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荣辱”的战争了。史迪威要求中国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的支持他在缅甸进行反攻日军的作战,至于是否会因为大量抽调中国战区的兵力,而造成中国战区本身的危机,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假如华军在中国被日本击溃、中国战区被日本完全控制,盟国也就不必担心反攻缅甸与打通滇缅路了。所以史迪威究竟是哪方的中国战区参谋长)?

对于英国而言,反攻缅甸的战略安排,最多只限于在缅北的局部作战,其作用是在于牵制日军的侧背,阻止其顺利地向西进攻印度,邱吉尔是绝对没有任何的意思,要在欧战取得决定性战胜之前,派兵光复亚洲战场的失地(光复亚洲战场失地,那自然是美国和中国的任务),当然更不愿意打通援助中国的生命线,而让她得到足够的援助,这样华军就能够在亚洲战场上纵横驰骋,中国在战后自然拥有真正强国的地位,到时候,英国就很难找到漂亮的借口来继续控制香港,连要保有其它亚洲的殖民地也必会有更多的麻烦了。

一九四二年六月三日,史迪威从印度休养完毕,毫无愧色地回到重庆,这时华军退到印度的两个师,已经成为史迪威“个人”掌控的部队。史氏向蒋介石提出他反攻缅甸的作战方案,这个方案规划中、美、英三国在一九四(6魏德迈在其《魏德迈报告!》一书中对中国为盟国胜利而付出的牺牲与关键性的贡献有很中肯的评论。)二年年底,出动陆海空三军,反攻缅甸。中国由云南出动二十个师,向缅甸北部出击;英国出动三师部队,美国出动一个师部队,配合中国两个驻印师由印度向缅甸西部进攻,两路会师曼德勒,再南下进攻仰光。另外史迪威更提出了洋洋大观的西南太平洋总反攻计划,规划中美英三国,各自出动陆海空大军,分成五路,分别进攻缅甸、越南与新几内亚,然后击毁日本在菲律宾与台湾的海军。在华南取得海港,大量武装华军进行全面反攻。史迪威这两个近乎天马行空的作战计划,可以说是根本不符合当时战场的现状,因为当时美军仍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最后能否守住南太平洋都还在未知之数。美军部队还在征召训练之中,全部力量赶赴欧洲应战与防守太平洋都还不足。英军更是自身难保,印度的独立运动又风起云涌,英军那里有力量出兵作战。而中国的军队亦缺乏优势火力的武器装备,以及现代化的训练,所以要想从中国战区出动大兵团作战,实在也有困难。因此当时美国驻华大使馆,对于史迪威的反攻缅甸计划的评语就是“完全不切实际”。美驻华大使馆建议,美国应该而且做得到的,是对中国战区提供作战飞机,以及空运兵工生产器材、军火原料与汽油,以维持中国战区的作战自卫能力。但是史迪威显然是把自己的缅甸之战,当成唯一与优先的战略布局,要设法把盟国所有的作战力量,都优先拿到缅甸来,让他能在缅甸击败日军。但这样的构想,哪里能够得到盟国真正的支持?果然史迪威的计划拿到英国驻印度司令官魏菲尔那里,立刻就遭到被拒绝的命运。英国提出自己的缅甸作战方案,是由中英两国的军队,进攻缅甸北部的阿恰布(Akyab),然后沿着更的皖江(Chindwin River)南下,逐步收复缅甸,英国的这个进攻缅北的作战计划,其目的只在缅北形成战略牵制,以防止日军发动进攻印度,而与德国在中东会师的计划而已。不过在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压力下(史迪威是马歇尔用来压制中国战区的红人),英国最后与史迪威达成一个折衷协议,盟国的反攻缅甸计划,延到一九四三年三月一日,英军出动七个师由西面进攻缅甸,中国出动大军由云南进攻腊戍与曼德勒,另外中国驻印军则由缅北加入作战,最后盟国的大军会师仰光。史迪威将这个计划,回报蒋介石,要求中国方面准备配合。

蒋介石对于盟国反攻缅甸的计划,一直给与优先的支持,因为这是中国得到大量美援,使得中国作战力量复苏的唯一机会。但是蒋介石却坚持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盟国必须要在缅甸发动全面的攻击作战,以优势的兵力,一举击溃在缅甸的日军。蒋介石认为,假如盟国不能出动海空军,切断东印度洋的日军补给线、掌握缅甸战场的制空权,那么中国与盟国的陆军部队,绝对没有能力在缅甸北部的作战之中,击败顽强的日军,只会徒然对中国有限的作战能力,造成更为惨重的伤害。由于史迪威无法取得英国出动海空军在缅甸作战的保证,但是英国反过来叫史迪威指挥中国军队,进攻缅甸北部,以牵制日军对印度的威胁。这时史迪威急于复仇,因此任何在缅甸与日军作战的行动,他都热心支持。而此时日军已经加强在缅甸的军力,设立了缅甸方面军,军力扩充为三个军。日军特别在缅北与云南西南部,地形复杂的地带,包括怒江河谷、胡康河谷与猛拱河谷,建立一系列坚固的防御阵地,企图长期驻守,以切断中国对外的交通,并威胁与扰乱驼峰航线的运补能力。

30。9 邱吉尔决心出卖中国

由于中、美、英三方面的反攻缅甸计划,有着极大的分歧,因此蒋介石直接要求罗斯福出面统合反攻缅甸的作战计划7。罗斯福认为蒋介石的看法有理,因此他决定在一九四三年的一月十四日(奇。书。网……整。理。提。供),与丘吉尔在北非法属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加(简称卡港)会面时,再制定盟国反攻缅甸的作战计划。会中美国太平洋海军作战计划首长金恩(Ernest J。King)上将指出,美国不能完全忽略太平洋与亚洲战区所需的军力,尤其必须挪出更多的资源给蒋介石的中国部队,以防止中国抗日力量的崩溃,反攻缅甸的目的正是为了要加强提供中国援助物资输送路线的保障,事关中国战区作战能力之维系,中国获得足够与必要的支持,华军才能牵制与打击日军,这样盟国才可以从容的在欧洲进行对德作战因此英、美必须确定投入反攻缅甸作战,更要提供海空军的强力支持。

狡猾的丘吉尔对这个看法并无反对的表示,同意英国会考虑提供海军攻击东印度洋的安德曼岛;不过,盟国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延伸盟军在北非的战果,把握德国非洲兵团败北的战况,乘胜追击,所以目前的优先战略是继续(7此后中国战区的问题,每次都要惊动罗斯福本人,由他亲自下令加以处理,才能得到部分的解决。由于中国战区的统帅与参谋长一再的不和与冲突,更让罗斯福觉得,中国战区是一个麻烦最大,贡献最小的战区。在地中海区作战,等地中海航线的安全确保之后,英军就可以方便经由苏伊士运河调兵进入印度洋作战。邱吉尔及英军高层代表当然不断提醒美国,不要忘了盟国对“欧洲第一”(“Europe First“)的共识。于是,反攻缅甸的日期调为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五日(缅甸的雨季之后)。卡港会议竟然没有邀请中国的代表参加,就讨论与中国命运关系最大的议案,反攻缅甸计划。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邱吉尔与马歇尔阴谋忽略中国战区的心态了'8'。卡港会议所决定盟国反攻缅甸的战略,实际上是一种对付中国的战略。因为这纯粹是纸上谈兵,而无实际帮助的烟幕弹而已,目的在欺瞒罗斯福的判断,以及吊住中国战区的希望而已。因为整个反攻战略决定性的兵力,是要由中国担任,中国却连参加开会的代表都没有。同时当时中国急需的,是盟国实质作战资源的援助,特别是空军飞机与作战物资的运送,但是在盟国的援助的优先顺序之中,中国战区所有的需要,全都是排在最后考虑,这个安排不变,中国就没有力量改善自己的作战能力与士气,只靠盟国会全力反攻缅甸的空头支票,来继续苦撑下去。卡港会议之后,美国的陆军航空队司令(Chief of Army Air Force)安诺德(Henry Arnold)与魏德迈(Albert Wedemeyer),特别前往重庆,报告盟国的反攻缅甸计划,在路经印度之时,与魏菲尔、史迪威先见面,讨论反攻缅甸的作战大纲,大家会商决定,在一九四三年十月,盟国对缅甸采三面夹攻,华军主力由云南攻腊戍,英军由印度进入缅北,中国驻印军由雷多出兵;盟军则提供空军支持,海军攻占安德曼岛后,封锁东印度洋,最后在一九四四年一月,盟军登陆仰光。反攻缅甸完成之后,大量的盟国援助与军事装备就可到达中国,华军就可以主动反攻在中国战区的日军。假如这个计划得以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