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侯门心计-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娘一想到是旧日曾伺候过四姨娘的,不由的有些紧张,勉强压下满腹的心思,认真的打量起了几个人。

四姨娘去的时候,五娘才几岁大,上辈子过了一世,这辈子又活了这几年,认真的算一算,离四姨娘去的日子,竟已经有二十七八个年头,就是记忆再清晰,五娘也已差不多忘了四姨娘的样子,只还隐隐约约记得一些,至于这些当时伺候过的下人,五娘更是全没了印象,是以来回看了几遍,都没能认出一个,睿大奶奶自然也不识得,只让几个人开口自己说着。

第一个打头的是个二十七八的妇人,一脸的老实相,皮肤微黑,话却说的很顺溜,“奴婢名□杏,当时是在外院做扫地的粗使活计。”

难怪能活下来了,五娘略微有些失望,又强打着精神去听其他几个下人说,却无非都是些外院烧水浇花的活计,并不曾近过四姨娘的身,对当年的事,自然就不清楚了,五娘犹不死心,却也不好当着睿大奶奶的面问,便只笑着说话,“你们如今都在哪处做活?”

还是春杏带的头,“奴婢如今在外厨房做洗菜的活计。”

有了春杏的表率,其余几个也就开了口,却都是些杂使活计,并没有什么体面,五娘自然要问一问可愿随三姑奶奶去江南过活,除了两个舍不下京城的家人,其余三个,竟都同意了,春杏更是连连磕头,五娘打发了人下去,又与睿大奶奶闲聊了几句,就回了侯府。

广定侯三子一案洋洋洒洒的足闹腾了两个多月,才算是定下案来,虽说有人见杨四公子在太白居进出,既不带小厮,也没带长随,可也没有证据说明杨四公子确实下了毒,如若真有这心思,倒不妨花些银子找人做就是了,何必自己抛头露面,惹人疑窦,一道一道的疑问压下来,广定侯也有口难言,最后大理寺断了案,只拿了太白居的一干人手,弄了个雷声大雨点小,众人失笑之余,心里也是明镜,杨尚书如今位列一品,儿子虽不成器,自己却是着实有能耐的很,无人愿意为广定侯开罪杨尚书,只得抓了些小人顶包,虽说这太白居背后也有些靠山,可比起杨尚书,还是很不够看。

进了八月,天气就很炎热了,眼见着就又到了老太君的生辰,虽说过的并不是整寿,可全府上下也重视的很,早早的就开始碰头商量,要请哪些亲近的亲戚上门,请哪家大厨进府做菜,事情虽小,可着实杂乱,五娘每每跑了福安居就进乐安居,总也忙个不停。

论理在大寿前,众人都要去庙里上香祈福,只是老太君到底年岁大,众人也不敢轻易劳动,李氏的身孕又是八个月,侯夫人少不得要照料,再加上三太太的孩子又受了寒,落到最后,竟是只有五娘和二太太同去。

五娘看着锦玫几个收拾明日要出门的用物,托着腮就沉思起来。

这一年多的功夫,二太太倒是很安分,既没有将杂七杂八的表侄女带上门来,也没有再将喜欢的丫头往五娘屋里塞,除了偶尔出门会给五娘捎上几个求来的平安符,两人竟是没有旁的接触,五娘就不禁将从前的事理了一理,认认真真的盘算了一下二太太这个人。

二太太出身不算显赫,虽说是嫡女,却并不大受宠,若不是性子老实又略微有些蠢笨,只怕老太君还看不上她,只是这样一个人,又如何能坐的稳嫡子正妻的位子?更是让侯夫人和侯景福都忌惮,若是没点本事,五娘如何都不信,可联系这些年来做的事情,却没一件算的上聪明的。

先是让耿姨娘用药迫使侯景福得了个名分,却是有名无实,这么多年下来,一点好处没捞着,倒是在五娘进门后触怒了侯景福,打发去了庄子过活,却又惹了事端,如今被囚在家庵自生自灭。

再就是乔家小姐,想故技重施,却偏偏被抓了个现形,险些丢尽脸面,五娘思前想后,都没能看出这些个事里,二太太到底得了什么好处,只是如今二太太肯安分守己,五娘倒松了一口气,日日忙着事,总比挖空了心思算计自己的好。

既然要上香,五娘就免不了起了个大早,先照旧去了福安居请安,才同二太太一起出了门。

按五娘的意思,两人同一车就好,二太太却偏生怕吵闹,非要单独乘一辆,五娘也只得随她。

过了枣杏胡同上了永安大道,马车还没行了半盏茶时间,就突然停了下来,五娘打发人下去问,一会儿的功夫,锦玫就回来道,“听护院说,前面像是聚了不少流民,怕伤着二太太和夫人,不敢前行。”

“流民?”五娘颇有些惊讶,“皇城脚下,怎么会涌了流民进来。”

锦玫道,“护院也不清楚,只打听了一早开城门进来的,如今御林军都出动了,却越涌越多,好多铺子都关了。”

五娘想了想,果断道,“还是回府再说,你去告诉二婶娘一声,我们这就回去。”

五娘一回到侯府,就有不少壮实婆子拥着两人进了垂花门,外院的管事更是抽了不少小厮随着护卫一同守着各处。

五娘来不及换衣裳,就进了福安居,几个女眷显然都得了消息,正守在一处,就连李氏都被婆子用软轿抬了来,安顿在里间歇息。

老太君倒很是沉稳,让五娘将见到的情况都说了一下,才叹道,“前几日还和侯爷说起,今年的天热的早,只怕会有大旱,朝廷已经着手开始拨粮,谁知今日就闹起来。”

五娘若有所思,试探的道,“说起来江南一带离京城也有不少的路程,就是最近的几个州,也要大半个月才能过来,若是这样算,只怕七月初就已经旱了。”

侯夫人也反应过来,“旱了这么久,怎么就没听朝廷里提起。”

老太君此时也回过味来,脸色就有些难看,“怕是有人瞒着未报,这才……”

几人都是当过主母的,对这些事,也隐约能猜到些,往年大旱都是朝廷里首屈一指的事,出了任何一点问题都是耽搁不了的,如今却……皇储之争,到底还是摆到台面上来了。 
 

114  


朝廷局势紧张;五娘却也不闲着;每日的都要叫来管事敲打敲打,大旱虽说是天灾;可到底还没到不能解决的时候;就怕这时候人心一散,反倒弄出人祸。

又进了一趟福安居看过了老太君;便去找了侯夫人。

流民聚集京城已经足有四天的功夫,虽说朝廷有拿出举措,可并未见什么效;反倒流民越进越多,迫不得已已经关了城门;这种局势;已有不少官员和富户拿出余粮设了粥棚;可到底不是长久之际,城门一关,各处庄子上的收成也交不上来,再说侯家人口虽不算太多,可偌大的宅子加上伺候的人也着实不少了,就是再多的粮食也总有吃的完的时候。

侯夫人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摩挲着牡丹浮纹的茶盏,已经带了点心浮气躁,“侯爷和福哥儿已经连着几日没回来了,人也不敢在街上乱走,也不知到底是个什么情形。”

五娘想着管事们递上来的话,试探的道,“今儿个和妈妈回话说,京里已经有不少人家都换了糙米,毕竟流民太多,庄子上的粮食又运不进来,照这样的势头,再有几日的功夫库房里存的米也要见了底了。”

五娘一说,侯夫人更是心烦气躁,半晌才缓下情绪,“如今是你当家,这些子事情就你做主吧,只是这粮食一时半会儿还不能断,流民一旦没了吃食,还不知要闹出什么乱子,如今也就等朝廷怎么做了。”

五娘叹着气应下来,又宽慰侯夫人,“每年总会有些天灾,可闹腾一阵也就过了,今年虽说凶了些,可到底也不是什么大事,朝廷太平了那么久,娘放心就是。”

话虽这样说,可京城的情况一日紧似一日,就连家里几个男丁也有好几日没有回来了,侯夫人心里焦急,可也并不太表露出来,勉强一笑叮嘱了五娘几句,便借口要歇下,让五娘回了谨德堂。

回到谨德堂又处理了几件小事,正要换过衣裳去看看李氏,就见侯景福略显疲惫的跺进了西里间。

侯景福去净房洗漱,五娘也不好跟着去,便叫来了锦玫吩咐做些吃食,正说着,侯景福就批了中衣走出来,立即有丫头上去拿白布擦着头发,待半干时,侯景福便打发了人下去。

五娘递了茶盏过去,侯景福饮了一口,愣怔了一下放下杯子,半晌道,“皇上病了。”

侯景福口气沉重,一股山雨欲来的威势,五娘心口一滞,好容易顺了气,轻声道,“怎么这紧要的关头?”话说出口,才蓦然反应过来,眼睛不由睁大,喉咙像是被人握住一般,几要找不到声音,“难不成……”

侯景福面色倒是平静,细长的手指敲打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