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球黑帮花名册-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名而来,愿执弟子礼。
可以说,在大革命汹涌如潮之际,杜心武的江湖地位也在扶摇直上——
哥老会的龙头、洪门的大佬,一入清帮辈分便高到了顶点!
这位武林中的传奇王者,用自己堪称完美的人格抒写了一段江湖神话。可以说,在当时的江湖,杜心武的风头绝对是一时无两。
而除了这些之外,很多知识分子也乐于结交这位传奇大侠。梁漱溟、蔡元培……很多知识界的才子都把杜心武引为知己。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杜大侠与一般的武夫截然不同!他武功卓绝,但侠肝义胆,而更为可贵的是,在当时的江湖之中,如杜心武一般有文化、有见识者可谓凤毛麟角。
1911年,杜心武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这一年,他参加了辛亥革命,并利用其帮会身份广结善缘,促使大批江湖好汉投身其中。在他和其他洪门大佬的倡导、率领下,中国的江湖再度波澜四起。他们的理想也从空洞无望的“反清复明”、“变法维新”调整成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辛亥革命!这是一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为重要的革命!它象征着漫长的封建时代大幕渐掩,而中国式的江湖也在这一刻发展到了最为光辉的顶点。自此之后,江湖虽有才人出,但却日趋堕落,最终被尘封为久远的回忆……
辛亥革命取得胜利之后,杜心武见识到了人民的力量,也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光芒,他本想追随中山先生,建立一个富强、民主的中国。但让其始料未及的是,曾经的仇人袁世凯在此时却一跃冲天,并最终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
这一年对于杜心武来说不啻于悲喜两重天。怀着对革命前景的深深忧虑,他做出了一个令很多人都失望不解的选择——担任农业讲习所气象学教授,仅在北京政府挂了个虚职。
4。此生寂寥
1913年,这一年对于中国来说是风云变幻的一年,民主革命在这一年的春天遭遇重创!而久赋闲职的杜心武也又一次看到了窃国者的无耻,他的革命理想再次遭遇重大打击!
这一年三月,曾被杜心武引为知己的宋教仁遇刺身亡!
宋教仁之死在当时可谓一件惊天血案,同时也让杜心武认识到了革命的黑暗角落。他再次一怒拔剑,全力缉凶。几经周折之后,杜心武最终将杀手锁定在了袁世凯爪牙应桂馨家,并在这里将凶手武士英擒获。
查明了宋教仁遇刺真相后,杜心武决定再次暗杀袁世凯。然而可惜的是,此刻一心想做皇帝的袁大总统已然怕死到了极点,府邸之中重兵把守、戒备森严。“月黑不是杀人夜,风高未必放火天”,杜心武接连尝试了五次,结果都铩羽而归。
1916年,袁世凯彻底撕破伪装,登基称帝。怒不可遏的杜心武不顾劝阻,停留于京畿一带谋划行动,打算继续伺机刺杀。但没想到的是,事情再一次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仅仅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居然两腿一蹬,突然死掉了。
满腔怒火顿时化作一阵悲凉,未能手刃仇人,这让杜心武心灰意懒。袁世凯死后不久,杜心武便辞去一切公职,回到了湖南老家,郁郁寡欢,闭门谢客。
轰轰烈烈的革命让大侠激情万丈,同时也让其寸断肝肠。
在随后的日子里,杜心武几度沉浮。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应国民政府之邀再次出山,呐喊于江湖之上。这期间日伪特工几次想暗杀他,但最终都化险为夷。抗战进入焦灼阶段后,杜心武又不顾年岁渐高,以“中国人民动员委员会”主任的身份率领杜月笙等新一代江湖大哥,上下奔走,网罗江湖志士,守土抗敌。
然而,时势虽然造英雄,但英雄却总是泪满襟。“人民动员委员会”虽然立志于动员江湖豪杰,但最终却成了国民党当局拉帮结派、排除异己的一个工具。而杜月笙等人更是心甘情愿做了蒋政府的马前卒,这种局面让杜心武痛心不已。但此时,抗战艰苦卓绝,他只好按下心中怒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利用自己的江湖人脉,组织“六国武术研究会”,用日本空手道、朝鲜跆拳道、泰拳、安南拳、西洋拳与中国拳术互相结合,专取有利近攻、夜战、白刃战的搏击术,施教于中国士兵。
1945年初,眼看着抗战胜利在望,75岁高龄的杜心武终于下定决心,再一次退隐江湖。国民政府几次挽留,但杜大侠却去意已决。而这一归隐便又是四年,当四年之后,共产党人再次把他请出隐居之所时,一代大侠已是耄耋老者……
碧湖翠柏,江山依旧……八十岁的杜心武虽然终于看到了民族的崛起,但内心之中却充满了对往事的回忆……
从少年时名动江湖,到赴东瀛纵横无敌;从江湖大佬到革命英豪……英雄之落寞,犹如夕阳,虽然依旧霞光万道,但却饱含着无奈与悲凉。
杜心武的出现是时代造就英雄,但英雄的落寞又留给世人什么?
这恐怕永远都说不清楚了……
杜心武,1953年卒,埋骨长沙凤凰山,坟前有荒草,至今寂寥……
二、洪棍·中山
1904年1月,美国檀香山。
致公堂,国安会馆。
一间充满中式古朴之风的大厅里。一个三十多岁,身材矮小的男人郑重地捻起三支长香,面色恭谨,走向大屋正中的香案。
鞠躬、叩首、饮血酒、兄弟为盟……
一切程序都是有条不紊的,所有参与者肃立两旁,主持仪式的人是美国洪门前辈钟兆养。这位看尽江湖风云的老人饶有兴致地盯着眼前这个小个子。他很纳闷,在这样一具矮小的躯体里到底蕴藏着多大的能量?而这个年轻人又将把洪门这古老的组织带向何方?
此时此刻,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一场入门仪式将会给洪门天地会带来怎样的变化!聚集在国安会馆的其他洪门耆老个个面无表情,怀着一种谨慎而又期待的复杂心情,注视着眼前这一幕一幕……
“天运甲寅癸卯年念五念四日,在会馆大放洪门招贤纳士,香邑孙逸仙领票钟国柱保。”洪门的历史档案就是如此记载的。当修史者落下最后一笔,历史便就此定格——
孙中山,1904年入洪门致公堂,职位洪棍,属大哥级头领,非闲职,可调动指挥帮会兄弟。这就是现代中国之父,这就是“大革命”江湖的一面……
1。彷徨之路
沧海横流,英雄不必问出处!
可以说,清末民初的帮会史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革命史!以1904年国安会馆这历史一刻为基准点,我们暂且将时空倒退。
1895年,广州。
这一年,革命组织“兴中会”在孙中山的号召下,谋划举行广州起义。参与起义的大多是帮会中人,其中尤以洪门分支“三合会”徒众甚多。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此时的革命党人与帮会之间并未建立纯粹的信任,其指挥系统也不能够做到统一计划、令行禁止。起义行动还未完全展开,领导层的最高秘密便已经被泄露了出去。兴中会会员陆皓东和洪门首领丘四、朱贵全被捕,三人最终遇难。而孙中山等人也被清政府全力通缉。
1900年,惠州。
在经历了广州起义的失败之后,孙中山避走国外。1900年寄居日本的他再度派兴中会会员郑士良到惠州策动武装起义,并打算亲自从台湾偷渡至福建,指挥全军。10月8日,郑士良带领三合会会众在三洲田发起暴动。暴动之初,起义军势如破竹,附近的绿林会众纷纷投靠。然而就在斗争前景一片曙光之际,革命党人的后勤却出现了巨大问题。日本新任首相伊藤博文突然改变对华政策,禁止日本军火出口,并不准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日本及台湾活动。这一举动,直接让惠州义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巨大困境之中。万般无奈之下,孙中山只好命令郑士良解散军队,只带领部分亲信遁至香港……
一连数次的革命失败,让孙中山充分意识到了反帝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会党中人的大批加入既让他感到这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但同时又让他感到有些许的矛盾,那就是在指挥上,会党徒众与革命党人之间总是缺乏那种理想意义上的共鸣与信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孙中山感到了一丝彷徨……
2。加入洪门
1903年,已被清政府通缉多年的中山先生取道日本赴檀香山。此时的他已经三十七岁了。对革命,虽然热血不减,但却多了几分沉着与老到。事实上,在抵达美洲之前,他已经对此次行程有了一个详细而清晰的规划,那就是发动海外洪门,支持和参加国内革命。
和国内洪门的境遇尴尬不同,海外洪门组织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还兼具着同乡会的角色。在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