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银河女性主义-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本我设置限制;第三是超我,它是社会的标准,由“现实原则”统治。  本我必须经过5个阶段以达到自我和超我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口腔阶段,0…18个月的婴儿。在这一阶段,婴儿主要从口腔的吮吸和进食汲取生理和心理的快乐感觉。  第二阶段是肛门阶段,18个月至3岁。在这一阶段,肛门活动为婴儿带来生理与心理的快乐。以上两阶段男女一样,并无区别。  第三阶段,###阶段,3…5岁。在这个阶段,里比多集中在生殖器,儿童可通过手淫达到快感。男女两性在这个阶段开始分道扬镳。  男孩迷恋###,幻想占有母亲,即俄底浦斯情结,恋母憎父,在情与性两个方面把父亲当作情敌,害怕父亲会阉割他,剥夺他的性快乐。他发现女孩没有###,以为她曾经有###,被阉割了。而最有可能阉割他的是他的情敌——父亲。“阉割焦虑”使男孩压抑对母亲的欲望,认同父亲,从而发展起自我、超我和男性的性格。  女孩的伊莱克特拉情结是心理学大师荣格命名的。他运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公主帮助别人杀了自己的母亲的故事来象征这一情结。女孩发现自己没有###,感到自己是低等的人,从而嫉妒男孩和男人(###嫉妒)。她认为是母亲阉割了自己的###,因而拒绝母亲,下意识地将父亲作为欲望的对象,希望得到父亲的性,希望怀上父亲的孩子。弗洛伊德认为女孩永远不能解决其伊莱克特拉情结,因为她永远不会有###。女孩的###嫉妒比男孩的阉割恐惧要弱一些。她认同了母亲的价值观、思想和性别,###嫉妒使她终身感到比男性低一等,心理上因此而不够成熟,表现在嫉妒心理,含有受虐意味的母性欲望,依赖男性的意识,道德上的不成熟(不成熟的超我)。她在解剖学上的低下导致了她在道德伦理方面的低下。  第四阶段,潜伏阶段,6岁至青春期。在这一阶段,性的重要性下降,男女儿童专注于非性方面的兴趣。  第五阶段,生殖器阶段,青春期到来之后。这一阶段,男女青少年的兴趣集中于异性恋,达到性的成熟期。女性从###快感转向阴道快感。(Nelson; et al。; 61)  概括地说,弗洛伊德认为,从婴儿期开始,母亲就是男孩的里比多的渴慕对象,其后,男孩拒绝母亲,认同父亲,产生阉割焦虑,摆脱俄底浦斯情结,导向超我,将男性认同为内在的自然的性别。女孩与男孩相反,认为自己是被阉割的人,并接受了###低于###的看法,在她的一生中都受到###嫉妒的煎熬。为了得到###,女孩放弃作为爱的对象的母亲,转向父亲。后来,她了解到自己不可能有###了,就想用同父亲生孩子作为补偿。男孩的阉割焦虑解决了恋母情结的问题;而女孩的阉割情结却导致了恋母情结。男孩解决了恋母情结之后,就成功地建立了超我,但关于女孩的理论却不很清楚。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嫉妒是女性心理的中心;阉割焦虑是男性心理的中心。总之,弗洛伊德的理论强调家庭关系,亲子的早年关系,女孩直接认同母亲,而男孩必须将自己与母亲区别开来,拒绝和否定母亲,以定义独立的自我。  心理分析女性主义对弗洛伊德的批判集中在他的性别认同理论方面。由于他的性别认同理论中关于女性性格的假设强调,小女孩从发现无###起,即被###低等和###嫉妒压倒,进而发展出补偿性性格,即被动性、受虐倾向、自恋倾向和依赖性,弗洛伊德的性别认同论被认为有男权主义的偏差。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八、心理分析女性主义(2)
对于心理分析理论很难做出科学的评价,原因是其理论与很多经验研究所发现的事实并不相符。换言之,弗洛伊德理论只能被当作一种未被证实的理论假说来看待。米利特(Kate Millett)着重批判了弗洛伊德派心理分析理论的下列观点:将男性等同于主动,女性等同于被动;###嫉妒。她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批评指出:他的理论不仅是男性中心的,而且是###中心的。他的理论有过度概括的倾向,以为人的生理能够完全决定人的心理和行为。弗洛伊德的“解剖即命运”忽略了社会文化的影响,好象女性被解剖学决定要经历缺失和下等的感觉。(Nelson; et al。; 62)  其实,心理分析学派对两性区分的理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弗洛伊德认为,当女孩发现自己无###时,从男性退缩回女性。心理分析学家霍妮(Karen Horney)和琼斯(Ernest Jones)反对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认为男性和女性都是在前生殖器阶段就存在的,男女两性各自分别获得了内在的不同机制,因此,男性和女性拥有前男性生殖器的、前俄底浦斯情结的起源。霍妮认为,女性气质是天生的,不是获得的。它先于生殖器阶段,是内在的。对异性对象的选择源自内在的女性气质,源于对阴道的自我意识,而不是对于缺少###的失望。女孩的欲望指向###,是出于性冲动,而不是出于自恋。(Person; 79)  斯托勒(Stoller)则进一步认为,男女两性在第一阶段均为女性,这是因为儿童对母亲的认同,男性的发展和认同需要克服最初的女性认同才能获得。男孩必须克服对母亲的认同才能获得男性。独立个性的形成对于男女两性不应有什么大的差别。对于弗洛伊德来说,男性是更加自然的性别,女性是后来获得的;对于斯托勒来说,女性是更加自然的性别,男性是后来获得的。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评价,霍妮的观点是最正确的,男性女性应当被视为平行的结构。女性认同和男性认同的形成没有孰难孰易之分。但是霍妮认为社会性别是从内在的异性恋倾向来的,这一点却没有什么证据。性对象的选择是获得的,而不是内在的。  霍妮批判弗洛伊德理论的中心点在于###嫉妒以及女性究竟是不是受挫的男性这一问题。她认为弗洛伊德理论有三点错误:一是女孩从母亲转向父亲的机制;二是女性生殖器自我意识的性质;三是关于###嫉妒的发生学。女孩由母亲转向父亲是由于其女性生理和对阴道的意识,而不是对于自己没有###的失望。女孩的俄底浦斯情结(杀母奸父)直接来自其内在的女性。现代心理分析学者大多赞同霍妮的观点。  心理分析女性主义提出,与女性的“###嫉妒”相应的有男性的“阴道嫉妒”,因此在许多国家,如意大利、法国、德国和芬兰,在犹太人和###的传统中都有过男性“假生育”的习俗。假生育的仪式有以下几种:一种是男性仪式性地强调###对于生育的重要作用;还有一种形式是模仿女性生育,强调子宫的重要性。  一种同弗洛伊德理论思路完全不同的观点认为,性别认同的过程不像弗洛伊德所描述的那样充满冲突和矛盾,而是一个平静的学习过程。这种观点认为,性别的认同有无意识和有意识的两种成分。性别的获得是从非冲突中学习经验,而不是从冲突中学习经验。性别的早期既非男性,也非女性,性别也不是内在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它是非冲突性的,是通过认知和实践建构起来的。性别角色的认同无论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是由身体、自我、社会教化和性别差异的关系塑造而成的。  心理分析女性主义还特别关注母亲女儿关系,认为它是弗洛伊德著作的盲点。性别教育的历史观点认为,母亲给孩子爱与哺育性,父亲给孩子规则和纪律。弗洛伊德强调的是性欲发展而不是社会性别角色发展。长久以来,性对象逻辑与性别认同是被视为一回事的,二者不一定一致,在同一个人身上也会前后不一样。  在先有性别意识还是现有性意识问题上心理分析学界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性别意识来自生殖器的感觉和自我刺激。对性别区别的发现,阉割情结,###嫉妒,俄底浦斯情结,都是早年对孩子的性别认同形成有影响的因素。另一种观点认为,性别意识先于性意识,而不是性意识和性活动先于性别意识。在一般情况下,心理学观点倾向于后者,但是后者无法解释在经验研究中确有发现的婴儿期的性活动。经验研究发现,几个月大的婴  儿就可以有自慰性质的性活动,这一发现可能成为性活动先于性别意识形成这一观点的证据。  在心理分析理论中,女性主义最为关注的另一个方面是无意识概念,因为无意识概念的提出和证明摧毁了理性、主体性和意义,使它们成为不固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