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野史-第2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延寿在东郡三年,令行禁止,词讼稀少,天下称最。宣帝召拜左冯翊。延寿到了冯翊之任,年余未曾出巡属县,遂有郡丞掾史等时时进劝道“明府宜巡行郡中,观览民俗,考察吏治。”延寿道“现在各县皆有贤令长督邮,善恶分明,不须考察,出行恐无益处,反多烦扰。”郡丞等又说道“时方春月,似宜一出劝课农桑。”延寿因众人力请,不得已命驾出外,一路巡行,到了高陵县。正在行走之际,对面来有二人,手中各执呈词怒气冲冲,到了延寿车前一齐跪下。左右接了呈词,递上延寿。延寿将二人呈词看了一遍,方知二人乃是兄弟,只因争执田产,起此诉讼。延寿大为感伤,口中说道“吾幸得为二千石,乃一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以致人民骨肉之间竟起争讼,既伤风化,又连累贤县令啬夫三老孝弟等一同受其耻辱,是皆冯翊之罪,应先告退。”遂即日称病,不理公务,入到馆舍中歇息,闭上阁门,自思己过。此事一时传遍高陵,高陵县令县丞啬夫三老等皆自行系狱待罪。谁知延寿小小举动,居然惊天动地,弄得一县人民不知所为。便有许多邻里宗族,对着争讼兄弟二人痛加责备,说他俩不该如此,害得地方长官不安其职。二人被众口交责,自己觉悟,深自悔过,遂剃去头发,解衣肉袒,俯伏谢罪,并愿将田产互相让与,不再争讼。 

左右报知延寿,延寿见说大喜,即命开了阀门,传二人入见,分付备下酒饭,亲与对食。又用言语劝勉一番,打发他俩去了。 

延寿方始出外如常视事,并遣人辞谢县令县丞等,一律引入相见,遍加慰劳。一郡传闻此事,人人心服,彼此互相教戒,不敢轻犯。于是延寿恩信竞周遍于二十四县,更无人前来诉讼,吏民见延寿至诚相待,也就不忍欺骗。读者试想,延寿有如此德化,也可算是一个循吏了!谁知末路却遇萧望之与之作对,以致做了第二之赵广汉,不得其死,未免可惜。未知望之何故作对,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四八回 诬大臣延寿被 诛轻丞相望之失宠 



话说萧望之字长倩,本东海兰陵人,迁居杜陵,世代种田为生。到了望之却自少好学,被选送入太常受业,学问精博,儒生都甚拜服。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丙吉为大将军长史,素与望之相得,遂向霍光举荐望之及王仲翁等数人,并是儒生。 
霍光传令一同入见。望之与仲翁等闻命俱到大将军府中,早有吏人走上前来,便欲动手搜检。原来霍光自因上官桀、盖长公主谋反发觉之后,心中常恐被人暗算,出入皆随带军队,严加防备。每遇吏民进见,先须除去刀剑,解脱衣服,一旁一个吏人左右挟住,将浑身上下一律搜查,确无他物,方准入内相见。 

当日萧望之同着王仲翁等数人不知此种规矩,见吏人如此举动,心中不解,问其原因,吏人一一告知。王仲翁等既到此间,无可奈何,只得强忍羞耻,当着众人赤身露体,任他搜索。只有萧望之听说,不觉怒气冲天,厉声道“若要如此,我实不愿入见。”说罢将袖一拂,便欲转身走出,吏人见了,却不肯让他出外,随后赶上一把拖祝萧望之执意要去,吏人一定不放,彼此争执起来,正在难解难分之际,却好霍光在内,闻得外面喧嚷之声,问知原由,便遣人传语望之免搜,令其随同众人入见。望之一见霍光便说道“将军积功累德,辅佐幼主,将欲宣布大化,致天下于太平,是以天下之士无不仰慕,争图效力,今来见者皆先挟持搜索,恐非周公吐哺握发敬礼贤士之意。”霍光听了默然不悦,及众人退去,霍光尽补王仲翁等为大将军史,独望之一人不得任用。 

过了三年,望之方以射策甲科得为郎官,补小苑东门候。 

此时王仲翁得霍光提拔,官至光禄大夫给事中,比起望之,贵贱如同霄壤。一日王仲翁行至小苑东门下车,有许多苍头庐儿,簇拥着仲翁入得门来,但听得前后传呼之声甚是热闹。望之正在看守此门,见仲翁到了,也并不以为意。仲翁无心中偶然看见望之,便回顾一眼说道“汝不肯碌碌随众,何故反来守门?”望之答道“各从其志而已。”后御史大夫魏相补望之为属官,调大行治礼丞。其时霍光已死,霍禹复为大司马,其兄子霍山领尚书事,亲属皆为宿卫内侍。适地节三年夏日,京师大雹,望之上疏,愿得进见,口陈灾异。宣帝在民间久闻望之之名,至是见疏,因说道“此是东海萧生耶。”乃命少府宋畸面加询问,望之对言“天降大雹,阴阳不和,乃是大臣专政之害。”宣帝心忌霍氏,闻奏正合其意,即拜望之为谒者,迁谏大夫。及霍氏谋反族诛,望之愈见信任,遂得署理少府。宣帝见望之明于经术,生性持重,议论通达,可任宰相,意欲试以政事,遂拜为左冯翊。左冯翊为三辅之一,依当时官制,亦得与九卿并列,但论起官阶,终在九卿之下。望之已为少府,位列九卿,今忽出为左冯翊,不啻降官,望之心疑自己不合帝意,于是称病辞职。宣帝闻知,即遣侍中金安上传语望之,告以己意,望之闻命,即出视事。望之为左冯翊三年,颇得称誉,宣帝召拜大鸿胪。到了神爵三年,丞相魏相身死,丙吉为相,望之遂代丙吉为御史大夫。正当此时,韩延寿由东郡太守移为左冯翊。 

韩延寿为左冯翊三年,深得民心,名誉大著。他平日与望之本无仇隙,只因二人先后同为左冯翊,延寿在望之之后,名誉反驾其上,望之相形见绌,未免心生忌妒。偏又有一常侍谒者,来向望之告说“延寿前在东郡,糜费官钱千余万。”望之见说甚喜,便想借此治倒延寿,遂来见丞相丙吉,告知此事,意欲遣人究问。丙吉平日待人宽恕,又见延寿乃是有名能吏,尤宜加意保全,因答道“此事已经大赦,不须究问。”望之仍不肯放手,恰值有御史将往东郡查访案件,望之便嘱御史一并查明。事为延寿所闻,心中愤恨。却因望之曾为左冯翊,也想搜寻望之过失,以为抵制,便分遣属吏查检望之在任时旧案。 

果然查出禀牺官钱亏空百余万,延寿便将廪牺吏拿问,用刑拷打,迫令供认与望之通同作弊。廪牺吏受不起刑法,只得自认与望之同谋侵吞。延寿得供,便想先发制人,遂劾奏萧望之侵吞官款,一面移文殿门禁止望之入宫。望之大怒,自向宣帝奏称,臣职总领天下,闻有事故,不敢不问,今被延寿诬告,意存挟制。宣帝见奏,觉得延寿无理,但彼此互讦,谁是谁非,必须查明。遂饬有司,各就所劾之事,彻底究办。 

有司奉了宣帝之命,将延寿劾奏望之案件,提讯明白,望之并无亏空官钱之事,有司遂据实奏闻宣帝。又值望之遣往东郡御史事毕回京,查明延寿前在东郡任内,校阅马兵僭用种种仪仗服饰,又私取宫中钱帛,借与充当徭役吏民,并修造车马甲仗,计款三百万以上。望之得了此种凭据,遂劾奏延寿奢僭不道。并自称前被延寿劾奏,今复举发延寿之罪,天下臣民必以臣为怀有不正之心,冤屈延寿,请将此事交与丞相中二千石博士议之。宣帝依奏令公卿会议,众人皆言延寿前既不法,后又诬奏掌法大臣,欲图解免己罪,狡猾不道,罪应斩首。宣帝平日办事认真,最恶欺诈,见奏大怒,立即批准。到了行刑之日,延寿身坐囚车,官吏等押送前往渭城。原来汉时向例杀戮大臣,多在渭城行刑,早有左冯翊所辖吏民数千人闻知延寿被戮,都来相送,各人手中携着酒肴簇拥而至,押送官吏阻止不祝大众奔上前来,围住车边两旁,争先献上酒肴,劝延寿饮食。延寿却不过众人情面,便每人饮他一杯酒,合计起来已饮了一石余,遂使一班属吏向着众人谢道“有劳诸君辛苦远送,延寿虽死,亦无所恨。”大众闻说,皆为流涕。延寿有三子皆为郎吏,延寿临刑之际,唤到三子近前说道“汝等当以我为戒,勿为官吏。”三子果遵父命,竟辞去官职,终身不仕。 

萧望之见韩延寿已死,心中自然得意。此时丙吉为相,宣帝甚加敬重,望之意中却看轻丙吉。照例朝会奏事,御史大夫立处,应比丞相稍后;又丞相有病,御史大夫当往问玻望之每当朝会,常与丙吉并立,遇有议事,意见不合,望之便当面讥讽丙吉道“君侯年纪虽老,安能为我之父?我实不能从命。”丙吉一笑置之,众人却都为丙吉不平。丙吉年老多病,病时望之又不肯前往看视,丙吉亦不计较。旁有丞相司直繁延寿见了大怒,便想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