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民国-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怡龄怎么知道的?”
“听陈姐姐说的,陈姐姐还说当时云纪哥和汪先生到京是要炸庆王奕的,可惜不幸走漏了风声,避往日本,革命党人所用的炸弹都是云纪哥造的呢!”
“是啊,怡龄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云纪哥,我未婚夫张学杰是东三省总督之子,东北匪患严重,而且日俄军对东北虎视眈眈,但东北目前实力不足,因此我想能不能将这个制造的方法给他们?”
“张学杰?这个名字我听过。放心,怡龄,就冲你喊我一声哥,这个方法我交给你就是。”喻培伦对怡龄是很有好感,拍着胸脯表示同意。
“谢谢云纪哥。”
将喻培伦所著的《安全炸药制造法》派人迅速送往东北和京城,宋怡龄也开始瞄准了下一个目标。
*******
“先生是否觉得我们应该掌控属于自己的报纸来宣传民主思想?”宋怡龄不找痕迹地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别人。
“不错,以前我同盟会成员还有《民报》可以作为喉舌,现在我们也不能闲着,要在香港继续我们革命思想的宣传。”黄兴是一个标准的热血人士,对办报纸相当赞成。
在众人的讨论中,《青年报》就此成立,唯一遗憾的是现在经费过于紧张,如果不是张学杰和袁家文私下的相助,或许这个小小的《青年报》就此胎死腹中吧。
不过在宋怡龄的操控下,青年报渐渐地成长起来,以翻译外国文献为主,将西方的革命思想共和理念发表在上面,由于注册地是香港,也就不担心清政府的干涉了,在和如此过革命人士的相处中,怡龄也大展才华,青年报成立初期不断地在报纸上以宋四之名翻译各种革命文献,给中国广大的青年犹如在黑暗中亮起了一盏明灯,当报纸发到国内的时候,引起了不小进步青年的抢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青年报就像一块阵地一样宣传着宋怡龄的思想,国外的进步思想,也让同盟会的成员更加地认同宋怡龄。
“看来计划非常顺利呢!”张学杰看着手里的安保,嘴角浮现出一丝微笑。
这些计划都是之前和祖庭还有怡龄商量好的,张学杰主军事,宋怡龄和袁家文主政治。其实计划很简单,这些革命人士都是人才,都是这个时代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宋怡龄的目的就是接近他们,影响他们,让他们的思想按照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变化,让所有人自认为自己做的是他们自己选择做的,实际上却是暗暗增强宋怡龄等人暗中增强实力的事,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没有人感觉自己被利用,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真正的谋算高手实际上就是让众人为自己所用而他们自己却不自知,而这样的实力只有那些最最顶尖的谋士和间谍具有,很幸运,宋怡龄和袁家文都属于这样的人。

辛亥革命(一)

时间飞梭,转眼到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取得了胜利,成立了湖北军政府,辛亥革命风起云涌。
宋怡龄心情大好地看着手上的电报,果然不出她所料,黄兴成为了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都督。早在10月初的时候,怡龄就以生意的缘由请黄兴前往武昌为自己的纺织厂联系买家,生意是假,起义是真,怡龄很清楚以黄兴在革命党人中的声望和地位,只要他在武昌,那这个领袖就不可能选择别人,至于那个被逼当上总统的黎元洪,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吧!
根据密探的密报,黄兴和林觉民到达武昌以后,得到了武昌革命党人的热烈欢迎,秘密准备起义,而9日由于制造炸弹不幸爆炸,起义机密遭到泄漏,孙武、杨宏胜等起义领导人非死即逃,黄兴和林觉民在宋怡龄安排的护卫保护之下侥幸逃过一劫,在武昌革命党人群龙无首一片混乱的情况下,黄兴挺身而出,宣布立刻发动起义。
黄兴的出头是所有革命党人的众望所归,他有资历,有声望,而且也领导过广州起义,所有的革命党人都表示要追随黄兴。随着12、13日汉口、汉阳的光复,各国驻汉口的领事纷纷宣告“中立”,武汉战局大势已定,宋怡龄也在第一时间收到了这个密报。
12日下午,宋怡龄秘密接纳的几十名革命党人全部秘密返回,分别前往各省,商谈起义之事。
******
“清王朝该着急了呢,也该让冯国璋去请袁世凯出山了呢!”嘴角冷笑,怡龄轻轻地用书敲打着自己的左手,除了黎元洪还是按照历史上出山以外,其他的事情似乎比较顺利呢。
“这个年代的革命党实在是太软弱了。”张学杰看着手里的将怡龄差点气的吐血的电报,很是无语。
他们密谋这么久让黄兴赶在起义之前回到武昌为的就是得到领导起义军队的权力,限制黎元洪,结果这些革命党人倒好,起义成功之后,觉得自己的实力不够,就希望得到新军协统黎元洪和湖北立宪派首领汤化龙的帮助。汤化龙这人张学杰了解了大概,这个年代所有之名人物袁家文早就做了很好的一套资料收集了。汤化龙这人也是个人才,赞成立宪,由于对清廷假立宪心怀不满,和他的拥护者胡瑞霖等一起归附于革命阵营,进行政治投机。而他所属的实力和本人的声望也很得革命党人的认同,在他们这些立宪派提议下,黎元洪还是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汤化龙自己担任了民政部长。
而让张学杰、袁家文、宋怡龄等看好的黄兴却自动避让,放弃领导人的职位,选择当了先锋将军,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让辛辛苦苦策划很久的宋怡龄郁闷得要死。
“这些革命党人啊,以后是不能再寄予厚望了!”张学杰无奈地摇摇头,有什么办法呢,这个年代的革命党人像理想者更多于像政客,哪里是那些老官场油子的对手啊,被卖了还帮他们数钱,看来自己还是对革命党人期望过高了,不能对他们有这样的期待呢!他们既然自己放弃手中的权力,那就不要责怪其他人对你们举起手中的屠刀了!
不过目前看来,革命的形式还是非常好的,黄兴、孙武等人成立了谋略处,并根据同盟会的纲领,他们宣布中国为“中华民国”,主权属于人民;发布檄文,号召各省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又取消苛捐杂税,豁免本年和历年积欠的田赋,等等。
这些措施不错,张学杰边看边点头,至少能够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工农群众和学生都会踊跃参加革命军,支持军政府,革命的势力将会迅速扩展到湖北全省的大部分地区。
如果让这些参加革命的志士知道战争之后一切不过照旧,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想起民国这军阀混战的几十年,张学杰就觉得一阵苦涩,自己的到来绝对不允许这段悲惨的历史再次重演。
关注武昌起义的不仅仅是张学杰三人,更多的旧式官员、地方官吏都在密切地关注着武昌起义的局势。
袁家文坐在自己的书房,冷冷地在自己所制作的沙盘上移动着旗帜,分析当前的局势。武昌起义震动了全国,革命形势迅雷闪电般地展开。怡龄秘密送回的那些革命党人四处串联,各省的革命党人纷纷发动起义响应,广大的群众到处掀起自发的反抗斗争。而各省谘议局的立宪派也多见风使舵,迅速转向革命,并且轻易地担任了各省军政府都督或民政部长。地方官吏也大都不敢与革命军公开抗衡。在大革命风暴的荡涤和冲击下,清王朝这条腐烂的破船迅速下沉。
革命党人占领武汉的消息传到北京,举朝惊恐万状。由于南方新军大都倒向革命,清廷把绞杀革命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北洋军身上。13日,清廷命令陆军大臣荫昌统率第一军火速南下。第一军由第四镇(统制吴凤岭,代理统制王遇甲兼第八协协统,第七协协统陈光远),第三混成协(协统王占元)、第十一混成协(协统李纯)组成。又命令萨镇冰率领海军舰队溯长江而上,由水路进攻。同时,又指派军谘使冯国璋将第五镇和第五、第三十九混成协编为第二军,“迅速筹备,听候调遣”。
冯国璋乃是袁世凯以前的亲信,得到命令之后,冯立刻密见袁,请示主意。
其实早在武昌起义的第二天,即10月11日(夏历八月二十日),适逢袁世凯的五十二岁寿辰。由于政局动荡,不少人估计他可能再起,所以前来祝寿的心腹亲信比往年更多:赵秉钧、张锡銮、倪嗣冲、袁乃宽、王锡彤等,“咸集洹上”。
当时养寿园内正大摆酒宴、演戏祝寿时,武昌起义的消息突然传来,满座宾客相继失色,唯有袁世凯面不改色,早先从袁家文手中已经得知不少的革命党人之事,革命党起义一事不断,袁世凯并不放在心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