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商河-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裕 币槐咚狄槐哌F鹦渥樱故颈奂。猛蹂羁扌Σ坏茫骸扒卮蟾纾馐橹兴档妹靼祝旯难匾桓挪灰袷切值芤涯悖俊
这边王瀚宇苦苦劝一老将,那边建州莫雨却在推托一个小伙子。
“莫爷!周宇给您老跪下了!求您让咱到晋城去吧!咱家就是泽州高平人,过河时节就没了家人,若不是叔叔伯伯给口江水米浆,早已经死在了京西路上,如今在此间举目无亲,何不让咱到晋城杨爷处学些神枪本事,日后给家中长辈们报仇!”小伙子跪在莫雨面前不肯起来,周围一圈汉子都是眼眶一红,莫雨苦笑:“周宇快起来,不是爷不收你,这建州分号中,这些年哪一个不把你当子侄看?只是杨爷有令,不满十七岁不收,你过完年才十六,如何去得?”
这小子靖康年过河时还是包裹在乱布中的一个未足月的婴儿,建州分号中确有人当时与其同船过渡,见乱布堆中有动静,才救得一命,只是家中早已经没有音信,只知道一船俱是晋城方向来的一批难民,如今才刚长齐骨架,就打算回晋城报仇了。
一时间,诸分号面前云集昔年渡河南下的河北宋人,本是商号中的内部事务,但有地宋人听说以后,却苦苦要求参加,只是这里面原来的河北人居多,家在江南的却少有人响应,毕竟没有与金人的血仇,甚至没有见识过兵灾,安稳居住在江南者哪有这等切肤之痛!
一队队精壮汉子押着货物,从江南各路分赴镇江、建康、鄂州等地,却是一去不返,随货抵达黄河边,晋城那边则是一个个小队前来迎接,每船货过河之后,都有远超过运输所需的大汉们随货往晋城而去,如此成日阶往返,沿途尽量避开金军城池,小队的游骑却不敢来招惹晋城商号的队伍,居然在琼眼皮底下轻易将万余汉子送到了晋城!
晋城中较场从此大为紧张,杨再兴不得不下令在城外新辟场地练兵,眼下最缺的已经不是兵器,虽然甲冑还差得远,但最让杨再兴头痛地,还是马匹。
北方客商能够带来晋城交易的马匹毕竟是少数,大量的马匹交易会犯上京所忌,一个月二三十匹马的规模如何能让杨再兴满足扩军之需?
但杨再兴不晓得地是:大夏国如今正有使臣在上京,请完颜亶下旨,准许与宋国贸易。
而完颜亶正与韩企先商议:这个特殊的榷场,应该设在商州还是晋城?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一百四十四章 满朝皆夷狄,上
     夏国自来颇用宋国茶、丝、瓷器之属,且广通西域诸余年未曾足用了,此请也在意料之中,近来闻说晋城商号满江南,大金国権场中七成江南货物皆在晋城商号进出,若夏国欲与宋国交易,倒是以晋城作榷场为宜,既能让夏国稍得宋国财货,又不致宋夏走得太近,进出皆在我大金国治内,是为两便之策。此为臣一得之愚,惟陛下圣裁之。”韩企先皓首低垂,恭敬奏对。
完颜亶在殿内再三踱步,久久方停步沉吟道:“朕原以为杨再兴困守孤城,难有作为,虽收集山贼,不过一群乌合之众,能够有何危险?大金连年征战,好不容易修养生息,朕实不愿再起兵戈,去取一座孤城。然近来屡晋城商号之名,颇通南北财货,杨再兴欲效管子之策乎?地不过百里,民不过万户,而在大金腹心之地,将欲何为?”
韩企先眼皮一跳,心知完颜亶对杨再兴其实颇为顾忌,只是大金实在无力以举国兵马大举南下,惟有姑息之罢了,当下宽解道:“陛下富有四海,诸藩国皆顿首称臣,何须萦怀于区区百里之地?丞相一心为大金扫除天下,虽耗国力,而有功于后世。眼下诸般事务,以休养为最急,只须大金休养十年,天下可一战而平,何况一杨再兴?眼下晋城虽不通大金法令,然杨再兴亦不敢举宋旗出入河北,臣闻沿河诸城。晋商所到之处,颇助粮饷,未闻其有反志,此诚陛下之功,大金之福。或者王德布于四海,冥顽之辈亦有教化之时。何必劳动兵戈?”
完颜亶微微一笑,熟知史书地他自然不会被这等谀辞所惑,只是韩企先身为大金前两朝内政第一人,所提皆是依足儒家治国之策所谓的“战胜于朝廷”,这等大方略从来都是不会错的,成败之机在于执行者会不会走样而已。让完颜亶不能放心的是,韩企先之策虽然方便,却不晓得其他臣子会不会同意。特别是四皇叔兀术。
果然,次日廷议之时,朝堂上一片纷纷扰扰,众臣闻说夏国要与宋国开设榷场,都是哗然反对,堂上汉臣皆默然不语,女真权贵则呶呶不休,谓:“藩国之间,偌多往来,岂是为臣之道?久后必为大金祸患!若要宋货。大金国还少么?只须兰州、保安州、绥德州、东胜州、环州等地多送些丝、茶之属,哪里还须另辟榷场?”
完颜亶见朝堂之上完全没有君臣礼法,心中也自焦燥,只是喧闹的不是皇叔们,就是堂侄兄弟,也不好发作。只得默默隐忍。半晌后才听得兀术大喝一声:“都住了!”堂上众人一凛,这才稍稍安静些,毕竟领尚书省的丞相、都元帅手握天下文武大权,有“大金战神”之誉,不是这班在上京作威作福地勋贵们能够惹得起的。完颜亶脸色一变,随后和声道:“丞相深知南北诸般要务,必有良策,朕倒要请教于丞相。”
兀术自完颜亶所赐座位上起立。拱手道:“夏国十余年谨守臣节,若不予通商,诚非上国风范,若令其与宋国往来过密。则有隐忧,老臣以为,莫如在大金治内设一榷场,着宋金双方在其中交易,而由我朝辖制、抽税,于各方皆为万全之策,惟不许其交易马匹、铁器即可。”
完颜亶随即问道:“丞相之言甚善,诸位以为,若要宋国与夏国交易方便,榷场设在何处为佳?”
众臣心中同时冒出四个字:“晋城商号”!上京内分号已经开设了三个多月,虽然有其他客商也能够送些江南财货至上京,却无一家能够与晋城商号相比,眼下五国城中诸宋人皆习惯了使用上京分号的物品。而上京城中女真权贵,只要想买江南产品,也会第一个叫仆从到晋城商号去察看,分号店面广阔十余丈,店中伙计除了晋城来的二十余人,还在上京聘了四十余个伙计。若非杨再兴不想招人关注,上京分号的人手还可多上十倍,只是眼下也足以观察上京动静,能够为晋城结交些女真权贵了,再多些反为不妥。
此时正巧在上京的中京留守完颜亮越众而出:“陛下,臣以为,莫如设在晋城为妙,既不乏夏人所需宋国货物,又无须让夏人渡河南下,甚是方便!”
完颜亶看着这位英气勃勃的好兄弟,心怀大慰,毕竟还是兄弟了解哥哥些。岂料兀术肃容道:“杨再兴不伏大金管束,若设榷场于彼处,何来抽税之利,迪古乃(完颜亮)有失计较!”
完颜亮脸色不愉,低声道:“丞相大军前往晋城,何愁杨再兴不伏?”只是自家也久在兀术军中效力,哪里不晓得杨再兴厉害处,所献之策也不过响应完颜亶之问罢了,哪里敢和兀术顶撞。身边的几位女真权臣却听到了完颜亮地话,都不觉掩口而笑。兀术几败于岳飞,无人笑话,而杨再兴以区区一座孤城,却让兀术无功而返,在上京颇有传言,道兀术不复昔时之勇,是以众人闻此言,深知完颜亮所指何意,自然失笑。兀术虽然没有听得仔细,却见众人反应,也猜到些端倪,不由得怒视完颜亮,后者不自安,一边垂首躲避,一边在心中暗骂:“老东西,直如此不识时务,看你还能活到几时!”
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河内郡开国公宇文虚中见气氛尴尬,出列道:“陛下,适才之议颇为可取,只是丞相所虑正是关窃所在,不若就令太原府、延安府于路抽税,不必派遣朝臣到晋城办事,岂不两便?”
此话一出,宇文虚中不待众人表态,便退回汉官列中。女真权臣们本无可无不可。连兀术细细思之,似无不妥,也只得附和,完颜亶就势下旨,着人传到晋城,令杨再兴与夏人交易。同时上京城中分号早早就得知此事。大肆庆贺之余,往兀术、完颜亮、韩企先等人府中都送去厚礼,除了兀术不置可否,其余诸人接礼都是大悦。
惟一不快地只有完颜亶,在宫中破口大骂帮老贼,怨不得南人称为夷狄,哪里晓得礼法!”岂皇后裴满氏,厉声道:“陛下。南人所称夷狄,连我等也在其内,陛下虽然自幼小时即从韩先生之学,仍不忘了自家的女真族人身份,不可与汉人一般学那些个礼法典籍,而与女真臣子生怨。”

完颜亶闻言,气得手足冰凉,却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