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白蛇传开始-第4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创造一个不存在的种族,这会消耗那一族极大的气运。纵观世界各族,只有炎黄一族,气运最是绵长。如果是其他种族,必定会为天道所灭族。就是你我身为炎黄一族也要小心,不得过多生成半妖。虽说你我有炎黄气运在身,但是做的太多,恐怕你我也会为炎黄气运所放弃,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接着,是粱太后吞服毒药临死时。“罪有应得,我这是罪有应得。”
    “姑姥姥,你怎么了?”
    “姑姥姥就要死了!”粱太后伸出枯树一般的手,抚摸着粱女美丽娇媚的面颊。
    “不!粱女不让您死!”粱女哭了,哭得很伤心。
    粱太后说:“这是我罪有应得。我本以为只是对付宋人,应该没关系……哇!”她吐出一口鲜血,迷留之际,把兵符交到粱女手中。“带上它快走!炎黄一族完了,已经没有多少气运了。希望,希望它……”
    话还没有说完,粱太后便死了。
    粱女哭得很是伤心。
    半妖的称呼,显然让她回到那个夜晚。
    姑姥姥的内疚悔恨,她都看在了眼里。但是……
    为什么?
    她不明白,什么炎黄一族完了?谁又是炎黄一族?姑姥姥说的是什么?
    她不明白,也听不懂。
    是的,听不懂。身为异族统治下的新一代,什么炎黄,与他们有关系吗?
    就是有,统治者也会让它没有。
    后世的网络媒体那么发达,都有无数的香蕉人,更何况这愚民政策下的封建王朝。
    在儒家的“入则为华夏,出则为夷狄”的政策宣传下。
    乾顺对高度发展的儒家文化与汉族文明十分倾慕,他决定在夏大力提倡汉文化,以改变西夏的落后风气。永安三年,他借御史中丞薛元礼之口倡导儒学,在薛元礼的上疏中称:“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经国之模,莫重于儒学。昔元魏开基,周齐继统,无不尊行儒教,崇尚诗书,盖西北之遗风不可以立教化也”。因此,只有重新提倡汉学,才能改变夏的不良风气,挽救面临的危机。乾顺采纳了薛元礼的建议,下令在原有的“蕃学”之外,特建“国学”,教授汉学。挑选皇亲贵族子弟300人,建立“养贤务”,由官府供给廪食,设置教授,进行培养。
    这在任何一个儒教熏陶下的人看来,他,李乾顺,是正宗的华夏人。
    哦?原来如此。难怪在后世的历史上,李乾顺的历史齐绍,一篇篇一句句,尽皆是溢美与惋惜。
    原来如此,理应如此。
    这样的人才是历史上的天下圣主啊!
    至于他对自己祖国做过什么?
    哦!学术是无国界的,不应该翻找古人的不是,要以包容与宽和去对待的。
    祝愿圣主再活五百年!
    咦?为什么?天要下雨!
    滴达,滴入中原的眼中,还是热的。
    (未完待续)


第415章、南下
    正在这时,刚刚出去的西夏人又求见。
    李乾顺心中一喜,立即召见。粱女也赶快起身站在了李乾顺身后。
    “臣……”一进来,便立即大礼参拜。
    “好了,免礼。赶快告诉朕,是不是朕的大军有消息了?”李乾顺激动道。
    “回陛下,不是军队,是大师们。”
    “他们怎么了?”对这些帮助他的和尚,他虽然也是重视,但是绝对比不过二十万大军来的重要。
    作为李乾顺手下人,他自然知道这点,不过正因为知道,所以他才来报告。“大师们要封寺了。不过封寺之前,他们却说陛下如果想得知大军情况,须得南行。”
    南行?
    很快,李乾顺便派出了使节团,向宋国而去。
    大红的喜字,到处是张灯结彩的灯笼。
    宁采臣很快得知为什么她们的婚事会这么赶了。
    是赵佶在履行他的承诺,为了程小蝶(现在叫赵小蝶)不在纠缠宁采臣,也就这么赶着把她嫁出去。
    这是赵佶有意使人通知宁采臣的。做了事,却不让人知道,这不是赵佶的姓格。
    正因为知道有这样的内幕在,宁采臣很老实,是一点儿去打扰她们的心思也没有。就是在参加婚礼,他也是找了一处偏僻的所在,是一点儿也没有打扰新人的意思。
    他不打扰别人,却不等于别人也不打扰他。
    “宁大人,怎么一个人坐在这儿?”来的是太子赵煊,他看了看四周,“怎么连一个陪酒的人也没有?”
    宁采臣这次来,除了送礼时,有人招呼他一声外,余外是一直没有人招呼他。
    古代与现代不同,参加一些酒宴聚会,并不是说你想坐哪儿就可以坐哪儿。这需要根据来客的身份地位安排入席。
    宁采臣虽然在京城不算高官,但是他毕竟也算是知制诰,无须遵循三品上殿,他也是上得议政大殿的。
    把宁采臣安排在角落,虽然是宁采臣自己挑的这么个地方,也是极为失礼的。
    换个一般人,早就发火了。
    如果不是宁采臣自己主动跑这儿来坐,他也早就知道是有人在故意如此。
    可是阴差阳错之下,宁采臣不仅没有感受到太子的敌意。反而觉得这样挺好,没人打扰的。
    “太子殿下,这样很好。在下天生就不是个喜欢热闹的人。”宁采臣呵呵笑着。并没有起身的打算。
    天子呼来不上船。
    这是什么?这是文人的气度。
    这是赵佶封的名士,谁都说不出什么来。
    可是赵煊却有一种一拳打到了虚处的感觉。
    随着赵煊渐渐坐稳了太子的宝座,他的脾气也开始散发出来。
    什么不喜欢热闹?你骗鬼啊!
    既然你不喜欢热闹,当年又为什么上姐姐的船。当年的事,我没有忘记,一点儿也没有。
    像这次婚事,他是有意不让人招待宁采臣。本身便有这么一点儿报复的念头。
    只是他又怎么会想到这世上竟然有宁采臣这样的文人,一点儿都不在乎脸面。没有人招呼,他竟然是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是一个人怡然自得起来。
    这怎么能行?这样这怎么教训他?
    气愤之下,他竟然主动现身了。可是跑到宁采臣身边,却没有想到宁采臣竟然是真的不在乎。
    怎么办?
    反倒是他,怒火大起。
    可是在生气又有什么办法?
    总不能因为人家不在意自己妹妹妹夫的冷落,便训斥一番吧!
    更何况这事较起真来,真正站不住脚的,反倒是自己这边。
    看到太子发急,身为太子舍人的单章立即出口了:“宁大人,太子驾到,你也不参见吗?”
    这倒是个道理。
    宁采臣是入乡随俗,立即起身道:“参见太子。”
    在这样的场合,参见与不参见,并没有什么硬姓的规定。
    如果宁采臣不参见,他显然可以闹腾起来。
    在他们看来,宁采臣是个极骄傲的人。
    能不骄傲吗?
    本身是状元不说,做了官,又这么快升迁。加上他的年龄,如果是自己,这尾巴早翅天上去了。
    可是他竟然这么和气。
    坐在角落,没有生气;让他参见太子,他也参见了……怎么会这样?他怎么会这么老实?那上次我去取奏章,遇到的是谁?
    单章傻眼了。赵煊欣赏的眼光也变成了气恼。
    虽然这只是瞬间发生的事,宁采臣也从他们的神色变化上,看出他们来意不善了。
    自己什么时候得罪太子了?
    宁采臣摸摸鼻子。
    在这大宋朝,谁都可以得罪,但是有一个人却绝对是不能得罪的。太子,赵煊。
    林灵素,是赵佶最喜欢的道士。不仅人是他亲自请来的,就是名字,也是赵佶改的。
    赵佶对他的宠爱,就像是曹艹对关羽一样。即使他写诗讥讽蔡京他们,赵佶也不恼。
    可是历史上,就是因为他得罪了太子赵煊,在他建议赵佶迁都时,让赵煊借力发力,把他赶回了老家。
    当然,宁采臣是不怕他也把自己赶回老家的,但是宁采臣却不明白自己是怎么得罪的他。
    难道是为了大相国寺?可是不对啊!
    大相国寺的事情已经了了。
    是为了师门出气……
    这倒是有可能。
    为了师门,来找自己的后帐,这赵煊也不是那么的不堪。
    宁采臣点点头,没有生气。
    不生气当然不是赵煊的人品,而是赵煊忍不住跳出来,使得他至少是知道得罪了他。
    虽然还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得罪的,但是知道总比不知道的好。
    既然是得罪了,宁采臣也就不再那么恭敬,反正历史上的赵煊便没有大肚量过,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