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悠哉人生-第3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是御用,这就是御用。就像小品打工奇遇中,一沾上皇家御用,二锅头对着白开水,萝卜开会,都可以身价倍增。

“南南,说什么呢!别教坏小孩子。”老妈点着她脑袋道。

“到底谁是小孩子,我比她大哎!”铁蛋儿诧异道。

“呵呵……我们家南南是小孩子。”姥姥拍拍方默南的脑袋道。

铁蛋儿笑了笑,“不过方医生没说错,我大舅送礼也是茅台酒耶!”

“铁蛋儿瞎说什么?”连婶怒瞪他一眼道。

“小孩说的,无忌,无忌。”林老爷子说道。

无忌真的是童言无忌吗!这让方默南想起在纽约看到的奇怪现象,在纽约华人聚居区法拉盛,1000毫升装的同度数茅台价格为220至230美元,约合670元人民币。因海外茅台价格便宜,质量有保证,里面人头攒动,竞相购买,引发华人疯狂“扫货”热购反乡 。

这有点儿像现在一个非常动听词语,那就是“出口转内销”,这样的商品虽然价格都比较高,但因为给不容易买到且质量又能保证,因此,能买到“出口转内销”的商品也是一种骄傲。茅台酒也开始“出口转内销”了,质量更有保证不说,价格还非常的便宜。

茅台尽管出口到了美国,然而还是在“内销”,真让人有些看不懂。出口产品,原本要赚外国人的钱,结果还是赚国人的钱,而且还让外国人从中捞一把,这事想起来就觉得憋屈。

其实道理很简单,茅台酒尽管很好很出名,但毕竟酒还是酒,外国人还是拿来当酒喝的。 在我国这里几乎已经被神化了的茅台酒,外国人好像并不认账。因为在西方文化中,就也许就是一种能表示心情的也能让人激动的饮料。老美们不会提着两瓶茅台走亲访友更不会去巴结他们的上司和客户。在政府的交往中更不会把茅台酒定为“首长专供”或“会议指定用酒”,因为人家的制度不允许,人家再高的官员也不住一瓶茅台酒的分量。确切的说,茅台酒只有在我们的社会里能够大显身手,能够显现出它的价值,能放大它的价值,甚至连涨价都是“为了消费者的利益”。但在西方人的眼里,茅台酒却很快的的显露了它的原形,“茅台”就是一种很有名的白酒而已,味道如铁蛋儿说的一样,和二锅头没两样。

在国内,人们自己热捧,而出国转了一圈之后,受到热捧的还是我们自己人。在国内,买不起,买不到正宗的。而在国外,不仅买得起了,更全是“正宗货”,这样的情景真不知道我们该是自豪,还是尴尬。茅台酒味道很纯正,但如此的“出口转内销”茅台会是一种什么味道?它本来就是一种“老白干”。而是人们不仅在追捧它,更是在神话它。而如今已经走上神坛的茅台酒又开始戏弄甚至嘲笑我们了。而还有一些一边继续神话它,一边又在大掏社会的腰包,使茅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符号。

其实有些人心里明白,方默南他们指的是什么,畸形的酒文化,特别是官场的酒文化。

人们这么推崇酒还于国人在酒文化有关,咱们在酒文化中浸淫已久,一年喝掉一个西湖那是轻轻松松的,五千年的酒文化延绵至今,伴随经济的大发展而异常繁荣。

国人还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特别是在公款消费的助推下,官场上的饮酒之风可谓登峰造极,以至享誉华夏的茅台酒在后世已经跻身奢侈品行列。“酒兴”如此这般地畸长,并未使酒之文化气味愈来愈浓,反而使之与“文化”二字渐行渐远,与歪风邪气越走越近。如今在喝酒已成“重要工作”的某些官场,充斥其间的,是浓浓的之味、乖戾之气、愚昧之态、谄谀之风。从“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到“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

酒要喝好甚至直到把人喝倒,才能显示热情。酒不仅被用来勾兑感情,还被用来勾兑业绩、利益、权力甚至。有这样一种“理论”:只要没把公款装进个人腰包,还不行吃点儿了,喝点儿了,有不少人对于在官场多年“吃了个肚儿圆”颇为坦然。

民谣可窥一二,“领导干部不喝酒,一个朋友也没有;中层干部不喝酒,一点信息也没有;基层干部不喝酒,一点希望也没有;纪检干部不喝酒,一点线索也没有。”

“公家出钱我出胃,吃喝为了本单位。”

“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同志可放心;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同志要培养;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同志要调走;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的同志不能要。”

可是要知道酒可怡情,还亦可丧志。(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307章

华夏的酒文化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的,劝酒的招数千奇百怪的。酒桌上,千言万语,无非归结一个字“喝”。如:“你不喝这杯酒,一定嫌我长得丑。”如:“感情深,一口吞;感情浅,舔一舔。”劝酒者把喝酒的多少与人的美丑和感情的深浅扯到一块。

可以驳倒它们的联系:“如果感情的深浅与喝酒的多少成正比,我们这么深的感情,一杯酒不足以体现。我们应该跳进酒缸里,因为我们多年交情,清深似海。其实,感情浅,哪怕喝大碗;感情深,哪怕舔一舔。” 说一千到一万,还是自己的意志力是否坚定,能经得起人家的巧言令色。

“快吃饭,凉了味道就不好了。”林老爷子爷子催促道,“瞎想什么?”他推推方默南道。

方默南回过神来,“嗯!吃鱼!”

这些鱼吃起来鲜嫩爽口,开胃健脾,醒酒提神,汤美适口。

热热闹闹地吃完饭,留下邱莲和连婶刷碗洗盘子,方默南他们踏着月色悠闲地回了半山,她和胖子、叶老四他们又去了书房。

三人落座后,胖子自觉地泡起茶。

叶老四看着动作也如行云流水般的别有一番风情的胖子道,“我看胖子在开发区办厂,还是不离老本行,食品啊!”

胖子动作泡茶的动作娴熟,嘴上说道,“咱就一农民,金融咱也不懂,高科技的东西更别提了,还是不懂。能会用就不错了。咱还是一心一意地接地气的好!吃是谁也离不开的,甭管你是高官富贾,还是贩夫走卒。”

胖子把泡好的茶,递给方默南和叶老四道。接着道,“农民太苦了,长期的工农业剪刀差。使得农民丰收了苦,是歉收了更苦。农民真的很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是有目共睹的,水、电、农机在农业中(尤其是北方)的应用并不很广泛。有的农村其耕作方式依然很古老,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的现象没有彻底摆脱。农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辛勤劳作,其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是其他工种所不能及的,但他们的所得却甚微,有的只能糊口。正平姐夫在大力发展工商业的同时,就着重的加大农业生产和教育投入。毕竟无农不稳。全面整修水利工程。所有水库,山塘,引水渠都重新整修一遍。水利是保证农业生产的命脉,也是防洪抗旱的基础。而教育,则关系着未来,不但是中、小学基础教育,更多的是加强全县的全民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首要就是解决乡下青壮年文盲半文盲的问题。青壮年文盲半文盲占的比例太高。无论如何都不足以支撑全县的全面高速发展。各村建立了图书室,实施科学种田提高产量。”胖子自嘲的一笑,“说实话,我当时没看在眼里,只觉得花在这上面上级又看不到。”

叶老四抿了一口茶,胖子捏着茶杯一饮而尽。接着道,“和其他地方比起来,我们是幸运的,那里农民生活的艰难有时是让我难以想象。我曾经去找水源和生产饮料的原材料,见到一个村子里,40岁以上的一半患有肺病。小病捱着,大病难治,病重等死的现象十分普遍,用农民自己的话说:“苦太重了。”农家的孩子,五、六岁就要学着拔草喂羊,七、八岁去放牲畜,十多岁就可以学着种,十七、八岁便是壮劳力了。四十多岁便开始“气短”(一种肺病)。”他看向方默南道,“这多亏了南南给的药方,他们自己在山里都能采着,即便山里没有,药材店也是几分钱一大把,可比进医院强多了。”

方默南笑了笑,“应该的。”

胖子顿了一下接着道,“ 农民的所得不多,但负担却很重。我所去的那个乡,田亩负担为20元/亩,人头负担10—40元/人,一家五口种地8亩全年经济负担250—300元。天知道他们一年才能挣多少。我听农民反映,在他们那里即使是在去年百年不遇的大旱灾下,农民每人也缴纳了15元的税费,其他的杂七乱八的收费还不在数内,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