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球黑帮花名册-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清帝国时代,白莲教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叫嚣的老牌反政府武装大显身手,四处起事。特别是晚清时节,白莲教的各种分支帮会更是迸发出了无穷的力量,不论结果如何,他们总是愈挫愈勇。其斗争履历如果拍成电视剧的话,肯定是史上最牛的励志大片。
洪门、清帮、白莲教,在旧中国的历史上交相辉映,他们所共同缔造的江湖盛世足以让后人感慨万千。江湖在他们的手中真的是气象万千,光芒万丈。
三、儒者·豪强
傅青主:汉族,山西太原人。明清之际思想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浊翁、石人等别名。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一座奇峰,被称为“清初六大师”,同时代人评价他“学究天人,道兼仙释”,“博极群书,时称学海”。
顾炎武: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汉族,南直隶(清改江南省)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苏州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世称南雷先生或梨洲先生,浙江宁波余姚明伟乡黄竹浦(今黄埠镇)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王夫之:字而农,号涢斋,别号一壶道人,湖南衡阳人,汉族。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四大学者。
在中国的文化史上,以上四人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儒、一等一的高级知识分子,所获得的成就足以名垂千古。但假如我们仔细探究的话,就会发现,作为文化阶层的杰出代表,这四人所体现的价值却并不仅仅限于学术领域。
明朝灭亡之后,以上这四人为反清复明呕心沥血、积极奔走。也正是由于此,在洪门天地会的族谱上,他们的名字高高在上,被列为创帮始祖。这所谓的始祖也许并不是说他们与帮会创立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却足以证明,正是他们的存在,才让洪门天地会有了几位类似于人格神的存在!
在这些始祖的精神感召下,天地会门生以反清复明为己任,继往开来,前赴后继。我们甚至完全可以说,这四人的存在对洪门天地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他们的存在,才让这个组织有了文化意义上的凝聚力以及更坚实的理想积淀和理论基础。
同样,在清帮的历史上,知识分子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其创帮始祖中翁岩曾为秀才,虽然身份不如洪门始祖显赫,但身为儒者,显然也具备了足够的文化底蕴。
文化知识为帮会带来了理想和目标,同样也带来了更为合理的组织架构和规则戒律。以洪门而言,其组织严密,分工合理,帮会规则详细而又充满道德约束力。与洪门一样,清帮在组织与规则上同样具有以上特征,其特有的“四庵六部制”甚至可以称为是帮会结构的范本之一。
严格的戒律让帮会有了道德上的准则,合理的结构则为帮会发展提供了最大的空间。
随着帮会组织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其崇高的理想让更多不甘受异族统治及压迫的知识分子找到了情感的归宿。这类帮众虽然在行动力上具有一定的缺陷,但在组织与谋划上却有着无穷的能量!这些人让旧中国帮会增加了理性的组织能力,并逐渐将底层会众的暴力追求控制在了一个相对可靠的范围之内。由此,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讲,知识分子之于帮会的影响是深远而又值得关注的。
随着洪门等帮会力量的逐渐强大,满清政府也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施政方针。招纳汉人知识分子成为了其缓解民族矛盾的重中之重。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汉人精英渐渐开始分化,帮会的力量也逐渐减弱。到乾隆年间,洪门等组织的力量已然羸弱至极。面对这种情况,帮会中的有识之士在夹缝之中找到了发展的可能。天下之大,并不仅仅中国才有华人。也就是从这时起,洪门这个组织开始渐渐走出国门,并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
“天下洪门是一家”,这“天下”二字绝非浪得虚名。当历史走到十七世纪末的时候,满清政府羸弱不堪,而海外的洪门组织则积蓄了雄厚的实力。他们和国内的洪门弟兄一起掀开了波澜壮阔的大革命。
在这场民族自救的大变革中,身具帮派色彩的知识分子走上前台,没有帮派色彩的革命领导则选择栖身其中。
1903年,在经历了数次起义失败之后,国父孙中山于美国檀香山毅然加入洪门致公堂。并被封为“洪棍”之职。据说这个职位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行使元帅的权力,调动洪门的人马。在孙中山加入洪门的当天,还举行了拜盟仪式,六十多名革命知识分子一起歃血为盟,走进了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大帮会中。洪门至此搭上了革命的快车!
随着孙中山加入洪门,越来越多的革命知识分子也开始把目光投向那些老牌的反清帮会。同盟会中的另一位领导者黄兴也成为了洪门重要分支组织哥老会的“龙头”老大。
1911年5月,再次经历革命失败的孙中山二度赴美。并在旧金山与洪门致公堂大佬黄三德协商,决定将同盟会并入洪门——凡同盟会成员以前未有加入洪门的,一律加入洪门致公堂。对于这一盛事,当时同盟会与致公堂分别在《少年中国报》、《大同日报》刊登公告。这是孙中山继1903年加入洪门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孙中山既为洪门“洪棍”,则在洪门内部被尊称为“大哥”。洪门组织一般称“山”或“堂”,其中“大陆山”由孙中山开立。
至此,同盟会亦成为洪门一组织,大批高级知识分子借助洪门的力量直接走上了烽火前沿。洪门的组成结构再一次回到了当年的巅峰,革命知识分子与帮会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和错综复杂!
1904年秋,鉴湖女侠秋瑾加入洪门分支“三点会”,职位白纸扇。
1908年,陈其美加入清帮,属“大”字辈。
1920年,李济深出任洪门五圣山会办。
1922年,蒋介石加入清帮,属“悟”字辈。
而以此向后,这样的文化人其实还有很多很多……
X单元·江湖影像
推荐一:《少林五祖》导演:张彻
内容简介:清朝初年,朝廷为剿灭反清力量,调集各路武林高手,在少林寺内奸的应合下,火烧少林寺。胡德帝、李式开、马超兴、方大洪、蔡得忠等五名俗家弟子最终逃出生天,并在郑成功军师陈近南的带领下,开创了洪门天地会,投身于反清复明的洪流之中。
简评:简单来讲,这可以算是一部描写洪门天地会历史的电影。虽然其中不乏杜撰的成分,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天地会存在的根源——异族的压迫性统治。
其实,无论是郑成功建立也好,还是其他人建立也罢,这种底层帮会的形成往往取决于当权者的施政手段——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推荐二:《书剑恩仇录》导演:许鞍华
内容简介:电影主要描写了清朝乾隆年间,以陈家洛为首领的江南武林帮会红花会立志反清复明的故事。这其中既夹杂着兄弟之间的血脉纠葛,也饱含着民族大义留给世人的无穷慨叹……
简评:本部电影改编自金庸先生的同名小说,红花会亦可看做是天地会的影子。电影虽然仅仅截取了小说中的一部分,但从中还是可以一窥清朝中叶,汉人志士对异族统治的强烈反感。至于作品中所提及的乾隆身世,就权当一笑而过吧……
(本章完)
第10章 档案Ⅱ 振臂一挥江湖乱·王者
江湖是一片海,波涛是杀戮。而组成这些的却是那些微小的水滴。他们是江湖的基础因子,是一个个闯荡其间的追梦人。
在江湖中,狗熊有之,豪杰亦有之。从明朝末年之后,旧中国的江湖风起云涌,一个个名字如流星般闪过。他们执江湖之牛耳,是这方天地的真正王者。
一、侠之大者·杜心武
他是前清的秀才,有文化,但是却不光有文化,他的武功之高,足以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他是清帮“大”字辈的元老,以辈分论,黄金荣是他的师侄,而杜月笙、蒋中正只能唤做他的徒孙。1941年到重庆,走在街上的时候,戴笠等人只能执后辈礼,一脸恭谨地跟在后面;他也是洪门的大哥,辛亥革命前后,他是帮会中神一样的存在,纵横于海内外,无人不知。凡有重要会议,国父孙中山的安危都毫无意外地托付他手;他还是哥老会的龙头之一,其影响力直追另一位老大、同盟会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