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河北第一秘-李真盛衰记-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追杀他的诸子,李建成的一个小儿子在混战中落网,逃到了河间府,这就是李真的祖上。他与李莲英的家谱相同。此外还有传说,河北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就是清朝大太监李莲英的一处大宅院。李真每到北京,即便再高级的宾馆饭店他也不住,而是非住在河北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不可,还必须住在李莲英当年所住的正房里。有时他就和省里主要负责人同住一室,若是副省级领导到京与李真住宿发生冲突的话,都必须给李真让路。到了李真父亲这一代,家庭已经变得十分贫寒,因此他去延安投奔了革命。 
·家父的红色档案李真的父亲李甫为了生存,十六岁那年小学还没读完,他就背着家人冒着生命危险投奔延安参加革命。据介绍,李甫1938年投奔延安参加革命,是延安的抗日军政干部。对于从内地来到延安的热血青年,中央都是先送他们到延安抗大或者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因此李甫进入了鲁迅艺术学院主修文艺专业。在学校他是文艺骨干,颇得同班女同学兰婷的欣赏,二人很快坠入爱河。一次学校向中央机关汇报演出了《兄妹开荒》等节目,他表演哥哥,兰婷饰演妹妹,兰婷出色的表演,受到了首长的好评。兰婷从此成了公众人物,同时她也被一位首长看中,欲娶兰婷为妻,迫于各种压力,李甫只能忍痛割爱,含泪送别情人。1942年7月,李甫在鲁迅艺术学院毕业,被下放到离延安一百多公里外的一个连队去锻炼。1945年8月,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艰苦的八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胜利。中央调用大批干部赶赴东北,和国民党抢夺东北地盘,李甫被抽调作为赴东北干部小分队的一员,与中央新闻单位一起赶往东北解放区。我采访了和他一起被派往东北的一位老干部。老人拿出一份2001年《中国记者》杂志并向我讲述了他们从延安到东北一路上发生的许多故事:从延安去东北1945年8月,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根据当时全国的形势,中共中央果断做出战略部署,一方面调遣各部队星夜出关,一方面组织大批干部赶赴东北,以便赶在国民党之前抢占东北地盘,迅速掌握党在东北大地上的主动权。9月中旬,按照中央的要求,抽调了各部门共19名同志,组成了挺进东北的青年干部先遣小分队。李甫等人都是其中的一员。 
10月5日,根据中央的统一安排,我们青年干部小分队跟随着一支新闻干部大队,兴致勃勃地离开了延安。由于抗战胜利的喜悦和兴奋,开始上路的几天,大家还精神饱满,歌声不断,可是等过了黄河来到贫瘠战乱的山西,长途跋涉的艰辛便显露了出来。再加上沿途要道仍为敌伪和阎军盘踞,有时我们还不得不绕道而行。这一带原本就是古战场,如今更是人烟稀少、满目荒凉。大军过境时,有时连军粮也供应不上,我们不得不饥一顿饱一顿,每天以五六十华里的速度艰难前行。有的同志腿都走肿了,有的双腿打起了水泡,掉队的情况时有发生。队伍只好走走停停,等候掉队的人。 
穿越雁门关雁门关地势险要,号称天下雄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我们早已久闻其名。现在这座雄关就在前面,当然不可不看。稍事休整后,当天下午,我和李甫便来到了关前。当时,雁门关的城楼已坍塌了不少,但城墙和瓮城还比较完整,并保存有一座纪念李牧将军的破庙和一块碑刻。我们爬上城墙,关内外白雪覆盖的群山一览无余。但见这里万山对峙,唯有一条道路贯穿关内关外,四周全是悬崖绝壁,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望着这片山河,我们不禁联想,就在这块土地上,从古至今,曾发生过多少慷概悲歌、激动人心的故事,多少民族英雄曾在这里血染沙场,而如今,山河破碎,国难未已……实令人感慨万千。我们走进瓮城。由于这里避风,所以集中了不少做小买卖的人。其中有一个烧饼炉,新出炉的烧饼黄焦油亮,香味四溢。老实说,当时我们正饥肠辘辘,望着这诱人的烧饼,真想买几个充饥。遗憾的是,我和李甫把浑身上上下下的口袋摸了个遍,也没摸出一分钱来,甚至连一件可以换个烧饼的东西都没有。一时间,我们面面相觑,无计可施。最后,不得不咽着口水,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里。 
·走进张家口出雁门关不久,我们来到了山西浑源。此地不但有北岳恒山耸立,而且盛产美酒。队里为了抵御这塞北的严寒,特地买来些酒让大家分灌在水壶里,路上实在冷得受不了时,就喝上一口御寒。好在下一站的目的地就是张家口,到了那里我们就可以得到休整和补给了。此时已是数九寒天,塞北更是奇寒,气温通常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没有皮帽和皮衣,根本挡不住这种严寒。地方部队的同志看到我们的艰苦,便给每人发了一顶皮帽子,一件皮领大衣,还有一双靴子。这样我们总算有了充足的御寒装备,得以继续前进。就这样,踏着一路的风雪,经过50多天的跋山涉水,我们终于胜利到达了张家口。 
山城张家口于1945年8月23日光复,在历史上被称为首次解放。首次解放后,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对张家口的治理与建设极为重视,并从延安派来大批干部到张家口工作。中共晋察冀中央局、边区政府和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以及边区其他党政机关都于1945年9月上、中旬先后迁入张家口市。晋察区党政军机关迁至宣化城。在张家口市第一次解放期间,即从1945年8月23日至1946年10月10日的一年多时间里,张家口市被定为晋察冀解放区首府、直辖市,当时的张家口成为晋察冀边区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在此期间,张家口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民主政府的管理下,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取得显著成绩,并因此而享有〃第二延安〃、〃文化城〃、〃东方模范城市〃等多种美誉。   
为爱停留(2)   
我们抵达时,当时张家口已为我军解放了,原晋察冀边区的首脑机关搬迁到此,以杨领导为首的张家口市政府刚开始运转。我们一行到达后,就是由市政府接待的。他们对来自延安的同志非常热情,不仅安排我们住在日本人逃离后空下的洋房里,还给每人发了一些零用钱,让我们买些需要的东西。这些都使我们出门感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一路上行军的辛劳似乎一下子都忘掉了。 
张家口这地方并不算大,但在我们这帮从山旮旯出来的人眼里,无疑是个大城市。最使我们高兴的是这里有了电灯,我和李甫住的那个日式房间里,电灯的开关就是一根灯绳,一拉就亮,再拉一下就灭,这可引起了我们的好奇。那一夜,我俩拽住灯绳,反复拉了好久,充分享受了电灯带给我们的乐趣。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街上,这里虽谈不上多么繁华,但做各种买卖的都有。我们先美美地吃了几根油条,喝了一碗豆浆,买了一些必需的日用品,随后就是找地方洗澡和理发。长途行军这么久,我们早已胡子拉碴,头发也变得跟鸡窝似的,于是便走进一家看上去不错的理发店。理发师先用电推子在我头上嗡嗡地推起来,我直感到头皮一阵阵发麻,生怕它把我电着。谁知理完后,他又拿起一个类似手枪似的玩意,呼呼地响着,冲着我的头就伸了过来。这下子我可紧张了,忙问他:〃这是啥家伙?〃理发师笑着说:〃这是电吹风,一吹,头发就顺啦。〃 
但我终究还是谢绝了,没敢尝这个滋味。 
几天的城市生活,不仅使我们恢复了体力,更使我们大开眼界。记得在同志们的鼓动下,我还写了篇张家口见闻之类的东西。后来也未见报纸刊载,不知流落到哪里去了。但〃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更重要的任务还在等着我们。 
·为爱停留 
在张家口休息了三天,我们又要匆匆出发了。临行前,军区同志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条绸面棉被和一套新棉衣,并把日本人仓库囤积的白糖,给我们每人分了几斤。随后才依依不舍地送我们继续踏上了征程。这时情况却发生了转折。当时,大队正准备出发,军区的负责人见到我们就说,现在东北形势有变化,我军已经退出沈阳,中共东北局也由沈阳转至吉林省的梅河口。他要我们不如先留在这里,看看情况再说,同时帮他们开展工作。当时,李甫同我商量,觉得暂时也只好如此。于是便把他和我派到张家口政府工作。处在初创时期的市政府机关人手奇缺,只有几十个人。这时,我们第一次认识杨姝,由于经常在一起工作关系,不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