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不但充分利用了泰国、法属印支矛盾冲突以控制泰国,还直接施加压力,控制法属印支南部地区,使其作为对整个南方的作战基地。德苏战争爆发后,日本向南方扩张的心情更加迫切。6月25日,由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制定《关于促进南方施策事项》,要求:
“甲、在法属印支特定地区,设立并使用航空基地及港湾设施,以及在法属印支南部驻屯必要之军队;
乙、为帝国驻屯军队提供方便。”为达成这一目的将首先施以外交逼迫,法属印支如不就范,即“以武力达到我方目的。”'〔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大本营陆军部》(2)朝云新闻社,1968年,第305页。'
7月14日,由加藤大使直接和维希政府谈判,19日由统帅部下达正式命令,令第25集团军进行进攻作战准备。在日本强大压力之下,法国维希政府完全答应日方要求。7月25日,日军第25集团军自三亚港启航南下,一部于28日在芽庄登陆,主力于30日进入西贡河并于当天陆续在西贡登陆。至此,整个法属印支完全为日军控制。
日军侵入法属印支南部,其战略目的不同于侵入法属印支北部。在北部主要是为截断援华路线,而在南方则是针对着英美法的新扩张。因此,这一行动必然更加激化日本同英美之间的矛盾。日本对印支南北和泰国的控制,对于当时东亚局势无疑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冲击。
(三)南进战略的确立与日、美会谈破裂
日本的北进或南进,始终是日本最重大的战略抉择。日本原定的世界战略是,先灭亡中国,取得有利的战略态势和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尔后乘势席卷南北。然而,侵略者第一步就触到霉头。日本在侵华战争陷入僵局的条件之下,为摆脱战略困境,一直窥伺着有利的南北进时机,以求在新冒险中找到出路。
在德苏战争爆发之际,北进论确曾高涨一时,它要求配合德国立即进攻苏联,在获取对苏作战胜利之后再转南方,外相松冈和陆相东条是北进论的代表性人物。但海军和陆军方面相当一部分人员强调首先南进。而关东军的报告则强调:“对苏行使武力需要相应的准备时间,实际上难于过早和过急地加以实施。”这两种意见的折衷,就是日军的“熟柿攻击政策”的确定。
它显示了日军愿望强烈却又无力北进的困境。其后,随着德苏战争局势的明朗化,南进论日益占据上风,并终于得到了最后的确立。
日本的侵华战争及其在东方的扩张,决定了日本同美英两大国的矛盾冲突难以缓解。但日本要在侵华作战的同时展开对美英之战,无论是军事力量还是国家力量都是难以承受的。因而,日本决定推行分离美英战略,即趁英国受制于欧战的形势,劫掠英法等国在远东的利益,另与美国谈判,努力避免对美战争。
1940年11月9日,日本任命同罗斯福有私交的海军上将野村吉三郎为驻美大使。
1941年2、3月间先后派出近卫的好友、产业组合中央金库理事井川忠雄和陆军省军事科长岩畔豪雄赴美进行会谈。双方商定了《日美谅解方案》,其基本内容:
(1)日本政府声明,三国同盟是防御性组织,而且,以此同盟为依据之军事义务,仅当德国遭受现未参加欧洲战争国家的攻击时始得履行之;
(2)根据日中之间的协定,日军撤出中国,尊重中国的独立,不要求赔偿,蒋政权和汪政权合并,承认满洲国等。在这些条件下,美国劝告蒋政权实行和平;
(3)日美间进行通商和金融合作;
(4)美国协助日本获得必需物资;
(5)谋求太平洋的政治安定,等等。
美国政府希望同日本保持和平关系,同意上述方案作为谈判的基础,但同时由国务卿赫尔向日本提出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四条原则:
(1)保证领土完整和尊重主权;
(2)不干涉内政;
(3)机会均等;
4)维持太平洋的现状。'〔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671页。'
4月18日,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就日美会谈事宜进行了初步的研究、4月22日,访欧并缔结了日苏中立条约的松冈回国,对日美会谈的开展情况大为不满,它与松冈的四国同盟构想大相径庭。于是松冈重新提出了更为强硬的三条原则:
(1)有助于结束日中战争,即让美国不再插手中国:
(2)不与三国同盟条约相抵触;
(3)遵守对德国的国际信义。
据此拟出修正案,在5月3日的联席会议上通过。5月12日野村大使正式将《建议草案》交给赫尔国务卿,该案要求美国承从日本的“共荣圈”,协助日本在东南亚获得所需资源。承认近卫之原则等,实质要求美国承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对东南亚的扩张,等等。6月21日,美国对日本作出综合正式答复。关于三国同盟、中日关系以及南方问题的看法同日本的要求相去甚远,并同时表示松冈等亲德意轴心派是日美关系的障碍。德苏战争爆发后、日本军政当局继续审查讨论美国的建议,松冈坚持同德国协调步伐,鼓吹立即向北进攻苏联,拒绝美国的建议,并于7月14日训令驻美使官拒绝美国议案,于是,松冈同近卫首相、野村大使的关系恶化。7月16日,近卫内阁总辞职,18日第三届近卫内阁上台,外相由海军上将丰田贞次郎出任。这样,日本终于以内阁辞职方式,罢免了亲德意派的松冈外相。
日本的南进战略占据上风。7月23日,发市命令进入法属印支南部,至30日完成这一侵入,迈出向南扩张的又一重大步骤。同时又全力拉拢美国,企图通过继续谈判而得到美国的让步,8月7日,近卫首相指示野村大使,联络同罗斯福的直接会谈。面对日本这种既打又拉的扩张政策,美国的态度也强硬起来,强调必须以赫尔四原则为基础先进行预备会谈。
日本一方面全力展开对美谈判,另一方面也定下对美开战的决心。8月16日制出《帝国国策施行要点》,由9月6日御前会议加以批准:
“一、在不辞对美(英、荷)作战的决心之下,拟以10月下旬为目标,完成战争准备。
二、与上述并行帝国将使用所有外交手段于美英以努力贯彻帝国之要求。……
三、前项外交谈判到10月上旬尚不能达到我方要求的时候,当立即下定决心对美(英、荷)开战。”'〔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425页。'
日本的南进战略终于完全确立。
日本所推行的对美谈判,是配合武力南进的一个步骤。美方亦不甘在日本咄咄逼人的南进势头下表示让步,10月2日美国国务卿赫尔正式向野村大使递交备忘录,重申美方的四条原则,要求日本撤走在中国及印支的军队等。
而日本军政当局所坚持的条件,按10月12日五相会议上东条英机陆相所强调:
“一、日美谈判问题不能变更以驻兵问题为中心的主要政策;
二、中国事变成果不能动摇。有关驻兵问题,陆军一步也不能退让。”'〔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18页。'
在10月14日阁议上,东条还强调:“如果接受美国的主张,中国事变的成果即被毁灭,进而要危及满洲国的存在,动摇对朝鲜的统治。……要还原成满洲事变之前的小日本,那就什么也不用说了。”'〔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O年版,第520页。'
东条、杉山等强硬派还对内阁施加压力:“必须以10月15日为限期”作出最后决定。'〔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大东亚战争开始经纬》(5),朝云新闻社,1974年版,第125页。'
这期间,东京军政界还风传,即将发生政变。在强硬派的压力之下,近卫内阁被迫于16日辞职。18日主战派头子东条受命组阁,它标志着为推行南进,日本在政治体制上的准备完成。东条内阁在一系列会议基础上,于11月1日的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制定了《帝国国策实施要领》,并由11月5日的御前会议最后批准:
“一、帝国为打开目前危局,完成自存自卫态势以建设大东亚新秩序而决心对美、英、荷开战。应采取下列措施:
(一)发动武力时间定为12月初,陆海军要完成作战准备。……
(二)对美谈判到12月1日午前零时为止,如获成功可中止武力之发动。”'〔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大本营陆军部》(2),第570页。'
在日美谈判过程中,美国方面曾试图部分牺牲中国利益,对日妥协以避免战争冲突,遭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