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跨一步,就成功-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也听一位政治人物说他除了看报、看专业的书籍,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去书店逛

逛,看看畅销书,也看看别人在读什么。他说一本书畅销,没什么稀奇,但是如果畅销很久

,或同类的书都好卖,就一定有它的社会原因,从政的人不能不知道。相反的,如果自以为

是地说“我绝不看那种书”,非但不表示清高,还可能显示跟时代脱了节。

由此可知,看课外书籍跟你看电视一样,能够帮助你感受时代的脉动。

看课外书还有个好处,就是你能以轻松的心情去享受。

相信你一定有这样的经验——

学期开始,新书发下来,每一页都带着油墨香,加上里面可能有漂亮的插图,使那些书看来活像小说和故事集。但是一正式上课,那可爱的课本就变得可怕了。

为什么?

因为你有了得失心,开始以现实和功利的眼光去看那些书。

读课外书籍则没这种负担,你既然因为喜欢而买它,就会以欣喜的态度去阅读;没有人规定什么时候非读完不可,于是你可以随时拿起、随时放下;你也不必为考试而去背,甚至不必全都搞懂。但正因此,你达到了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的境界。闲适的心情,使你更能跟古人神交。而在那些课外读物中学到的东西,又常常是别人不知道的。于是有一天你跟人家比赛,势均力敌之际,可能就靠那“多出的一点点”而获胜。

所以,当你行有余力时,一定要读课外书。就算因为功课太重,没有多余的时间,你仍然得保有读课外书的冲力和热情。

那冲力与热情,会使你有一天离开学校,仍然喜欢阅读,做个真正的“快乐读书人”。

 。。



热笔与冷笔


有一天,我听朋友说照美国习俗,女儿出嫁的时候,都要由父亲带女儿跳个舞,宾客们则围在四周唱“不再是爹地的小女孩”。于是想:你小时候,我先跪在地上拉着你的小手跳舞,渐渐弯着腰带你跳舞;当你出嫁那天,我跟你跳,一定会感慨万千,老泪纵横。

就在这感触中,我提起笔写下当时的心情,而且一边写、一边落泪,写完读两遍,还是情绪澎湃。接着我就把文章寄给了报社,可是稿子才发出,又有点后悔,觉得文字太冲动了,没有经过“静下心”来审度,怕会引人笑话。

隔了一个多月,我几乎把这事忘记,有一天早上接到朋友电话,说我新发表的文章实在太感人了,令他掉下眼泪。我赶紧翻报纸,原来那冲动的文章发表了,我再读一遍,居然又落下泪水。

那篇《爹地的小女儿》后来被好多朋友提起,每个人都说深受感动,因为探触

到他们心灵的深处。

我说这故事,是要告诉你,写文章有“热笔”和“冷笔”,前面提到的这篇文章,发于至情,毫无保留地把内心话说出来,不事雕琢,也没有再三修饰,却能“直指人心”,属于“热笔”。

至于那些经过“谋篇”先计划进好写成几段,怎么导入主题、引申论述,又如何下结语的,则属于“冷笔”。也可以说以“情”取胜、毫不遮掩地“说尽心中无限事”的常属于“热笔”;以“理”见长,经过再三推敲、精雕细琢的常属于“冷笔”。

热笔常需要灵感的刺激,如同火药需要火种去点燃。冷笔则比较能够“经营”,你只要多读收,多存素材,再训练写作技巧,就能得到。也可以说热笔可以“偶得之”,冷笔则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了保证自己总能写出不错的作品,每个人都得学习“冷笔”。

记不记得我曾在以前的文章里谈到,写作最要紧的是先抓住“人地事时物”,你别以为这没什么稀奇,要知道:检验这五项,好比驾驶复杂机械的人,就算老资格,也得把操作的重点检查一遍。譬如《母亲》这个题目,你总不好用“母亲就是我爸爸的太太”来开场吧!即使以“母亲是生我的人”来破题,恐怕也嫌俗。碰到这情况,你就得从“人地事时物”这五大要项里找灵感了。

从“人”和“地”去想,你可以说“在外地读书,最令我思念,也最思念我的,就是我的母亲了。”从“事”和“物”去想,你可以说“每次穿上大衣,都想到我的母亲,想到我离开家的那天,出门了,她突然把我叫住,为我把每个扣子都扣好,一边扣一边说‘天冷,别懒!’”从“时间”去想,你可以说“端午节了,我却因为功课赶不完、不能回家,早上突然接到一个快递的邮件,打开来,居然是母亲寄来的她亲手包的粽子”。然后你就能写回忆母亲包粽子的画面,以及一家人吃粽子的种种温馨往事。

我们常说“艺高人胆大”,你想作文轻松,一定要艺高,艺高则需要平时努力。为了使你写出的东西与别人不同,也为了表现你旁征博引的功夫,你要多看课外书籍,甚至报章上的科学新知都得汲取。在生活上则要多观察,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从细微的东西上“格物致知”,从人与人间去“感悟深情”。

最后,我要把中国画论里的一句名言送给你——“存心要恭,落笔要松”。写文章也一样,你即使找来许多材料,也得经过筛选,留出最适用的那几样,再有条不紊地写出来。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有组织,不杂乱,也才能形成一条清晰的“理路”,把你心里的话,说到别人心中。

 大_



处处有文章


网上说土耳其人很爱喝咖啡,甚至能用剩在杯里的咖啡渣为喝的人算命。

何止由咖啡渣能算命,古人说:“见微知著”,从许多微小的征象都能看出大的情势,譬如有一派理论说掌纹会因为工具不同而改变,常拿毛笔的人,智慧线自然比较长;总持锄头、

锤子的人,感情线又会比较直,看手相的人只是从那纹的情况来推想罢了。又有一派说法是

,任何一样东西,都是经过千年万载演化至今的,所以从每样东西上都能见到天地间的“理

”。即使在溪谷里随便捡起一颗小石头,也能推想“它”过去的遭遇。

上面这许多“见微如著”、“由小见大”,其实都是“格物致知”,也就是从每样“物”上

去思考、去观察,得到其中的知识与道理。

写文章也一样,很多年轻朋友说他们没有灵感,碰上作文题目,不知如何下手。岂知只要懂得“格物致知”,由身边的每样东西都可以悟出一番道理、引出许多文章。

举几个例子——

现在我正伏案写稿,眼前看到一把美工刀,我可以写:

“其实美工刀里只装了一个刀片,但是聪明的发明家,在刀片上作了许多刻痕,所以当前一

段钝了的时候,只要沿着刻痕折断,下面那一段就又变得锋利如新了。至于旧式的刀片,则

是平平一大片,常常只因为最尖端不够锐利,就被抛弃。同样的道理,许多人用时间没有计

划,虽然时间不少,却只利用了极少的一段,其它大部分被浪费。还不如事先作规划,分阶

段办事,来得有效率。”

这不是由小见大,从一把美工刀谈到用时间的方法吗?

好!接着我又看见桌上的钉书机,也可以用“格物致和”的方法想:

“钉书机具是简单又神奇的东西。很难让人相信,那短短细细,看来一点也不坚硬的钉书钉

,居然能够一下子穿透上百张纸。我看了许久,终于想通:真正的原因,是由于它能把力量

集中在两个点上,垂直用力这世上许多人,看来很弱,也没什么了不得的才能,却能成就伟

大的事业,都是是因为他能像钉书钉一样,认清目标,集中全力,不傍徨,不犹疑,奋斗到

底。”

这样不是也从钉书机引申出人生的道理了吗?

提到钉书机,让我想到“圆规”,你也可以用圆规来“格物致知”——

“小时候,每次走过电影院前的广告看板,上面有圆形的图案,父亲总会指着说:‘你信不信?在每个圆的中间,都能找到一个小小的洞眼,那是圆心,是画广告的人为了画圆,必须先固定的。有时候他们的圆规不够大,就先在圆心钉一根钉子,再拴上线,线的一端绑枝笔,拉着绕一圈,就能画出漂亮的圆。’

听父亲说这话到今天,已经许多年了,但是每次我经过那样的广告看板都会想到他的话,还有他说的‘一个人作事要有计划、要有心,想画个人生的圆吗?先定下你的心!’”

你说,这不是一篇既感性又寓理的短文吗?所以写文章一点也不难,只要你如我最近文章中所说的,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