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球黑帮花名册-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洪门一样,袍哥在组织发展上也比较宽松,没有清帮那么多复杂和严苛的说法。只要有人引荐,在香堂上对各路头领行叩拜礼(不作揖),听舵爷赏封“排行座次”,之后就是袍哥了,就可以闯江湖结交朋友了。
至于说,好好的哥老会,到了四川为什么会有“袍哥”这个名称?江湖上的说法有两种,一说是取《诗经·无衣》中“与子同袍”之义,表示是同一袍色之哥弟;另一说是袍与胞谐音,表示有如同胞之哥弟。
总而言之,这两种解释大致相同,但都不像是真的。事实上,袍哥这个名称倒是很容易让人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在很多北方城市都出现过的流氓团伙“白鞋队”。该团伙以穿白球鞋为特征,非常好辨认。不过很遗憾,直到本书交稿为止,作者也没能找出“袍哥”和“白鞋队”有什么联系。
组织的名称起了变化,传承自然也就有所不同。在传统祭拜上,袍哥和其上线组织哥老会有着不小的区别,他们不拜五祖,而是主要拜关羽,并称之为圣人、圣帝。排座次也不敢有“二哥”。袍哥首领称为“舵把子”,副首领称“三爷”。他们也没有“四爷”,原因很搞笑,居然是因为杨四郎是叛徒。由于“袍哥人家从不拉稀摆带”,因此对于不讲义气的叛徒惩罚很严厉,通常是“三刀六个洞”,要他死得很难看。
在袍哥的传统中,每年有三次大会。五月称单刀会(祭关羽)。七月称中元会,为已故弟兄设祭。腊月称吃团年饭。实则都是为吸收新成员,商谈一些有关香堂及码头事务。
从组织架构来讲,袍哥分五堂,成员的社会成分也大致有个界限,按民俗习用的顺口溜:“仁字堂(又称老人堂)讲礼讲法,义字堂讲打讲杀(多为绿林,俗称二房上的),礼字堂讲抓讲拿(多为社会下层)。”
和正统的洪门相比,袍哥的江湖习气更浓,黑帮气氛也更深厚。新入会者得交纳会金、月费。如要外走闯荡,请舵爷赐“公片”(又称字样,印有山头名称的大红柬帖,证明身份,也可充传递消息的信物),并由管事五爷传授江湖规矩、黑话、手势及外地的朋友关系,但必须酬以重金方可得到这些好处。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形式上,袍哥更加接近如今的黑社会,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完全就是利欲熏心之辈。相反,在民族危亡的时候,这群四川汉子的表现堪称可歌可泣。
黑帮是不假,但黑帮就不可以爱国吗?别忘了,说到底,袍哥的命脉之中还流淌着洪门的血液。
辛亥革命时期,袍哥组织响应洪门号召,出钱出人,无数门下弟子喋血沙场,为中华民族走向共和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前云南督军蔡锷、云南将军唐继尧于1915年12月25日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并即组织约二万人之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分由蔡锷、李烈钧、唐继尧任一、二、三军总司令,唐继尧兼任云南都督府都督。袁世凯调派八万人进攻云南,结果在四川被蔡锷大败。
在这次护国战争中,蔡锷与同盟会主要依靠的力量其实还是袍哥,他们组织武装部队,义无反顾,加入护国军,抛头颅洒热血,奔赴前线。在当时,四川护国军司令部就设在温江、崇州、双流三县交界的袍哥码头刘家濠,而其司令、副司令、参谋长也都是曾经的袍哥大爷。
抗日战争爆发后,袍哥大爷们再次振臂一呼,于是十数万蜀中子弟浩荡出川,再次谱写了一曲英雄悲歌。如果大家还记得电影《血战台儿庄》的话,那就一定忘不了那个死不瞑目的川军团长。毫无疑问,那个人的原型其实也是袍哥出身。国家危亡之际,他们没有选择投降,没有拉稀摆带。他们是用鲜血和生命在践行中国式的江湖之义。
在袍哥的抗战史上,英雄辈出,战死者不计其数,活下来的则是千姿百态。而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范绍增,也就是《傻儿师长》的原型人物。
范绍增,名舜典,号海廷,绰号“范哈儿”、“大老造”,四川省大竹县清河乡人。13岁入袍哥,算是资深的帮会分子。
清宣统三年(1911),范绍增在当地袍哥大爷的带领下加入了同盟会,自此之后一路跌宕起伏,出生入死。民国五年,他官升团长,算是有了自己的一个小班底。此后多次参加军阀混战,虽然有胜有负,但麾下人马却越攒越多。和一般的国军将领不同,帮会出身的范绍增格外在乎“义气”二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他冒着极大的危险将共产党员王维舟藏在自己的部队里,使之躲过了无比凶险的清党运动。
1931年,刘文辉任四川省主席,期间与刘湘争夺属地控制权。为了争取范绍增,刘文辉出重金五十万收买。然而可笑的是,他千算万算,却没有想到刘湘和范绍增本来就都出身袍哥。结果大智若愚的“范哈儿”先是把消息传给了刘湘,紧接着就拿着五十万重金跑到了重庆。在这里,他一掷千金,建了座无比辉煌的“范庄”。再之后,他又拿着剩下的钱跑到上海,受到清帮头子杜月笙、张啸林等人的盛大欢迎。并被清帮“大字辈”前辈、“仁社”的老头子张镜湖破格收为关门弟子,列清帮“通字辈”。在当时,这个辈分在清帮之中已经可以和黄金荣平起平坐。如果单论江湖辈分,那么“悟字辈”的蒋介石和杜月笙都要叫他一声“叔公”。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范绍增请缨杀敌,只身赶到上海前线,任第十一兵团副司令。上海沦陷后,随军撤退到汉口。1938年初,范绍增被蒋介石委为第八十八军军长,但搞笑的是,蒋委员长却不发枪不给人,让他自募兵员抗日。
按照常理来说,蒋介石的这种任命如果换在别人身上,恐怕就只有骂祖宗、闹心的份儿了。可是范绍增却有的是办法。对于这个无厘头任命,他几乎没有任何埋怨,而是利用自己的帮会身份,在四川广泛地发动袍哥弟兄,很快就编成了4个团。紧接着他又散尽家财,拿出自己的财产,购买武器、装备部队。
1939年初,范绍增率八十八军出川,在江西东乡一带同日军作战;次年夏,又转移浙西作战;冬,调太湖张渚地区担任防守。当年,日军第二十二师团偕伪军两万多人进犯,双方在宜昌一带展开激烈的拉锯战,范绍增亲临第一线督战,终于击败日军。
1941年春节时,八十八军驻地百姓慰问范部。范绍增非常谦虚地说:“这回打日本人,不是老百姓帮忙,还是打不赢的。二回我们不把仗打好,老百姓要吐我们口水!”
如今我们细细想来,如果这番话是出自一个知识分子之口,那么倒也没什么。可它却偏偏从袍哥出身的范绍增嘴里说出来,这就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了!
1942年5月28日,范绍增率部击毙日军第十五师团长酒井中将。酒井师团长被炸身亡,这一仗在日军中引起很大的震动,因为在日本陆军历史上,“在职师团长阵亡,自陆军创建以来还是第一个”。
紧接着,范绍增连战连捷,第二天,又率八十八军击伤日军四十师团的少将旅团长河野。一时之间,在正面战场上,大名鼎鼎的范哈儿打出了川军的威风。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虽然在抗日战场上,范绍增功勋卓著,但在军政官场上却并不如意。由于他并非蒋介石的嫡系,因此也不受重用。抗日战争结束后,范绍增基本处于空挂状态。眼看着国民政府日益腐败,范绍增最终选择了起义投诚,于1949年加入了人民解放军。
一个胸无点墨的江湖袍哥,在民族危亡之际,不惜散尽家财,领兵抗日。后来又能认识到民主之可贵,反蒋起义,这着实令人赞叹!
解放后,范绍增历任解放军四野五十军高参,河南省体委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委员、省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等职。
“文革”期间,范绍增因贺龙受到牵连,并被收审关押。在狱中有人想从他那里搜集贺龙的“黑材料”,但他却牙关紧咬,不吐一字,完美地践行了“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的江湖誓言。
1977年3月5日,范绍增在郑州去世,作为当时大陆为数不多的袍哥大爷,终年83岁。
2。排帮·“山寨”主义
“四月花开如积雪,散入渠上冷未歇。排郎过江吆声起,白云飞度下常德。”
这是一首曾经在湘西沅江流域广泛传唱的小调。在这首歌里,排郎并不是指的某个人,而是指旧中国一个相当有名的地方帮会——“排帮”。
排帮,又称“排古老”。有人说他是哥老会的分支,但其实不然,因为无论从内部结构,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