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丽人行-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令。”侯都统也迅速地服从了命令。

“至于其他都统,请随本副将前往营地入口,列队迎接紫将军。”

“得令。”

一连串的命令下达完毕后,所有人都各自衔命而去,最后偌大营帐中仅剩下金隶儿一人。他抽出金虎将军生前配戴的宝剑,在利刃寒芒中幽幽叹息了一声:“父亲……”

两个月啊……怎么竟感觉时间有点漫长?大概是天气转暖了吧,季节替换,使人都懒洋洋起来了。

礼部官署内,身着官服的项少初一边整理公文、一边打着呵欠。

“大人累了吗?”手下一名文书官吏好奇地看着正掩着嘴打呵欠的项少初。

这些文书官员都是在吏部试中得不到好成绩的老进士,擢升无望,也没机会进入内廷与其他大臣共同议事,平日大多负责协助各部首长办公。

依照东陵官制,尚书以下,设有侍郎一到二人。由于礼部尚书年纪老迈,早已不大管事,早早把实权交到侍郎手中,因此当今礼部事实上几乎由项少初一个人作主。

与朝中官吏的态度相反,礼部的文书官员们对项少初这上司大多没有恶感,有的甚至还相当敬佩他。只是人人都不明白,当项少初深受王上宠信之际,百官职位任他挑选,想做多大的官都不是问题,何以在众多职位当中,他独独来到礼部,担任起副长之职?

项少初搁下手,挥了挥道:“没事,只是昨晚没睡好。”

不得不承认,由卫齐岚片面定下的双月之约,令他辗转难眠。而且,使他忆起了很久以前的事……

回头继续处理起面前一堆枯燥的公文来,又令他忍不住想打呵欠。

在朝廷里,礼部不像户部、吏部这些地方,需要大量的人力来支援全国的行政公务,因此可以算是外廷中较为清闲的一个部门,平日不外管管宗庙祭祀、国家仪典、官吏考核……等等,只有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国试才由礼部官员全权负责。

从主考官的推荐到命题,全都交由礼部负责,这一关称为“礼部试”。礼部试依据东陵试法,分为乡试、会试和京试。基本上三年举行一次,每试间隔一季,以便远在全国各地的士子能在考试时间到来之前,就赶赴设有考场的州城与王都。京试选拔出来的人材将进行最后一关殿试,由君王即席命题,当场决定新科进士的等第,亲选状元、榜眼、及探花等,考选有实力的官员备选。

至于新进官员及第后的任命,则由吏部另外举行考试,以“身、言、书、判”等方面来分派官职,这一关就称为“吏部试”。

因此说起来,现今的吏部尚书还称得上是提拔过他项少初的恩师呢。

毕竟当初就是吏部尚书将项少初分派到礼部作一名副官,再加上当今王上的倚重,使项少初的权位虽然还不到权倾朝廷的地步,但他的存在,在朝中确实扮演着相当微妙的角色。

不过大概不会有人仔细去追问他的来历吧?毕竟多数人都认为他的官职是王上直接任命的,而非凭真本事得来。人红是非多,他扬扬嘴,兀自苦笑一番。

批改完了一些例行公文,正要召唤公署的杂役将桌上一迭签署好的文书送到吏部去。坐了大半天,腰背有点酸痛,突然转念一想,决定不招来杂役,自己抱着公文往吏部走去。

吏部和礼部在外廷的官署相当接近,走过一个宫院就到了。

手下见项少初自行捧起公文,纷纷站起了身。“大人,要叫杂役来吗?”

项少初摇头。“不用,我想顺道去吏部走走。”

见手下脸色犹豫,项少初咧嘴一笑。“不必担心,我虽然名声不好,可到吏部走动走动,还不至于就被千刀万剐。”顿了顿,又道:“再说,外廷就属吏部和礼部离内廷最近,万一真有不测,我高声一呼,说不定王上就听见了呢。”

说完,也不理那些一个个面有惭愧的属下,自个儿走出了官署。

气候逐渐转为温和,阳光高照,天气甚好。

项少初怀着好心情一路走进了吏部所在的宫院里。

认得他脸孔的人大多双眼圆睁地看着他。人人皆知,吏部尚书对礼部侍郎素来没什么好感,这人怎还敢来?忍不住便多瞧了几眼。又听说项少初甚得王上宠信,可再怎么瞧,也实在看不出他有什么魅惑人心的本事。

项少初面貌宜男宜女,但顶多堪称清秀而已。他身材纤瘦高挑,一双雪亮的眼睛黑白分明,时常瞧得人打自内心底发麻。除此之外,论相貌,最多只是中上之姿,别无其它可说的地方。

正因他不是一个足以颠倒众生的美人,却还坐拥东陵王全心全意的宠信,也因此人们更想知道个中的缘由,可至今仍然没有人能够窥破其中的奥秘。

民间甚至有人谣传项少初深谙房中之道,才能迷得君王不肯早朝。但真相究竟如何?恐怕便不是人们所能窥知的了。

走进吏部官署,将文书交给负责收受的官员,项少初便径自往官署外一条通向“兰台”的小径走去。

兰台中藏有上万卷书籍,是国之府库。

历来只有学问最渊博的官吏才能够担任兰台大夫。

通常担任这项官职的人对朝政大多没什么兴趣,镇日与书为伍,钻研知识才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日安,月海大人。”项少初躬身作揖。

正在钻研一捆以先古文字简册的月海正是兰台之长。

见是项少初,也没回礼,便急忙招他到身边。

“项侍郎,你来看看,这个字究竟是“车”还是“串”?”这批古字因为简牍年代久远的缘故,有许多字已经难以辨识。

项少初站在月海身边,仔细地判读了简上的前后文句后才道:

“应该是“车”字,四个字和起来就是“有车东来”,若是“串”字的话,就变成“有串东来”,文句就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才能通了。”

“好好好,我也觉得是“车”字。”说完,便又埋首继续他的钻研,再不理会项少初到兰台来做什么。

熟知月海个性的项少初也不以为意,径自往兰台藏书的“文瑛阁”更深处走去,直到他瞧见一名站在书架前,正寻找着所需书籍的老者。

远远的,项少初便躬身一揖。“大人。”

老者转过身来,威严的相貌只消望去一眼,便足以使人望之肃然起敬。

“礼部难道没有杂役吗?居然要劳动项侍郎亲自送例行公文来!”

这名老者竟正是掌控着半壁朝政的吏部尚书。

项少初淡笑回应道:“坐久了,起来活动活动也是好的。”

“不怕被拆吃入腹的话,你尽管往吏部多多走动,出了事我可不会理会。”

“我若在吏部出事,大人对王上也交代不过去吧,底下的大臣们对这一点也都还有些分寸。”

老者哼笑了声。“伶牙俐齿!”

“大人精神看起来还不错。”就着天光,项少初仔仔细细地端详了吏部尚书的脸色。

“托你洪福,成天烦恼要收拾某人留下的烂摊子,哪里有空闲生病!”

“听说大人日前受了风寒,记得多让厨子熬些姜汤怯寒,三月天最容易受凉。”

“哪有什么风寒,别听底下人胡说了。倒是你,这种暖天里还穿着冬衣,怕冷也不是这样,让人帮你补一补才是真的。我记得……你那随身丫头叫什么儿来着?”

“秧儿。”

“那丫头厨艺挺好,回头让她给你炖只鸡。”

“哪里需要吩咐,我已经吃了好几天鸡汤,正想换换口味呢。”

两人一来一往,交换着听来平常,却不该出现在这两人之间的对话。

此时此刻,若是有人闯进来听见了,或许会大感错愕吧。这两人,一老一少,不是明争暗斗的厉害吗?怎会……像旧识般嘘寒问暖起来了?

片刻后,项少初打住闲话家常,转换了话题——

“听说他出发往风川前,去了趟临王府。”

“是吗?他去那里做什么?”吏部尚书问道。仿佛相当清楚项少初口中的“他”是何许人。

“不知道。不过我有点苦恼。”

“苦恼什么?”吏部尚书望之俨然的表情底下,似乎有着另一张他人难以捉摸的真正面貌,而此刻,那张面貌正展现在没有其他闲杂人等的图书收藏室中。

“我烦恼他或许猜出了什么。”

“哦,他猜出了什么?”

“他问我有没有接受赐花,我照实回答了他。”

“只是这样?”

“还有……”项少初沉吟,眉宇间流露出平日少见的凝重神态。“他喝了我煮的茶。”

吏部尚书明了地点点头。“卫齐岚终究不是笨蛋。”

“他确实不是,我猜他很快就会想起来。”

吏部尚书微笑。“不过他也不算绝顶聪明,就算他现在想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