔塔尔人占去的土地也有机会捞回来!若是让塔塔尔人与蒙古人成了亲,日后塔塔人无后顾之忧,什么时候心情好了便会逼近上京求取金帛,眼下俺巴孩汗之死却是进一步加深了塔塔尔人与蒙古诸部的仇恨,只要蒙古诸部不灭,只怕塔塔尔人再无心思南顾了吧?
泽州府中,杨再兴与洪皓却没有及时得到消息,张浚被贬的事情还先传到了晋城,但罗彦与杨再不兴差不多同时得到俺巴孩汗的死讯。故俺巴孩汗在上京受刑时,杨再兴却与洪皓商议泽州、潞州的“科考”事宜。
“川陕之地,往来临安不便,久以‘类省试’之法行科考之事,亦可直接取进士功名,不必到临安参加殿试,但名额却有限制,泽州、潞州二府便可用此法。”洪皓最为热心这件事,已经向杨再兴建议了多次,眼下绍兴十六年又遇开科,若是不与二州士子一个机会,只怕洪皓第一个就不答应。但二州悬于河北,与临安阻隔数千里,书生们也不可能像行商一般吃得这种苦头,远涉江湖往临安应试,是以为难,此前只有川陕开过先例,此外都是以临安殿试为最后结果。
杨再兴极烦这科举之事,毕竟后世的知识没有给他任何可以帮助科举考试的信息,但见洪皓如此热衷,可以想见这科举之事在当今时代如何的重要,“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至少也显得相对公平些,如后世的高考和公务考试,若非有其相对的公正性,将引发多大的动荡!加上泽州、潞州建设也的确需要人才,就算不搞什么科举考试,杨再兴也曾经打算过在二州搞一点类似“公务员招考”之类的考试,以选拔出可用的人才来,既然洪皓这么喜欢搞科举考试,何不一举两得?
“若是就在晋城考,名额由临安定下,日后是由何处授官?临安会同意我晋城自己授官么?”
洪皓捋须道:“川陕所行之事,正是如此,虽出不得殿试第一的荣耀,却可选拔地方人才,一般的得朝廷认可。”
当泽州第一场初试举办时,俺巴孩汗的死讯连同他的遗言,都已经传回了大草原。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一百八十七章 泽州开科举,晋
     皓在泽州府颇重治学。不惟晋城中设州学。并设/|诸县。二州百姓人口不下二十万,虽尚不及开封规模,却也是河北地面上数得着的繁华大镇,以洪皓之用心,自然学风兴盛,早两年也罢了,还没有几个生员达到可以应试的水准,便是靖康年以前的生员,学业也早已经被兵灾所荒废,自洪皓治州事以来,才逐渐有像样一点的生员可以经得起洪皓一考。眼下大宋朝典制逐渐开始健全,于这科考一节分外重视,才有了洪皓的这番举动,打算鼓动杨再兴上书赵构,特许于泽州府开设类省试。
杨再兴虽从骨子里痛恨科举制度,但到了这世间却发现,在没有后世的“理科”教育前提下,世间文人将这科举看得比天还大,若是在晋城没有考科举的机会,只怕泽潞二州人口还要流失!哭笑不得之下,才往临安奏上一章:“臣闻五步之内,必有芳草,河北虽经战乱,犹有遗贤,泽潞二州十万户,岂无一二经济之才?故虽以孤城陷贼境中,犹不可废选贤与能。然二州去临安数千里,又在贼境中,运转艰难,颇为不便,乞效川陕故事,许开类省试于泽州,朝廷可派员至泽州监事,类省所试卷将封至京中复审,必不致陛下有遗珠之憾。然二州所取士恐须就任于二州,品衔一如有司所定,职司则由本州措置。此为臣一得之愚,未审如朝廷制度否。惟陛下裁之。”
赵构得书,示之秦桧,相与笑道:“杨都统武夫,以勇名冠于天下,收河北宋民二十万于泽潞二州,朕原本料他不过如此,近年尤以财货为重,全无一言及于政事。岂料竟然懂得上书求开科考。也算难得!”
秦桧阅罢。皱眉道:“杨将军所请原无不妥,川陕一带便早有旧制可效,只是朝廷官员往返金国不便,其中若有情弊,实难查究。再者金主曾封杨将军治泽州府事,若行科举,须按金国制度。方可免金主追究,又何必与我朝为难?”
赵构默然,片刻才道:“杨将军心在大宋,岂是他人可比?如此请旨,不过明正统罢了,泽潞二州士子,想来也不愿受那金国功名,不可有负此赤子之心。秦卿可拟旨回覆。便许于泽州晋城中开科取士,所中省元按京中殿试一甲第五名入榜,品级亦如之。”
秦桧无语。只得依言颁旨予来使,回覆至泽州。其时京中已经设了鸽站,虽旨意才发,两日后就已经到了泽州府。但洪皓得旨却连半丝喜庆之意也无,皆因使者出发后,杨再兴与洪皓为这考试内容已经闹得沸反盈天,几至翻脸。
“本朝制度,以绍兴十三年国子司业高奏准,取士当先经术以本经、《语》、《孟》义各一道为首,诗赋各一首次之,子史论一道、时务策一道又次之,方是正经门路,虽说眼下南北隔阻,也不可坏了规矩,若是如大人所言,虽是便捷,却怕坏了规矩,日后自泽州出身者不敢为天下士子楷模,岂不违了上意?”洪皓坚持要维护科举的制度完整,一点也不肯让步。
杨再兴却道:“词赋之道,不过游戏文字,于世无补,便是送往京中地卷子,按川陕例,也不过试策论罢了,何必硬走这旧路子?按某家之意,不过三五策论可见士子高下,及见事明否,其余吟风弄月之类,只怕于州事无所裨益,先生主泽州试,可不慎哉!”搬出赵构来,杨再兴也不好过份相强,反正最后也须过策论这一关。于是由二州先行举办乡试,泽潞二州分别举行,与江南其他州县相比,时间上晚了一些,但士子不用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