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2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队在国民党情县县长陈宗舜和各乡行政人员支持下,动员民兵1500人,持火药枪的群众2000余人,中共儋县县委领导的武装200余人,加上第3大队200余人,共4000余人。10月21日,围攻开始。那大驻日军100余人,另有伪军1个中队,共200余人,围攻持续到11月5日,那大日军因给养断绝,孤立无援,乘夜晚突围向憎县具城新州逃去。6日晨,那大被攻克,伪军中队80余人被俘。
12月琼崖特委在琼文游击根据地召开会议,决定特委和总队领导机关由文昌地区向西南的临高、儋县、白沙交界的纱帽岭地区转移,并决定抽调第1大队第2中队、第2大队第6中队和原特务中队合编组成特务大队,掩护领导机关西移。第1、第2大队主力仍留琼文地区活动,后成立东路指挥办事处,符振中为指挥,陈乃石为政治委员。
1940年1月25日,琼崖特委及独立总队领导机关开始向西转移,2月中旬到达琼山、澄迈、临高交界的美台地区。这时,那大及其附近地区已被日军重新占领和控制,特委及总队遂决定在美合地区创建根据地。
特委和总队在美台地区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在仁兴、岭仑、岭南、和安、兰洋、南坤等乡组织了“农民抗日救国会”、“青抗会”、“妇救会”等抗日民众团体。为加强根据地党组织建设,成立了中共美合特区委员会(书记谢志德),由特委直接领导。为发展抗日武装,积极动员群众参军参战,美台周围各乡有100多名青年加入独立总队,美合还建立了一支70多人的美合自卫队,其他各乡村也组织了自卫队。同时,活动在昌江的第3大队第9中队扩编为第4大队,以第3大队第8中队为基础扩编成立了第5大队。1940年7月,成立了西路指挥办事处,马白山为指挥,符荣鼎为政治委员,统一指挥第3、第5大队。1940年夏,在美合根据地创办了琼崖抗日公学。公学办了两期,培养学员近1000名。
中共中央十分关注琼崖的抗日斗争,在1940年1月26日和3月11日的电报中指出:冯白驹部应作长期坚持计划,在琼崖放手开展工作,驱除一切汉奸反动势力,领导全岛人民抗日;不要依靠国民党发响,要自力更生,扩大部队,并委派县长,建立区乡政权,为了加强琼崖抗日斗争的领导力量,还派庄田、李振亚、覃威等领导干部和机要通信干部于1940年7、9月先后来到琼崖,使琼崖和延安一度沟通电台联系。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特委和独立总队领导机关作了调整和充实。特委由冯白驹任书记,李明任副书记;总队由冯白驹任总队长兼政治委员,庄田任副总队长,李振亚任参谋长,王业高任政治部主任。
在总队领导机关调整充实的同时,特委和总队于1940年9月决定撤销东、西路指挥办事处,改设支队,将活动于琼文根据地的第1、第2大队合编为第1支队,下辖两个大队和警卫连;将活动于澄迈、临高,儋县的第3、第5大队合编为第2支队,下辖两个大队和警卫徘;特务大队和第4大队直属于总队。
到1940年冬,独立总队已由1938年10月改编时的300余人发展到3000余人,枪2000余支,活动遍及琼山、文昌、澄迈、临高、儋县、昌江、感恩、万宁、琼东、乐会、定安等11个县,建立了琼文平原根据地、美合山区根据地、六连岭根据地和澄临憎、昌感等地区的小块游击根据地。独立总队己成为琼崖抗战的主要力量。
1939年、19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经过艰苦频繁的战斗,挫败了日军的进攻和“扫荡”,巩固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了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武装得到了迅速发展壮大,到1940年底,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游击队总兵力扩大到50余万人。
这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关键性的两年。日军停止战略进攻后,将作战重心转向对付抗日游击战争,依恃其兵力和装备的优势,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并实行分割、封锁的“囚笼政策”,企图摧毁抗日根据地,消灭和驱逐抗日武装,恢复和巩固其占领区,以挽回在后方的失败。
敌后战场斗争的形势,直接关系着能否给敌军以大的消耗和削弱,迅速发展壮大自己,逐渐转变敌我力量的对比,敌后争夺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中国战局的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执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动员和组织群众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将侵略者陷入全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在正面战场作战中曾骄横一时的日军,在对抗日根据地军民的作战中陷入了被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使敌难以应付,不断的袭击、伏击使敌受到沉重的伤亡消耗。在对付日军“治安肃正”作战的两年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打破了日军巩固占领区、扩大对“面”的占领的企图,取得了对敌斗争的重大胜利,使战局出现了有利于中国人民的大变化,它对坚持持久抗战和取得最后胜利,具有深远意义。
第四编 转入相持(1938。11~1940。12)
第二十二章 正面战场抗击日军的有限攻势
 第一节 1939年武汉外围地区的三次会战
武汉会战后,日军华中派遣军为巩固对武汉地区的占领,在撤销第2集团军时,将第2集团军所属的第13、第16师及派遣军直辖的第3、第9师,均转隶第11集团军,使第11集团军兵力扩大到7个师(即第3、第6、第9、第13、第16、第101、第106师)。
1939年1月19日,第11集团军增加独立混成第14旅,3月15日,增加第33、第34师;同年6月至7月,第9、第16师先后调回日本。
在武汉外围的中国守军,长江以南是陈诚、薛岳指挥的第9战区,有52个步乓师;长江以北为李宗仁指挥的第5战区,有34个步兵师、l 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
面对武汉地区周围中国守军将近100个师的包围态势,日军采取以攻为守、先发制人、各个击破的方针打击国民党军,以动摇国民党军的抗战意志,促使国民政府妥协屈服。为此,日军在1939年3月、5月、9月先后发动南昌作战、襄东作战(即随枣会战)和赣湘作战(即第一次长沙会战)。
一、南昌会战
南昌是江西省省会,南浔、浙赣铁路相交其南。武汉会战时,日军华中派遣军曾企图攻占南昌。但由于其第106师在德安西北万家岭遭中国第9战区第1兵团沉重打击,未能渡过修水,乃决定待武汉会战结束后再进攻南昌。
1939年1月31日,日军第11集团军制定了南昌会战指导策略,2月6日,华中派遣军下达《对南昌作战要领》。3月9日,日军确定3月20日发起攻击。日军作战的目的在于“割断浙赣铁路,切断江南的安徽省及浙江省方面敌之主要联络线”,'〔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2〉,朝云新闻社,1983年版,第351页。' 掩护其长江中下游交通,以巩固对武汉地区的占领。
其部署是:
以第101、第106师,并集中重炮兵4个团又1个营,坦克1个团又1个营,攻占南昌;以第6师主力从修水两岸地区向武宁、三都附近攻击,阻止国民党军增援南昌;
另以第101师村井支队从都阳湖西北岸星子南下,在吴城登陆,打通赣江及修水水道,切断浙赣铁路,日军驻华航空兵团主力以及中国方面舰队第2联合航空队、第1根据地队协助第11集团军作战。
2月下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己判明日军有攻占南昌的企图。3月8日,蒋介石致电薛岳:“第9战区为确保南昌及其后方联络线,决即先发制敌,转取攻势,以摧破敌之企图。攻击准备应于3月10日前完毕,预定攻击开始日期为3月15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784页。'
薛岳以部队整训未毕,补给困难,提请延期实施。
在此期间,日军抢完于3月17日开始攻击。
当时第9战区在赣北、湘北的部署概要如下:
第19集团军罗卓英部防守南昌地区,该集团军以第70、第49、第79、第32军及第29军预备第5师,于箬溪以东修水南岸至都阳湖西岸,由西向东并列防御;
第30集团军王陵基部第72、第73、第78军防守武宁地区;
湘、鄂、赣边区挺进军樊崧甫部第8军在武宁以北横路附近占领防御阵地;
第31集团军汤恩伯部任鄂南、湘北守备;
第1集团军卢汉部及第74军控制于长沙、浏阳、醴陵地区,为机动部队。
3月18日,日军第101、第116师各一部,由星子乘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