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商河-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战下来,最为郁闷的竟然只得躺在马背上呻吟的忽牙鲁,、杨二人都满意得不得了。
但让杨再兴与侠义社英雄最为高兴的则是,细细审过昨天在城下俘回的伤兵,众人方知晓开封城中实力大减,连守城兵马都不足使用,河南所得宋城,连守城地兵马都凑不出来,兀术最为担心的,却是从河北逃往江南的宋人不肯北返,那时所占空城不过一座石堆,有何意义?
此次来伐晋城,不但开封城中能够机动的实力尽出,连兀术北返上京都只得200骑随行。
众将闻讯大喜,都摩拳擦掌:晋城眼下已经有如泰山之安,若再顺手些儿,说不定便可以另占数座城池,兀术所虑者,是无人去占空城,太行义民还少么,兀术为难,咱可不为难啊!
杨再兴却乐不起来:“若要攻城,倒也不难,只是眼下城中不过七八千兵马,倘若再占得三座城,岂不只得一二千兵马守一座城,又经得多少金军攻打?兵不精练,器甲不全,骑军不满两千,哪里敢纵横河北!便是多攻取一座城,城中连粮草都不足半年之用,山上宋人犹在半饥http://WAP。1 6 k。cN半饱间,哪得便去攻取新城?且屯田种粮,待府库充盈些,兵甲完备,士卒精练,便出兵扫荡河北!”
然杨再兴、高林等自是持重,侠义社英雄却未必人人如此,一旦大胜,斩敌过千,以不到八千兵马胜一万五千金军,如此战果,沿着侠义社的消息渠道,以快过金军的速度迅速传向大江南北,太行诸寨,虽然有远隔数百里者,仍纷纷遣使来贺,自来诸寨山建栅,或砌个小小关口,镇住山獈要道,哪里辄敢城?何况随后又坚守成功!如此消息自然大振人心,兀术最不想看到的便是此事的出现,一城一地之得失何足道,但若形成燎原之势,太行两翼千里江山,从此便要多事了!
。':杨再兴言出必行,若不小心惹上了,便是天大地麻烦。
兀术得知此败,已经是过了燕京地面,虽然早在意料之中,但败得如此难看,也让他愀然不乐。所足以为喜的则是杨再兴并没有追击琼大军,也没有扩大战果的意思,不过琼所献策才让兀术最为关切:若杨再兴多占得几座城,大金方好择其弱者而下手,并借此机会引太行山贼下山,方便各个击破,或聚而歼之。眼下杨再兴却稳居晋城,不像要攻城掠地的样子,大金虽然暂得河北一时之安,却难以在短时间内聚集有效力量打击侠义社了。
如此亦喜亦忧之间,兀术下令女真骑军主力抓紧北返,以图集中精力对付蒙古诸部。至于太行诸寨,便交给汉军不时清剿吧,只要不再丢失城池,一时间舍却晋城也非多大问题。
江南闻报,诸州县亦惊亦喜,惊地只是官兵,只怕大金借此寻衅生事,毕竟太行山侠义社多打“岳家军”旗号,若兀术不肯放手,穷究其责,大宋也难交待,只是事发多日,江防上竟然毫无动静,张俊等才以手加额,不知为何兀术如此好说话,竟然连半句责备的话也http://WWW。1 6 k。cN没有,直将太行山下动静视若无睹;民间却颇喜庆,只要官府没有明面上禁止,各地宋人皆以种种方式相贺,有至宗庙致祭地,有大排宴席的,有设香致祷,祝太行英雄连战连胜的。岳家老小在岭南也得到消息,岳李氏大喜之余,得知岳雷也有战功,竟至泣下。当地官府虽然不敢过于接近岳家,仍接赵构之命,小心照顾周全,只怕稍出意外,不好交待,一时之间,官兵与侠义社英雄竟然各尽其责,相处甚洽。

赵构在临安城中得报,于无人之时,在御书房中纵声大笑,这口恶气出得痛快之至,若非韦后将要南返,皇兄还在上京,当场就想下旨封赏杨再兴及太行英雄。至于兀术来书,要求早早将河北宋人一律遣返故居,赵构则直接无视了,只令司礼监拟国书返报兀术,书中只以“尝以北人畏罪之意知闻,欲得上国降一赦罪文字,使之释然无疑,径即发遣,免致艰难”的理由糊弄过去。兀术得书,大是喟憾,却也无计可施。
秦桧得报,则惶恐数日,深怕又得兀术小笺见责,但数十日后竟然平安无事,心下诧异之外,也对杨再兴颇有恨意:“此子可恶,累老夫担心了一个多月,若再不肯消停,老夫就——”思之再三,居然想不出一条对付杨再兴的计策来,毕竟杨再兴眼下是在大金国的土地上,不奉中枢札子,自家虽想罢了杨再兴的节度使,却不得赵构允可,秦桧不由得大是沮丧。
此时何铸回临安覆命,秦桧无处泄愤,想起当初何铸曾为岳飞辩冤,遂将怒火发在何铸身上,将何铸由“签书枢密院事”罢为“提举临安府洞霄宫”,稍稍意平了一些。
绍兴十二年五月十七日,晋城中,大胜后的兴奋已经散尽,城中军民人心已安,各处消息传来,皆道金贼自相告诫,不得擅入晋城百里之内。太行、王屋二山之间,沁水两岸,一时尽成乐土,太行山上寨中宋人纷纷收拾行囊,下山建房耕种,虽然时节晚了些儿,仍足以建房开荒,恢复旧观。昔时本来就在泽州府治下的宋人,更是早早回归故宅,大事修葺。
杨再兴连忙了数日,都是接待前来称贺的大小寨主,最开心的则是柔福与秋香母子俱下了山来,住进府衙后宅中。一家大小,其乐融融,杨再兴将赵构手书私下递给柔福,郡主含泪念完,深感赵构照拂之意,但想想韦后即将返临安,那时这位九哥只怕就未必会再如此和煦了罢。杨再兴忙深怜蜜爱,以宽柔福之怀。
高林偏生不识时务,在这时入内宅门口,高叫道:“大哥,太行诸寨主齐聚,只等大哥一人了。”
杨再兴在柔福羞嗔中,急急收束衣带,出衙理事去矣。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一百三十五章 晋城大整军,何
     番大会诸寨,一则是为梁兴建议,二则是众寨主投奔多,晋城中已经出现了各路太行兵马数千,侠义社军兵训练时,在一旁指指点点的就不下千人。
梁兴终于还是无法与王湛所遣将官共处下去,特别是参与了晋城之战的策划以后,忠义社中将官不晓得从哪里嗅到气味,不仅与梁兴大吵大闹,甚至强行要求梁兴到晋城,劝杨再兴弃城返回太行。梁兴哭笑不得,遂报与高林,高林得杨再兴指示,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率侠义社众人,以千余兵马“强攻”忠义社。那狗官见寨里寨外一片喊杀声,吓得胆丧心裂,强烈要求梁兴保护他出山,太行雄定关终于还是落入侠义社之手,忠义社从此消失。王湛得报时,梁兴已经下山,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安排梁兴返回鄂州御前军中。
梁兴走时就对杨再兴道:“太行诸寨,良莠不齐,兄弟如今威震南北,宋、金二帝俱无可奈何,正可为河北图,然久滞于山寨间,则非良策,不如早早一统诸寨,屯田积储,整治兵甲,训练士卒,以为长久之计,倘若事不谐,则勿与诸寨纠缠,早早自立旗号,免遗后日之忧!”
言中对诸寨的老大们似颇有不满,料来也是这两年多时间里,在太行与诸寨间处得并不很和谐,才有侠义社崛起之事,否则凭梁兴在太行威望,哪里轮得到高林当老大!杨再兴当时听了,惟惟而已,过后细细想来。却不无道理。特别是眼下城中态势,便充分证明了梁兴的远见。
五月中旬起,太行诸寨得到晋城克复的消息。纷纷率部下山,进城投靠。不过高林仔细打听,却发现诸寨各率精兵前来,家小却稳居寨中,哪像侠义社诸人,已经将家小俱已搬至城中。更让人恼火地是。这些家伙所带兵卒,一律不伏高林、王兰等人号令,甚至在城中屡有犯禁之事,持刀相向也不只一起,甚至有搅扰侠义社家眷者,高、王二人火冒三丈,若非杨再兴劝说,早已经斩几个做样子了。
所以眼下城中兵马虽众。却比此前防御琼时还动荡得多,城中宋人渐有微词,道是太行义军还不如金军纪律,城中还不如山上平安。杨再兴知道。梁兴非是要自己硬去做“太行王”,而是长此以往。太行义军终将自己毁掉,不待金军大举进攻,便已尽失民心,义旗哪里还举得起来?
何况这些家伙到城中时,身上除了刀枪,别无长物,动辄就要吃要住,稍有不满,便大呼小叫:“爷爷在山上过得好好地,便为了帮晋城杀金贼,才不远数百里来此间,竟然拿这等猪食来糊弄爷爷,当真不怕死么?”
杨再兴虽愿顾全大局,也终于知道,是该整治城中秩序地时候了,于是下令大集寨主。
府衙大堂上,案几已经撤去,主位上一溜摆开三把椅子,左右则是两排数十张木骑。众寨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