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光荣与梦想-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可是这还不是极限。意大利现在是他们的盟友,不久纳粹党对他们也不惜冒犯;接着又是希腊被征服,令人难忘的时刻是:有个德国军官下令,叫一个希腊士兵把蓝白两色的希腊国旗从阿克罗波利斯城上降下来。士兵遵命办理,随即把国旗裹住身体,从城墙上纵身一跳,直下三百英尺,摔在地上,默然死去。

听见这种事情,即使不是希腊血统的美国人也会怦然心动。1940年有不少人为英国祈祷,他们并非都是亲英的。在法国投降的前夕,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莱美国著名诗人(1892-1950年)。】在《纽约时报》写过一首诗:

『啊,制造吧,装配吧,送去吧,
这样英法才能跟我们一起活下去,
否则我们将孤军作战。』

现在法国是黑夜茫茫,这年夏季英国也只剩下大约三样东西:皇家空军的勇气,丘吉尔的声音,莎士比亚的一句遗言:“我们英国从来不曾跪倒在征服者的脚下,将来也不会。”美英同文,听到莎翁名句,美国人不禁大兴同仇敌忾之感。1940年夏末,美国作家艾丽斯·杜尔·米勒在英国出版了一本薄薄的诗集(诗是最不易为人欣赏的艺术形式),名为《白岩》,三个月内就重印十一次,有人能整首整首地背诵,包括最后那四行诗。作者——还有千百万美国读者——的亲英情绪在这几行里表达得可谓淋漓尽致:

『我生来是美国人,
英国有不少东西我不喜欢,
英国有不少东西我忍过去了。
可是倘若世界上这英国灰飞烟灭,
我就不想活下去了。』

在主张干涉欧战的广大人民看来,英国命运如何,应该举国关心。好多美国人如今才第一次认识到,英国给过美国多少好处,美国和英国如何休戚相关。美国的广播迷——那年夏天有些人竟寸步不离扩音器——听得清清楚楚,穿大皮靴的德军怎么喀嚓喀嚓踏进英吉利海峡沿岸的法国港口,怎么高唱《我们乘长风直下英伦》。看来似乎是绝望了。这时,英国的“喷火”式和“旋风”式飞机在海峡上空作战告捷,可是美国人还无从知道。9月一个晚上,德国派了一千五百架飞机把四百四十万磅炸弹投向伦敦。伦敦受灾之惨,是1666年大火以来最大的。圣玛利·勒波教堂里无价之宝的玻璃窗被毁;上议院也为一颗炸弹命中;白金汉宫中了五颗。在地下铁道里,小朱莉·安德鲁斯跟别的小孩一起唱着:

『现在来了几颗淮烧弹,
孩子们正好趁亮上床睡觉。
把沙包拿出来,盖住炸弹,把火灭掉。』

三万二千多英国孩子撤到美国。按当年的规矩,他们应该有一支歌。法国沦陷时写了《我最后一次见到巴黎》;不列颠之战时有《夜莺在伯克利广场歌唱》;现在英国的小客人来了,美国的流行歌曲作家便谱写了一丈余音不尽的曲子,歌词如下:

『那一天,姐姐和我还记得,
那一天,跟朋友再见,船走人消失。
他们留在家,我们舍不得。
可是大家都不说这个。』

这支歌唱了又唱,弄得酒吧间的一些顾客面对名酒也无心喝下去。他们既不想听到这歌声也不愿谈论这事,可是歌声是逃避不了的。不论到那里,似乎都听见凯特·史密斯在唱《上帝保佑美国》。拍电影需要长一点的时间,所以还要过好几个月才上映“米尼弗太太”。在这部片子里,沃尔特·皮金坐着小艇到敦刻尔克去营救打败了的英国兵,聊尽薄责。另有一部较早的电影叫“纳粹间谍自供状”,爱德华·G。鲁宾逊在片中扮演联邦调查局的暗探。一个德国间谍这样声势汹汹地恫吓他:“我总有一天要跟你算帐的,侦探先生!”这种片子看了叫人浑身不自在,但这是不可避免的啊。历史上每一个重要关头,不是都有人推销纪念品乘机发财吗?可是这场宣传运动也制造了一些不朽的片子,包括“卡萨布兰卡”,有人说这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影片。同时还有人想出一个百试不爽的手法,以后各种政治远动无不加以利用。

这个手法的发明人是一个逃亡英国的比利时人,名叫维克托·德拉维利。他也跟戴高乐一样,天天从英国向本国同胞进行短波广播,叫他们咬紧牙关,坚持下去。1940年末的一个晚上,他在广播里建议,用粉笔在各公共场所写上V字,表示坚信盟军最后会胜利,让那些纳粹匪徒心神不宁。自从用十字纪念耶稣以后,再也没有什么符号比v字更加家喻户晓的了。v这个字母可以简代的词意之多,真是叫人意想不到。在塞尔维亚语里,v字代表“英雄气概”;在捷克语里,代表“胜利”;在荷兰语里,代表“自由”。英国广播公司对欧洲广播,开头就用贝多芬第五交响乐起首那四个音符,嘀-嘀-嘀-哒,变为摩尔斯电码,是三短一长,恰好也是v的符号。于是一时间欧洲各沦陷国家里,无论鼓门也好,拉汽笛也好,按汽车喇叭也好,叫服务员也好,都是“滴-滴-滴-哒”。朋友见面,伸出两个手指作v字形互相招呼。餐馆刀叉也摆成v字。不走的时钟都拨到11点5分。有色粉笔写的v字到处都是,连德国军官的专用厕所里也有。戈培尔想掩人耳目,将计就计说V代表德语的Viktoria(胜利),是希特勒完全胜利的意思,可是有谁信他呢,连德国人也不信。后来美国也视为时尚。百货店里有镶人造宝石的V字别针出售;在蒂芬尼商店,你还可以买一个用真钻石镶嵌成的v字别针,标价五千元。

※※※

挪威的吉斯林挪威法西斯分子。1940-1945年间德军占领挪威,吉斯林组织傀儡政府。后因犯此项叛国罪被处死刑。】有个小喽罗悦,“别以为只要在饭馆里瞎嚷嚷,就会打胜仗。”这话自然不错,希特勒的帝国已经比拿破仑帝国还大,他本人也跟拿破仑一样,拥有绝对权威。在大陆上,他力量雄厚,能同时四面出击;在海上,他那三百艘潜艇又正在掐住英国的生命线。唯一阻碍他绝对主宰全欧的,只到下英国人的誓死苦战了——除非美国出面干涉。

美国人中,这时不是孤立派,就是干涉派。虽然两派人中程度各有不同,可是凡属主张干涉的,都认为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法国投降后,干涉派一时不知所措,只能做一些收效不大的姿态,例如在衣襟上佩V字别针。宾夕法尼亚州珍尼特市有个射击俱乐部,会员们加紧练习打靶,准备收拾纳粹伞兵。华盛顿州柯克兰市有一家咖啡店,菜单上把“汉堡牛排”改称为“自由牛排”。美国退伍军人团主战最力,参议员贝内特·钱普·克拉克和众议员非什到他们那里演说,宣传孤立主义,都给轰下了台。有不少人瞎说什么“美国人的日子过得太舒服了,”好象大萧条时期美国青年什么也没有经受过,只是躺在床上吃香蕉什锦冰淇淋。甚至爱德华·默罗也从欧洲写信给他父母说,“生活太舒服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我们不久就要付的。”在一切干涉派看来,最大的坏蛋是查尔斯·A。林白。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原有一条林白大道现在改为爱芬大道了。《纽约时报》说林白是“一个愚昧无知的青年”;自由派的专栏作家管他叫“冯·林白先生”。罗斯福总统对他也不太客气,说他是“铜斑蛇”。林白气不过,便辞去了后备役空军上校之职。

认为林白出卖祖国的人多得出奇,这似乎也有道理,因为早先他只身飞渡大西洋,受到人们崇敬,如今却变成个脚下没跟的家伙,未免叫人失望。至少在最初,林白还算不上一个听来刺耳的孤立派。战争开头那个月,他说,“我们不要欺骗自己。要是战时我们介入欧洲的纠纷,在和平后就要脱不了身的。”“这一场战争无非是过去在政治上屡犯错误的必然结果”。1940年纳粹德军前锋突破法国国境,他又说,“我们今天面临战争的危险,不是因为欧洲人要干涉美国,而是因为美国人要干涉欧洲内部的事务。美国的危险来自国内。只要美国内部不吵架,不干涉国外事务,就用不着担心外国入侵。”他认为千涉派正在利用“一切机会把我们推近战争边缘。”

这些话原都是公开说的;干涉派受到这类责备,不会生气,甚至大可以引以为荣。可是他自己虽不是亲德派,支持他的人中却不乏此辈,加之他跟报界又有磨擦,所以后来他的言论就越来越过分了。觉得报界仇恨自己的知名人士,过去有,以后还有,倒也不止林白一人。其实,有好几桩事人家对林白本来应该寄予一些同情心的,例如他儿子被绑架遇害,可是新闻界的作法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