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误入桃花源-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昌等投机分子,共20多人。1895年《万国公报》改为《中外纪闻》出版。1896年顽固派下令解散强学会。强学会解散后,梁启超深感变法的困难在于风气未开,于是他决定把注意力放在办报上。1896年3月,梁启超、黄遵守宪等人利用强学会余款创办《时务报》,23岁的梁启超因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系列优美精彩的文字而美名远扬。24岁,即1897年因《时务报》内部出现纠纷,梁启超离开上海赴湖南时务学堂讲学,时务学堂直接影响了湖南的维新运动,对全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维新变法,梁启超感觉到需要结识一批仁人志士,来造就一批革新势力。他认识了夏曾佑、黄遵宪、谭嗣同等人。1897年在上海创立译书局,大量翻译外国图书。大同译书局介绍了大量的外国图书,为维新运动作了舆论准备,为开发民智民风作了极大贡献。1897年梁启超在上海成立不缠足会,又在上海创办了女子学堂,努力提高妇女地位,积极从事一些开风气之先的社会改良运动。

帝国主义正在瓜分中国,形势逼人,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时势出英雄。1898年1月康有为上书第五封与皇帝书;提出变法的请求。梁启超也上书清廷,要求对俄采取强硬态度,索回其侵占的旅顺、大连等地。维新派把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皇帝身上,但是光绪没有实权。紧接着康有为上了第六书,即著名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变法的三点要求。1898年4月康梁组织了保国会,通过了三十条章程,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1898年6月11日光绪宣布变法,6月16日光绪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了康有为,对话长达数小时随后康有为被任命为总理衙门章京行走,特许专折奏事。7月3日光绪召见了梁启超,但因为梁启超不会说普通话,因此交流有点障碍,但还是当天即被赏为六品衔,负责译书事务。8月间,严复、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等人都先后被皇帝召见,9月15日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四人被任命为军机四卿,直接参与变法事宜。变法内容分为除旧与布新两个方面,包括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废书院、裁绿营、鼓励开矿和修建铁路、训练现代化军队等。不久,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为了自己的权位,派亲信前往天津与荣禄密谋,预定慈禧太后协迫光绪前往天津阅兵,借机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光绪皇帝闻讯后让杨锐等人带出密诏,让康梁设法营救。25岁的梁启超想到刚开始的变法就遭遇如此困难,不觉掉下泪水。康梁把营救光绪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但袁世凯只是个政治投机分子。9月17日光绪预感到大祸临头,密谕康有为迅速出京。谭嗣同会见了袁世凯,老谋深算的袁世凯表面忠于光绪,让谭嗣同与梁启超深信不疑。9月20日袁世凯返回天津后把此事告诉了荣禄,荣禄又星夜报告了慈禧。9月21日光绪帝被慈禧囚禁在嬴台,随后慈禧宣布第三次垂帘听政,派兵大肆杀害维*人。9月25日谭嗣同等四人被捕入狱,28日六君子就义被杀。26日梁启超有惊无险地侥幸逃走,这是梁启超第一次出国,此年他才25岁。1899年梁的妻子从澳门转到日本。百日维新以失败而告终。梁启超随后也做过反慈禧拥光绪的各种活动,但都无功而终。事实说明,梁启超不是一个政治家。

从此,梁启超一直从事办学和办报。1899年9月东京高等大同学校正式开办,招收学生30多人,梁启超任校长。1898年12月,梁启超创办《清议报》,该报发行量很大,很受国内外读者欢迎。1902年元旦,梁启超在《清议报》停刊后,又创办了《新民丛报》,内容广泛,栏目很多,发行量上万份。与此同时又创办了《新小说报》。梁启超的言论成了追求先进的人们的精神食粮。通过报纸,梁启超的学术思想日渐成熟,在思想文化方面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1903年,梁启超在政治上与孙中山彻底站在对立面上,但在文化上梁启超成就了一代巨人。1912年梁启超终于回到了阔别十四年的祖国,成了拥护**派与袁世凯的重要人物,后来竟然在新政府里当上了司法总长,短暂的从政生涯并没有什么建树,因为梁启超的理想与袁世凯的目的是相反的,梁遭遇到重重障碍,最后只得辞职。1915年发表《吾今后所以报国者》一文,发出了宣布脱离政治的宣言。1916年元旦袁世凯登基称帝。蔡锷这时发动了护国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梁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后来又在段琪瑞政府任财长,梁一直为他的宪政理想而努力。1918年梁带几名重要人物出席巴黎和会,力争主权。公议最终承认了日本在山东的一切特权,北京政府的外交代表也考虑签字。梁当时十分气愤,立即致电国内,建议发动不签字运动,于是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被迫拒签和约。和会期间,梁在欧洲游历了一年时间,接触了大量的名人。1920年回国后写了《欧洲心影录》,书中主张用西方文化作为整合手段来达到复兴或改选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之处,梁弃政从教,决心培养人才,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几年时间里梁不停地在各地讲学,影响了一大批青年学子。1920年梁以一周的时间写了学术名著《清代学术概论》。梁在南开大学的讲义后来被整理成《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1924年,梁的爱妻李惠仙逝世。1927年康有为逝世。1927年王国维自杀。1929年梁因病逝世,享年56岁。

梁启超最大的成绩之一就是提出了新民说。《新民说》是梁启超在(清)光绪二十八(1902年)年至三十二年(1906年),用“中国之新民”的笔名,发表在《新民从报》上的二十多篇政论文章。1916年部分收入《饮冰室文集》;1936年收入中华书局出版的《饮冰室合集》,同年并出版单行本《新民说》。《新民说》的主要期望是唤起中国人民的自觉,要从帝国时代皇帝的臣民,转化为现代国家的国民,并讲述现代国民所应有的条件和准则,在二十世纪中国起了启蒙的作用。20世纪初,梁启超等人开始改变由原先对西方器物和制度的层面锲入进而深入到文化心理层面的认识,从中西间的形而下的比较进而采取形而上的比较,从而看到了西方的近代文化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整体对立,发表了《新民说》,提出了国民性改造。《新民说》的目录如下:

第一节叙论

第二节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第三节释新民之义

第四节就优胜劣败之理以证新民之结果而论及取法之所宜

第五节论公德

第六节论国家思想

第七节论进取冒险

第八节论权利思想

第九节论自由

第十节论自治

第十一节论进步

第十二节论自尊

第十三节论合群

第十四节论生利分利

第十五节论毅力

第十六节论义务思想

第十七节论尚武

第十八节论私德

第十九节论民气

第二十节论政治能力

梁启超在叙论中说:“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犹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未有四肢已所,五脏已疗,筋脉已伤,血轮已涸:而身犹能存者。则亦末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烛而国犹能立者。故欲其身之长生久视,则摄主之术不可不明;欲其国之安言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新民实际上是为了新国,或者说新国就必须新民。什么是新民呢?梁启超说:

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日,淬砺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日,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先哲之立教也不外因材而笃,与变化气质之两途。斯即吾淬砺所固有,采补所本无之说也。一人如是,众民亦然。

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斯实民族主义之根柢源泉也。我同胞能数干年立国于亚洲大陆,必其所具特质,有宏大高尚完美厘然异于群族者。吾人所当保存之而勿失坠也。虽然,保存之者非任其自生自长,而漫曰:「我保之,我保之」云尔!譬诸木然,非岁岁有新牙之出,则其枯可立待。譬诸井然,非息息有新泉之涌,则其涸不移时。夫新芽,新泉,岂自外来者耶?旧也,而不得不谓之新。惟其日新,正所以全其旧也。涌之,拭之,发其光晶:锻之,练之,成其体段;培之,浚之,厚其本源,继长增高,日征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