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球黑帮花名册-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警方将要动手之前,陈启礼辗转来到大陆,并持假护照以资助水灾灾民的名义进入柬埔寨。同年,他开始在当地从事投资业务。而作为回应,台北地检署对他发布了一份长达二十五年的通缉令。
流亡柬埔寨,在陈启礼的一生中是最后一段绝唱,这绝唱足足持续了近十年。
20世纪末,台湾在国际社会政治空间极度逼仄,作为亲大陆的政权,柬埔寨更对台湾的通缉令视若无睹,因此陈启礼也在那里活得安安稳稳,“鸭霸子”依然是领袖级的人物。
在当时,柬埔寨连年内战后,百废待举,需要外资的导入,经营石材、木料生意,出手阔绰的陈启礼和柬埔寨得势军方势力维持不错关系,还获颁象征官方荣誉的爵位。岛内无论是逃亡海外的帮派分子、商人、民代前往柬埔寨金边都得先和他打声招呼。
依仗着当年在台湾打拼下的名声,陈启礼在柬埔寨拉拢大批台商,把持着当地主要的台资商业和实业领域。这种一家独大的局面很快便引起了不同利益者的抱怨,而这其中尤以华人帮会为甚。
在当时的柬埔寨,除了陈启礼的竹联帮体系之外,尚有潮州帮和同样来自台湾的本省挂帮派“天道盟”。陈启礼的到来,让原本三足鼎立的态势迅速发生倾斜,而感受到了生存危机的潮州帮和天道盟也暗暗积蓄力量,准备着发起致命一击。
1999年6月29日,一名叫王信昌的台商买凶刺杀了与陈启礼私交甚笃的金边市台商协会会长李志鑫。血案发生后,陈启礼不仅在公开场合批评攻击内政和治安状况,而且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反复炫耀和把玩各式枪械。2000年,台湾一家电视台到陈启礼的家中采访,还拍到了他家藏有大批枪械的画面。
在节目中,陈启礼手抚各种枪支,对记者说:“金边形势不稳,要想自保,只有短枪是不够的,还要准备些长枪。”节目随即引起柬埔寨政府的关注。而与此同时,一直对竹联帮虎视眈眈的潮州帮和天道盟也抓到了打击对手的机会。在采访播出之后不久,两个帮派立即在柬埔寨展开串联游说,并得到了军方的支持。
就这样,在多方参与操控下,柬埔寨当局采取突然行动,400多名军警同时扑向陈宅,搜出11支AK冲锋枪、8支短枪、1支M79及2000发子弹。紧接着,陈启礼本人也被柬埔寨警方在金边逮捕,随后以“非法拥有武器”和“非法组织黑社会武装”两项罪名,被送上金边法庭,最终判入狱3年,外加出狱后执行监外刑罚5年。
暮年被捕,对陈启礼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而多年来的江湖路也渐渐消磨着他的心志。自此之后,陈启礼的行事日渐低调,不再参与江湖纷争。2004年,陈启礼因背部“黑色素肌瘤”开刀,再之后更是行踪神秘,绝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之内。
一代风云人物,就此退隐江湖,中国黑帮史上最后一个有风骨的“古代人”就此成为绝唱。而等待竹联帮的也许很可能就是沉沦……
2007年的一场风光大葬,陈启礼以死为台湾的江湖风云画上了一个沉重的休止符。
没有了精神领袖的帮会,竹联帮将会怎样?是否会像香港的“三合会”那样,彻彻底底成为黑社会……而新一代的领袖黄少岑、赵尔文等人又有着怎样的灵魂,他们还有家国情怀吗?
二、黑帮改革的试验田·四海帮
同样是“外省挂”,四海帮的存在却与竹联帮完全不同。这不同并非仅仅因为竹联帮的原初是一个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学生帮派(其实四海帮也差不多),更多则是因为“四海帮”有着极其独特的一面。甚至在某些层面来说,四海帮乃是世界黑帮的异数,因为他们超级喜欢改革。
在世人眼里,帮会分子总是飞扬跋扈,毫不掩饰自己的流氓身份。比如在香港,有很多青少年都会趾高气扬地对别人说:“我是‘和字头’的,我是‘14K’的……”接着便抢劫勒索,无恶不作。
但是“四海帮”不同,他们特别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身份,2006年,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四海帮的前帮主蔡冠伦便温文尔雅而又义正词严地表示——“我们其实是生意人……”
敢这样说的黑帮是什么样子?作为信誓旦旦的改革者,他们和传统的帮会是否已经彻底不同?
1。也是外省挂
还是1949年,还是眷村,还是外省挂,还是学生帮派起家,还是竹联帮那样,只不过早了几年,只不过他们的名字叫四海帮。
以上应该就是属于四海帮的最简短介绍。
1953年夏末,在台北四海篮球队的训练场上,一个名叫冯祖语的大学生正在侃侃而谈。和当时所有的问题少年一样,冯祖语的身上也穿着一件花衬衫,发型张扬,一脸激昂与不屑的神情。
此时站在他对面的还有四十三人,这四十三人是无数次与本地帮会较量后留下来的硬骨打手。他们和冯祖语一样,出身眷村,有文化,甚至有很多还是大学生,就读于淡江、台大这样的高等学府。
这一天的聚会是可以写在台湾黑道史上的里程碑,因为这四十三人都清清楚楚地听到了冯祖语那关键的一句话:“四海帮成立了!”
“有难同当,有福共享,打平台北”,这是他们当时的口号;“一条心,二不白(不白吃、不白嫖),三结义,四海为家”,这是他们的帮规。
自此之后,第一个外省挂大帮正式成立,直到1960年竹联帮崛起,冯祖语和他的四海帮都是眷村孩子的庇护所,都是外省挂当之无愧的王中王。
然而任何帮会的发展总要有一个艰辛的过程。四海帮的口号虽然喊得响亮,但江湖路却并不容易走,最初,他们的势力并不强大,只在台北市的西门町与台北车站一带活动,其能量与本省角头比也是相形见绌。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江湖并非一成不变,能量也有很多种。在当时,四海帮的成员主要是一群品行恶劣的学生与政党人士的子弟;正是因为有政党人士子弟的参加,四海帮反而有了本省挂所不具备的本钱。本省挂帮会犯了案,警察往往一追到底,但是四海帮出了问题,往往就不了了之。
这种政治资源上的优势很快就转化为实际力量。从1955年开始,四海帮进入高速发展期,人数不断扩大,并开始募集各地黑社会分子与外籍人士来加强自己的势力,最终成为外省挂的头牌帮会。
有了强大的力量,行事自然也就嚣张。眼看自己的势力已经在整个台湾枝繁叶茂,四海帮的大佬们也变得骄横了许多。他们原以为有着眷村的背景,政府就不会拿他们开刀。但他们却不知道自身的作为已经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就连眷村之内,父母长辈也对他们深恶痛绝,生怕自家小孩有一天会加入黑道。
1960年,人数号称近万的四海帮由于过分招摇,被“政府”视为监控以及扫荡的重点对象。1962年,四海帮首任帮主冯祖语因帮会事务身陷囹圄,紧接着四海帮内部又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发生了分裂,各堂口力量无法协调统一,帮会陷入内乱。同年,在台北,竹联帮在陈启礼和张安乐等人的带领下强势崛起,并逐渐获得了主动权,开始大举蚕食其他帮派的地盘,而地面最广的四海帮自然成了竹联帮首当其冲的目标。
在这场外省挂帮会之间的大混战中,四海帮始终未能扭转战局,并最终败下阵来。其骨干成员或销声匿迹,或转投其他帮会。
此一系列战斗之后,竹联帮异军突起,而曾经的台湾第一大帮——四海帮也进入了第一个低潮期。
2。帮主之死
四海帮的再度崛起是在1971年,其主导人物是帮中骨干刘伟民、陈永和与台湾空军飞行员出身的蔡冠伦。在这三人的领导下,群龙无首的四海帮势力渐渐收拢,并最终形成了与竹联帮、天道盟鼎足而立的态势……
1960年开始的政府打击以及1962年前后竹联帮的崛起让四海帮陷入了长达十年的低潮期。这十年,帮会分崩离析,群龙无首,曾经偌大的黑道王者成了一盘散沙。
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四海帮内部有识之士开始串联、重组,意图重现往日的辉煌。
1971年,四海帮骨干分子刘伟民、陈永和、蔡冠伦开始串联旧日兄弟,并在帮内开展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这三人的组织和操控下,四海帮强化了主体结构,重新构建了分支堂口,并将原有的简单帮规进一步加以细化,最终以章程公布于众。
在这一轮整合中,饱受分裂之痛的各堂口均大力配合,因此短短半年间,四海帮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统一的行动纲领让组织重新凝聚了人气,善罚分明的制度则给新一代弟子增加了无穷的活力。
从1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