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悠哉人生-第1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老爷子不紧不慢地说道,“在佛家看来,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和目的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同时烧香在烧香人看来,可以以此与神灵心灵相通,将自己的心愿传达给佛祖,使自己心想事成。因此,在佛家又有‘香为佛使’之说:香能通达人之信心于佛,犹如佛之使者,故称为佛使。”他摇摇头遗憾地说道,“不过现在的人急功近利了些,都只为求财了。”

方默南慢悠悠地说道,“因为世人迷失了方向啊!世人觉得花钱了对方就得办事,就好像给回扣一样。到了寺庙还是这么一套,给了佛祖香,佛祖就得办事,保平安。否则就是‘不灵’。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靠烧香走捷径是不可能的,只有洒了自己的汗水才能得到芬芳的果实。呵呵……”

林奶奶无奈地摇摇头道,“这应该就是国人的宗教心理,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方默南意味深长地说道,“许多学者对此都有所研究。梁漱溟先生《华夏文化要义》中说:‘国人宗教意味淡薄,且文化缺乏宗教。’季羡林先生也曾说:‘汉族不能算宗教性很强的民族。’然而我们却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不管是佛教菩萨,还是道教的玉皇大帝,不论是自家的灶王爷,还是村口的土地庙,都是老百姓崇拜的对象,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极其少见的。西方可是只有一个上帝哦!万能的主!”

“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哎!”熊报春点点头道。

“对此,费孝通先生有一段十分精妙的描述:‘我们对鬼神也很实际,供奉他们为的是风调雨顺,为的是消除灾祸。我们的祭祀有些像请客、疏通、贿赂,我们的祈祷是许愿、哀乞,鬼神对我们的是权力,不是理想;是财源,不是公道。’”方默南平静地问道,“感觉如何?”

“这段话十分敏锐地直刺国人隐晦在其心中敬神拜佛的**裸的现实心理。”胖子讽刺道。

(百度搜或;;更新更快)ps:求粉红、求推荐

 第1047章

“其实啊!佛在每个人心中心中无佛烧香有何用?财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福报。”方默南说道。

林老爷子道,“净空法师常常很感慨地说:佛教本来不是宗教而是教育,可是今天,人家说我们是宗教,说我们是迷信,我们也无话可说。因为佛教给人的整体印象就是这样。我们不能怪别人不了解,不能把责任推给误解的人。必须承认是我们自己做得不好,让人产生了误解。”

“哼哼!现代人,基本上都是寺、庙不分的。这两者可是有根本区别的。庙是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皇帝有太庙,民间有土地庙,龙王庙等等。而寺是古代的行政单位。比如大理寺,是主管考核官员的。鸿胪寺,是主管外交的。”方默南放下碗筷道。“皇宫的前殿也称为庙,所以朝廷也称为‘庙堂’、‘庙廊’。我们知道的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就有名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不会有人说是这里的庙堂是佛寺了吧!”

“咦!还真是这样。不过……”林嘉祥挑眉问道,他眼神看向林老爷子,求教!

这一知半解的,还真难受。

“哦!这个南南没说错哦!”林老爷子笑道,“历史上的佛寺,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它的目的是普及教育。佛寺里面有藏经楼,起到了现在公共图书馆的作用。里面不单单佛教经典,儒家道家的经典都有收藏。很多读书人,象王阳明、朱熹、范仲淹这些大儒,都曾长时间在寺院里挂单读书。而且寺院定期有佛法的讲座,当地老百姓都可以去听,这是起到普及佛法的作用。也是大众共同修行的一个场所。佛教被汉明帝迎请到华夏的时候,根本与宗教没关系,它完全是学术,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关于宇宙人生的学术。”

“那白马寺是怎么回事。”林嘉尚疑惑地问道。“它可是第一佛寺哦!”

“因为寺内的经书是用白马驮来的。朝廷便将其命名为‘白马寺’。这样,洛阳的白马寺就成为古代的第一座佛寺。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的称谓越来越少,而逐渐演变为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了。”方默南解释道。

“哦!原来如此。”

“可是,可是……寺里供那么多佛菩萨的形象,人们还顶礼膜拜、供花果、焚香,这些跟庙不是差不多吗?”林嘉齐疑惑地问道。

林老爷子解释道,“这就是近百年佛教受到很大的破坏,大众甚至佛教徒对于传统佛教都有很大的误解。最明显的误解,一个是供奉佛像。一个是给庙里捐钱。寺庙里供奉佛像,相当于私塾里供孔子像。古代非常重视师道,学生对老师非常恭敬,因此,对佛菩萨这样的‘大老师’当然也应该恭敬。这就好比美国人把四位总统像雕在岩石上,或者是在蜡像馆收藏。塑像的一个目的是纪念老师,再一个就是见贤思齐,用老师的形象提醒自己用功。并不是把佛像当神明看待。至于寺院捐钱。这是印度阿三僧团乞食制度在国内的本土化。

古时候,有两种职业是不明码标价的,一是老师,一是医生。老师教学生,或者医生看病,学生和病人都是随分给的,有钱多给一些,没钱少给一些。

佛教寺院相当于是社区大学,它本身也不明码标价。就摆一个功德箱。大家也是随分给,相当于大众集资办学。因为我们不象印度阿三,印度阿三是在佛教出现之前就有比丘行乞的风俗。这与我们的文化背景不同,形式需要根据环境而改变。因为寺院的钱是用来办教育的,给寺院捐钱相当于支持教育,这是做了很大的好事,但却谈不上功德。按佛法的原理来讲,功德是从定中来的,不是从布施做善事来的。历史上梁武帝造四百八十寺,达摩祖师也说并无功德。”

“哦!受教了。”众人点头道。

“唉!现在医生和教师可是明码标价的!”连婶唏嘘道。

方默南道,“再说和尚。现在和尚成了通用名词,泛指出家人。其实佛门里面,和尚是个非常尊贵的称呼。一个寺院的主持,或者是一方的道场的主讲人,才称为和尚。再说合什,合什是佛门一个礼节,它是代表把纷乱的心思收束住。我们平时十指是张开的,现在把它合拢在一起,这就是代表集中,代表定。定是佛法修行的核心,所以这个礼节有很深的寓意在。就好像基督徒划十字,也有它的寓意。佛门一举一动,都有它的寓意,但这里面没有神秘和迷信。”

“呵呵……那么多人去佛寺里烧香,连寺和庙都还分不清如果他连佛,菩萨这些名词是什么意思都还不知道,就已经在那里烧香叩头了,说他们迷信,也不算冤枉他们吧?”熊报春笑道。

“哼哼!这么多人去佛寺里烧香,还不是因为佛教里说佛菩萨大慈大悲,能够救苦救难,甚至于说佛菩萨‘有求必应’啊!佛菩萨是不是真的有求必应啊!”林嘉祥挑眉道。

他的话音刚落,林奶奶的巴掌就打在他的后脑勺上,“真是的了凡四训,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很痛的耶!”林嘉祥揉着脑袋撒娇道。“爷爷……”求安慰道。

“痛!我看打的轻。”林老爷子笑骂道。

“呵呵……”众人笑了起来。

“佛祖释加牟尼辞去王位的继承;外出去寻找救苦救难的佛法;最后他豁然彻悟:救事先救人;救人先救己;救己先救心。救苦救难;自救是基础。”姥姥笑着说道。

“耶!”方默南诧异地看着姥姥。

姥姥挑眉道,“我从书上看来的,不对吗?”

“对对……”方默南忙不迭地点头道。“人总得有信仰寄托。”

“走吧!你们该走了。”姥姥起身道,“早去早回!”

呼啦啦……一大群人都走,只留下姥姥招待大舅、二舅一家。

方默南他们这个时间段上山当然就错了过了烧头香,上灵山的人还真不少耶!不过他们还是烧了炷香,祈求平安。

其实烧头香能够延续至今,说明对于更多的现代人来说,追求好运和吉利仍然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对于传统,人们完全可以剔除迷信的内核而保留真诚以及文化仪礼之形式。

*************

年初二,回娘家,农场没有亲戚来走访,转眼间年初三,方默南提着礼物去给陈医生拜年,今儿没有人求医问诊,这下没了借口,就去酒店参加大舅的全家宴。

只是意外的看到宫希远出现在席间,方默南挑挑眉,看着夏金枝乐开花的样子,就知道她有多满意这个女婿。

不停地像姥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