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当方士那些年-第4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曾经的确有一座城隍庙,而且规模及其庞大。”

声音从我身后传来,一路上少言寡语的古啸天沉稳的对我说,我连忙回头看着他,古啸天从地上拾起一块残破的明转感慨万千的说。

“很多年前,很多年……我都已经不记得了,这个地方我随他来过。”

“魏雍曾经也来过这里?!”我吃惊的站起身看着古啸天。

“这里曾经有一座城隍庙,但远不是你们如今看见的这番景象,这里曾经宫阙殿宇,壮丽森严,一晃多年这里也历经沧桑。”

古啸天一边说一边走出谷仓,秋雨滴落在身上萧杀无比,我们跟在古啸天身后,他像是在记忆中追寻过往的点滴,然后停在一处荒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用干瘪的手拨开草丛。

“今唯二碑及石人石马仅存而已”。

我们寻声望过去,在草丛中露出一块破缺的石碑,上面的字也残破不齐,依稀能辨认出隍庙两个字,旁边有断头断身的石人石马,看到这里我们都明白,这里曾经果真有座城隍庙,按照古啸天的描述,这里昔日郁葱王气接邱坛,云绕乾坤得大观,该是有多辉煌壮观,而如今此时已是荒碑欹蔓草,石马卧幽宫。

看到这里古啸天脸上的表情明显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要惆怅,我或许能体会到他现在的心情,放眼望去,这曾经辉煌一时的城隍庙在这秋风细雨中,好象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卷,远处那一簇簇苍松翠柏,野花蔓草,随风雨摇曳,沙沙作响,如述说历史的兴衰,那一对对石人石马、残碑断碣,任风雨侵蚀,潸然泪下,象泣诉悲惨的遭遇。

我本被这秋雨中的颓败之景所感悟,但看了片刻忽然一愣,嘴慢慢张开,秋雨路面泥泞,我茫然的向前走了几步,不下心跌倒在地上,萧连山把我扶起来,我都来不及管沾染在身上的湿泥,抬起手丈量这周围。

“哥……怎么了?”萧连山看我表情突然震惊疑惑,好奇的问。

我没有回答他,转身找了一处较高的谷仓,跌跌撞撞的登上顶端,站在谷仓之上,任凭秋雨淋湿全身,我慢慢移动身体环顾四周。

“我在金陵遇到你的时候,你是因为发现金陵有王气,所以好奇才登船观天象,所以我们不期而遇。”我忽然若有所思的对身后闻卓说。

“对啊……话说起来,若是我不好奇,就不会登上你的船,也不会吃你螃蟹,然后……就没然后了啊。”闻卓翘着嘴角邪笑很无奈的样子。“怎么,你也知道你亏欠我了,呵呵。”

“你说过金陵王气已断千年。”我没时间和闻卓开玩笑,一本正经的问。

闻卓看我表情知道我如今定是想到什么,收起玩世不恭的笑容很认真的回答。

“帝王,你问这话就有些搞笑了,当初可是你派人鞭山断海,灭了这金陵蕴藏的王气,今儿你还问我,呵呵,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

“我真派人……不对,嬴政真派人断了金陵王气?”我皱着眉头诧异的问。

“好好的你怎么问起这个,风水堪舆之术我最不在行,不过关于金陵风水我倒是有些耳闻,金陵,史称六朝古都,旧时也称秣陵,其金陵,秣陵的地名,本身就与风水有关。”闻卓看了看我郑重其事的对我说。“金陵依山傍水,北有长江之险,南有苏杭之富,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历来被传颂为形胜之地。”

“这个我倒是也有耳闻,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这方面的记载,最早要追溯到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时候,据说楚威王灭掉了邻近的越国,其后便在如今的紫金山和幕府山中埋下了金子,目的是以镇王气。”我来回走了几步揉着额头若有所思的喃喃自语。“因为紫金山山顶常有紫云萦绕,犹如王者之气,楚威王埋金,就是要镇住这里的王气,从此就有了后来的金陵之称。”

“你的确断过金陵的王气。”古啸天声音很平稳的在一旁说。

我回头去看他,在我们这几个人里面,或许只有他最了解真相,古啸天面无表情心如止水的说下去。

“你曾派人凿通方山,断方垄,再引淮水入长江,泄其旺气,其目的是破掉金陵的王气,这引淮水入长江之举便又引出了一条秦淮河,此后,金陵就又有了秣陵之称。秣即抹,暗示此地曾经的王气被一抹而除。”

“正因为金陵断了王气,所以即便金陵是六朝古都,可没有一个朝代是长命的。”闻卓点点头很肯定的回答。

第二章华盖三峰

我摇头在秋雨中来回走动,身体已经被秋雨浸透,可一点感觉也没有,皱着眉头自言自语,嬴政当时已经泰山斗天,三界之中除芈子栖无人能敌,他若真醉心权利试问有谁能夺他江山。

金陵王气是祥云拱紫微,大有紫气东来之意,但金陵风水虽佳可并非帝龙之地,所以金陵历代不出帝王,嬴政法力之高又岂会不知,他断金陵王气一定还有其他用意。

“是四方结界!”古啸天重重叹了口气,缓缓的说。“我听魏雍说过,四方结界若有王气蕴集早晚会被冲破,因为安平公主虽冠绝天下,但没帝王之命,若得到王气拱佑会染帝命。”

“芈子栖……是为了不让芈子栖拥有王气。”我恍然大悟的深吸一口气。“嬴政断了金陵王气,这样一来芈子栖即便再厉害也不过是玄门第一人,她身无帝命想要乱世也难心想事成。

“……”闻卓眉头一皱走到我身边诧异的问。“我们是来找明十四陵的,好好的怎么又扯到金陵王气上了?”

“难道你现在还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吗?”我一本正经的反问。

“什么问题?”

“朱元璋共患难不共富贵,登基后诛杀功臣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到最后甚至连理由都懒得找,随便一句连坐,一个蓝玉案他就足足杀了二十多万,可见这人生性多疑残暴不仁,为了皇权简直不择手段。”我回头看闻卓样子很认真。

闻卓点点头,不过很无所谓的摊手回答。

“人性皆贪,何况是至高无上的皇权,能坐到他那个位置,为了巩固权力,做这些也合情合理……这,这有什么问题?”

“你好好想想朱元璋的性格,就如同你所说的那样,他是一个极其在乎皇权的人,从他修建明十四陵就不难看出,他对大明江山社稷有多看重,而且生性多疑,或许除了他自己,他从来就没相信过任何人。”

萧连山挠着头走过来,憋了半天像是怕说错话。

“哥,嬴政是不是真断了金陵的王气啊?”

“废后,玄门之法难道还有假的啊。”闻卓没好气的回了他一句。

“那就不对了,你们之前说金陵没王气即便号称六朝古都,可没有一个是长命的,但是……”萧连山憨直的看着我们样子一本正经。“但是明朝国都就在金陵啊,为什么明朝能延续几百年呢?”

“朱元璋虽然把国都定在金陵,可是后来朱棣清君侧谋朝篡位后迁都京都,应该是没受到影响。”闻卓给萧连山解释。

“连山问的刚好就是我现在想不明白的地方。”我摇摇头揉着额头走了过去意味深长的说。“即便朱棣迁都京都,避开断了王气的金陵,可还是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同样会危急大明江山社稷。”

“什么事?”

“大明皇陵!”

“皇陵?!”萧连山一怔不明白我话中意思,闻卓在旁边忽然眼睛一亮,看他的样子应该是知道我在想什么。

我告诉闻卓我们曾经在乐山大佛下找到朱元璋父母皇陵的事,从林林总总的事情看,朱元璋是极其深信风水玄学之人,而且身边又有堪舆高手指点,否则他也不会从放牛娃登基称帝。

另一方面,朱棣即便迁都避开断了王气的金陵,可朱元璋的明孝陵就在金陵,萧连山问我这和明孝陵又有什么关系,难道是皇陵风水不好?

我摇头,曾经到过金陵当时还在纠结朱元璋留下的明十四陵线索,一度以为那些器物会埋藏在明孝陵之中,所以特意去明孝陵看过。

明孝陵墓地山清水秀,起伏跌宕,北面以东西延绵的钟山为依靠,陵墓处于最高的中峰之下,至独龙阜玩珠峰处结穴,周围山水相绕,形成了对穴场的拱卫、怀抱的朝揖之势,穴场与周围的自然环境高度和谐,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明孝陵全为巨砖筑成,下有石碉须弥座,宛如一座大城门楼。门前为石桥金水桥,正前方山脚下入口处有巨大石兽按南北相对分成两行,陵墓既有皇家陵寝的威武浑壮,又与山水景色融为一体,而且设计的含蓄蕴藏,匠心独运,含而不露,令人无不赞叹。

从堪舆角度上讲,明孝陵的风水足以支撑和延续大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