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朝的另类史-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朱棣儿子朱高煦挥军齐进。

明军和燕兵举枪挥刀,马步混战一起。双方大战百余合,死伤惨重。朱棣所骑马多中流矢,换马就换了三次。他身边所带箭矢,也射光了三筒。

最后,这位燕王只能提剑奋击,最后拼得剑刃残缺,所骑马又被河堤绊倒,差点被明将瞿能一枪刺死。惶急之下,朱棣奔逃到堤岸高处,挥鞭向堤下招唤,佯装下面有自己的埋伏人马。

李景隆远远望见,怕遭埋伏,忙发号明军退后。

朱棣换乘新马,又率兵转身冲入阵内击杀。

明将平安武艺高强,在阵中往来驰突,专捡燕将砍杀。不久,平安即斩燕将陈亨于阵,又砍断燕将徐忠的几个手指。

朱高煦见事急,忙率精骑数千冲入阵中,与明军团团相杀,交缠在一起。

此时,朱棣本人已经疲劳至极,只是凭着意志力坚持不下。

战至正午,明将瞿能率守兵重新冲阵,口中大呼“灭燕”,斩杀燕兵数百。

关键时刻,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明军中最显眼的帅旗忽然被吹折,古人迷信,南军相视色动,许多人心中不由得惊惶失措。朱棣见状,率骑兵从侧翼突入明军阵中,驰击砍杀,与朱高煦合兵,混乱中竟把已经战至力竭的瞿能父子皆斩杀于阵。明将平安与朱能交阵,也被打败,兜马回走。

于是,明军列阵大崩,奔走逃跑之声如雷。

燕军乘风纵火,烧毁明军营垒。

见大势已去,李景隆等人各自逃命,明军被杀及掉入河中淹死的有十多万人。

燕军一直追到旧战场月样桥,明军被杀被淹死数万人,横尸百余里。

各路明军悉溃,只有魏国公徐辉祖一军独全。

李景隆跑到德州还未喘过气,燕兵已经追至,于是他又跑往济南。德州终于落入燕军手中。

幸亏坚守济南的是建文帝忠臣铁铉,燕军兵锋才戛然而止。

铁铉本来是山东参政,负责催督军饷为李景隆军队做后勤保障工作。听闻明军大溃败消息,铁铉收集溃亡明兵,死守济南,任凭十余万刚刚得胜的燕兵轮番冲锋,巍然不动。

建文帝闻讯,马上升铁铉为山东布政司使,并招还败军之帅李景隆。接着,下诏以盛庸为大将军,陈晖为副。

李景隆两次大战,丧明军百万,由于他是与朱明皇族有至亲关系的贵臣,建文帝竟“赦而不诛”。

保荐人黄子澄又悔又急,痛哭上谏:“李景隆出师观望,心怀二意,如果不杀他,何以谢宗社,励将士!”副都御史练子宁也在朝会上抓住李景隆,历数其罪,恳请建文帝诛杀这位三心二意、战意不坚的老花花公子。

但毕竟是自己表哥,建文帝皆未应允。

大战之四——东昌之役

燕王朱棣十几万大军,包围济南城三月有余,连攻不下。诸策失效之后,燕军便堵堰城外各条溪涧及河流水源,准备积水灌城。

济南城内守军、人民大惧。

铁铉镇定自若,说:“别害怕,我有计破贼,不出三日,贼兵必遁!”

铁铉安排“诈降计”。他派壮士安装大铁板在城门圆拱上端,又让守城士卒大哭哀嚎“济南城快被淹了,我们就要死了!”

不久,他尽撤楼橹防线,派城中百姓长者代替守城军做使者,到燕王大营跪伏请降:“朝中有奸臣进谗,才使得大王您冒危险出生入死奋战。您是高皇帝亲儿子,我辈皆是高皇帝臣民,一直想向大王您投降。但我们济南人不习兵革,见大军压境,深怕被军士杀害。敬请大王退师十里,单骑入城,我们恭迎大驾!”

燕王朱棣不知是计,闻言大喜。出征数日,燕兵疲极,如果济南城降,即可割断南北,占有整个中原地区。

因此,朱棣忙令军士移营后退,自己高骑骏马,大张黄罗伞盖,只带数骑护卫,过护城河桥,径入城内准备受降。

城门大开。守城明军都齐聚于城墙上往下观瞧。

燕王朱棣刚进城门,众士卒高呼“千岁到!”预先置于门拱上的大铁板轰然而落。幸亏朱棣命大,铁板稍落早了零点几秒,正砸中燕王所骑马头。燕王滚落于地,大惊失色,身边卫士忙给他换一匹新马,一行人掉转马头就往外跑。

济南守卒连忙牵挽护城河浮桥,可惜年久桥重,费了牛劲只拉挽起一米多高,朱棣和一行卫士纵马腾逸而去。

狂怒之下,朱棣挥兵攻城。

铁铉伏于城头,大骂朱棣反贼。燕王大怒,搬来数门火炮对城内一顿狂轰。危急关头,铁铉亲书高皇帝朱元璋神牌,悬于四城之上。

见有朱元璋神牌,燕兵不敢再用炮击,济南城得以保存。

相持之间,铁铉又常常出其不意,派骁勇军卒白天黑夜从城内突出,骚扰袭击燕兵,搞得这群疲惫之师无可奈何,多被杀伤。

朱棣愤甚,计无所出。和尚道衍劝言,认为燕兵师老兵疲,应回北平再图后举。朱棣听劝,班师回北平。

铁铉及明将盛庸等乘胜追击,收复德州等地,兵威大振。

建文帝下诏,擢铁铉为兵部尚书(齐泰当时已卸任),协助盛庸准备北伐燕军。

1400年10月,建文帝下诏,命大将军盛庸统平燕诸军北伐。副将军吴杰进兵定州,都督徐凯等人屯于沧州。

11月,燕王朱棣听说盛庸向北平方向进发,便想先发制人进攻沧州,又怕明军有备,就对外扬言要出征辽东的明军。

燕军将士听说又要大冷天去辽东作战,皆郁郁不乐。

行至通州,张玉、朱能等将入帐,劝说燕王:“现在大敌当前,我们却提军远征辽东苦寒之地,士卒离心,恐怕师出不利。”

朱棣屏去旁人,对二将说:“现在明将盛庸驻军德州,吴杰、平安守定州,徐凯和陶铭在沧州筑固城池,相互倚持为犄角之势。我们现在出军,实际上是要去奇袭沧州。德州、定州城坚墙厚,肯定不能攻下。沧州城溃塌日久,现在天寒地冻,明军筑固城墙的速度肯定很慢,乘其懈怠,我们袭之必取!”

两将闻言,恍然大悟。

燕兵至天津,过直沽,朱棣忽然下令军队转而南行。燕兵大多不明就里,纷纷询问:“我们不是向东征辽吗,怎么又向南进军呢?”

燕王朱棣装神弄鬼,一脸神秘,答道:“夜间我见有白光两道,自东北指西南,占卜一卦,卦象表示‘南行大吉’。”于是,他指挥燕兵急行军,一昼夜疾行三百华里,黎明时分,已至沧州城下。

明将徐凯一直听谍报说朱棣带兵去打辽东,因此正不紧不慢地督促明兵抬石头、和泥灰修筑城池。

燕兵突至城下,明军才发觉敌至,大多兵士股栗哆嗦,吓得连甲胄都来不及穿。

燕兵不顾疲劳,肉搏登城,不久陷城。

徐凯等将慌忙逃跑,半路又遭早已埋伏好的燕兵截击,数将皆被活捉,明军被燕军斩首一万多,投降的数万明兵,皆为燕将谭渊下令活埋。

1400年年底,朱棣命令驻扎于直沽的燕兵乘大船顺流而北,满载缴获的辎重财物。他本人亲自率军循河而南,屯军馆陶,出掠大名,烧毁明军军饷无数。

不久,燕王率军至汶上,掠济宁。明将盛庸、铁铉避其锋芒,跟蹑其后,在东昌扎营。明军先锋将孙霖刚到滑口,即被燕军袭败,孙霖败走。

燕军大集东昌,准备向明军发动攻击。

盛庸、铁铉二人闻燕军将至,忙宰牛犒功将士,誓师励众,做足了“思想工作”,准备背城决战。

由于燕兵屡胜,已有轻敌之心。望见明军出城列阵,燕兵一哄而上。明军早已埋伏的火器、毒弩一时齐发,燕军死伤甚众。此时,明将平安率所部明军杀到,与盛庸合军,双方大战起来。

燕王朱棣故伎重施,他以精骑冲左掖,突入明军中坚。明军厚集,围朱棣数重,把这位燕王层层包围起来。幸亏燕将朱能等人率劲兵轮番攻击明军阵地东北角,使盛庸等人撤西南角兵士前击抵截,包围燕王的明军稍稍减缓。

朱能率精骑突入阵中,奋死力战,保护朱棣冲出重围。

燕将张玉不知燕王已安全撤走,拼死突入明军阵中想救主,最终力竭,被明军连人带马剁成数截。

明军乘胜进击,斩杀燕兵一万余人。燕兵大败,明军尾随追击,击杀燕军数万。

此次大战,如无建文帝先前不许加害燕王的诏书,朱棣再有十条命也已报销掉。

朱棣自己也得便宜卖乖,每战皆挺身而出,与明军短兵相接。加上他本人精于骑射,每次燕兵大败,他常常一人一骑殿后,搭箭发矢,毙伤追兵成百上千,使所部能安然得脱。

这种不公平竞争,明兵明将只得自认倒霉,望人兴叹。

逃跑途中,朱棣儿子朱高煦及时驰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