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因缘-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下座后不要立即吃食物,可喝饮料等。 

2、十分钟后方可排泄,不然真气随之而下,造成损失。 

3、不要立即做强烈运动,以免逆转气机。 

4、不要立即看书、听音乐及一切用脑之事。 

5、不要不经活动就立刻睡眠。 

6、坐毕后最好保持一段时间不说话,以涵养精神。如一定要说时,则应小声说,否则肺气鼓荡,引起气机不顺,影响今后打坐。 

7、不要回忆用功时的种种境界,但如在修法时有障碍,可以回顾检查,设法找出原因,使下次用功时能过关。 

8、不要与人谈论修证境界,更不可夸张功夫,炫耀自己,这会使功夫一失永失,为修行之大忌。 

9、不要观察与猜测及询问他人的境界,因分别他人境界会产生不良心理,如嫉妒、轻慢等,使自己功夫受到影响。 

10、要延续和保持平静的禅态,妥善调养,保护心念,不令打失,这对今后修持影响极大,不可不注意。 

11、不要看有关功夫境界的资料,尤不可看气功之类的书籍,因种子的作用,在用功时便出现许多不该有的障碍。 

12、要放下心来养性,无为无欲,不能打坐一完,就把俗情杂事抬了出来;应于心无事,于事无心,平淡如水,自得法乐。 

第四节止门修法 

这一部分的修法以止观为中心,前接于数息法门,后通于还净悟证,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出现的境界及障碍也特多。因此在修止观法门时,还须同时对教理进行深入的研学,平时的身心修养也要不断提高,生活应符合于正道,这样在修法时才能获得进步。 

止观法门是通于静坐修与动中修的,因此动静宜结合而用,不可偏废。因为有了数息的基础,静坐中的仪规可以适当简化,到了一定程度,可以完全放弃仪规,随时可以出入定,能自在地把握修法。 

止与观在圆教修法上原是一体同时的,但为便利初心入门,故以方便分为二系进行修习。学者在止观法中,应认识分而不分,不分而分的道理,方能圆活应用,不被法门所碍。 

修习者在证得随息法之后,心境凝然清虚,安然静住而无乱想。此时应歇下一切分别缘虑之心,不去体味当时的感知与境况,把身心世界及一切修行概念统统放下,但也不可故意起心来放下某某境界,而应在微细的心念中,无心地止去,凝然不动,不起觉观,这就是最基本的无心修止的功夫。大部分人由于执着心重,业障深厚,知见偏多,往往在此时被卡住,伏下去又翻腾起来,出现各种生理、心理的变化,如正邪八能,善根与恶根,魔事与幻境等等,此时应加修密乘持咒法,如大悲咒、六字大明咒、准提咒等,配以手印,效果更好,但最好有人传授,手印咒音才不致偏差。用持咒法破障后,心境已较为平稳,出现不同于前的一种宁静,但偶尔还有妄念生起,此时应用制心正法,即在妄念起时,立即以“断”、“放下”等微细觉照心制其妄念,令归清净。此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应经常练习,然后在坐中方能得力。虽然加修了以上两种方法,但基本法仍是凝心止,所以在无心凝然修止的工夫到一定程度时,心念转细,某一因缘时节到来,忽然身心凝然寂止,泯然入定,不见内外相貌,不知在何地坐,是何时,不知我是谁,此时伏能所之相,不见时空,离于分别,唯有寂静之觉(因有此觉,故不是见性),即是进入了禅定(不要管它是哪一种禅定,不必分别对照),由于定法持心,任运不动,于是证得了止法的成就。 

初次得禅定是不自觉的,而且有一段时间不怎么稳定,因此尽量减少杂事,动静结合练习,时时保护定心,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入定,就能趋于稳定,且能随意把握,自由地出入禅定。 

得证禅定后,不管出现什么神通功能以及种种变化,都不要理睬它,应一切放下,了知由禅所发的一切境界都是虚妄不实的,要明白禅定的目的是借以伏烦恼、除盖障,然后以寂静心而开发真正智慧。因此通过禅定的体验,身心修养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便有可能真正证入佛法,故为见道修道的基础。 

证入禅定后,经过保护,相对地稳定下来,但此时又易产生对禅境的一种贪爱,于是耽着禅味,产生禅执,如果执心粗重,则又将失去禅定;又执禅之心因无慧照故,则易落于愚定,使道业不成,所以在此时仍要起“体真止”的观修方法。在禅定时或在平时生活中,时时观察一切诸法都是因缘所生,因缘无性,即是实相。因此先应明了禅定的境界并非真实,只不过是五蕴假和合的感知而已,故仍是生灭法,本来如幻皆空,因此不生执着,不受禅味,境空心亦空,故能观之心自然不起。可见能所双亡,根尘脱落,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真空之性自然现前,此时的寂静不再是相待的感知,全体是心,全体是境,心境冥一,灵知不昧,这就是悟入真空,见于自性。如不用因缘观,也可用返照法来修。如在禅定中,一心体达“受禅者是谁?”“知禅者是谁?”如此一直穷研返照,同时也不失禅定而起乱心分别,只是无心体究,绵绵任运,直到山穷水尽时节,(因-大+力)地一声,根尘顿脱,灵光独耀,亲见本来,则入于见道位。 

体入真性后,每天仍要坚持静坐一至二小时,并以此亲切的体悟,应用于人事,随时随处返照观心,使灵明妙心不受六尘所染。如有习气翻腾,则应随时转化,久之则愈趋清净,自然空净无染,而且心力极大,能成就弘法大业,此时即进入方便随缘止。虽以种种方便教化众生,以种种善巧施设利益有情,而其寂静空明之心,时时如此,并不因境而迁。在方便随缘止中,虽然定力不退,空明依旧,但如果事缘复杂,仍有偏重的执着,如静中偏于空明觉照,动中偏于事缘觉照,还没有达到寂照同时,双照空有,双亡空有的中道境,所以在久久历境练心中,到最后就以“息二边分别止法”来止息空有二边的偏重,使动静一如,空有不二,一心体入中道圆妙之境;破无明,证法身,便能在一百个娑婆世界八相成道,广度众生了。 

止法的重点是寂止,故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是以止来出离,使之趋于更高一层的境界,而不在境上多加分别取舍,这是修止法最根本的道理所在。 

第五节观门修法 

观门的修法与止门修法不同,它要在禅定心中,以能观的观智,观于所观的诸境,层层深入,最后达于智境冥一,悟证实相。先述次第三观,次论觉意三昧,最后论十乘观法。 

一、次第三观 

次第三观是方便观法,如练习者在止法中无法入门,即用次第三观来修。 

1、从假入空观:这一观是入门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认真修习,反复研磨。此法又分为二科,一是析假入空观,属于初步的练习;二是体假入空观,观力较强者方可进修。 

(1)析假入空观:练习者在禅定心中,以明了的心慧分别起观,先观定心中的微细出入呼吸的相状,只觉此时息相,犹如空中之风一般,无内无外,了无实相。次观皮肉筋骨、五腑六腑等身体各种成份,犹如芭蕉之叶,也如梦幻泡影,无有实质。次观微细的心念,无常变迁,刹那不住,没有一个我的主宰。因此,一一遍观身体、感受、心念、五蕴等一切诸法,令其消归于空。久之,于观心中,明见诸法皆无自性,没有得禅之人,亦无禅境之法,既无人法,而此禅定依什么而立?因此了达禅定的虚妄,其体本空。在定心中作如是观时,便有功能与观智的开发,如感觉呼吸出入遍及全身毛孔,心眼开明,透视身内的五脏六腑及经脉细胞与一切虫类,因见到内外不净的假相,及刹那变易的诸法,于是心生悲喜,证得无常、苦、空、无我的四念处智慧,破除凡夫常乐我净的四颠倒。由此得相应的智慧,已深明无我的真理,但未入见道,未证本来。如果在修此法时,出现各种烦恼障碍,则应用对治观来分别观破:如(一)多贪的用不净观法;(二)多嗔的用慈悲观法;(三)愚痴重的用因缘观法;(四)业障重的用念佛观,或用持咒法。 

用析空观修习后,虽未证入真空,但已得相应空,内心应是清明的,空觉应时时现前,身心轻快,头脑清醒,精神爽朗而饱满,执着明显减轻,在生活中有一种异常的寂静安宁感。 

(2)体假入空观:这种观法也是在禅定细心中,或在析空观的基础上作进一步观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