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惊变 作者:徐磊、梅毅-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望能够编列于国史之中。”有了李翰为张巡正名的呼吁,人们才停止了非议。但一千多年来,睢阳城的惨剧仍然不断有人质疑张巡的做法,真的应该这样吗? 

和张巡有过相似经历的是鲁炅。时任山南东道节度使的鲁炅在南阳守卫,先是叛军将军武令珣攻打南阳,武令珣死后,田承嗣接替他与鲁炅相持。比张巡到死都没看到援军的身影要幸运一些,来瑱和魏仲犀派军来支援,可惜魏仲犀派出应战的将军(就是他弟弟)胆子小,走到明府桥的时候看到了叛军,吓的立刻就跑了。鲁炅大约比张巡更气闷吧,虽然有援军来,可是又和没来有什么区别呢?于是,南阳城也陷入困境,粮食被吃光,人们也相继吃起了老鼠,路上有很多互相枕藉的饿死的人。肃宗得知南阳的情况,虽然没办法支援,但派个人去慰问一番总是办的到的,所以肃宗派宦官曹日昇去南阳宣慰将士。可是曹日昇到南阳之后,因为有叛军的包围,无法入城。曹日昇没有退缩,请求魏仲犀让他单枪匹马冲进城中,传达皇帝的旨意,魏仲犀没有答应,说如果叛军抓住了身为使者的你,那么我也会有责任。这时颜真卿正好从河北赶到,对魏仲犀说:“曹将军冒着生命危险要去传达旨意,您为何要阻拦他呢?如果他不能到达,也不过是死一个使者;如果能够到达,那么就会加强城中人的信心。”这时又有一个宦官冯廷环也表示愿意带着两名骑兵相助,曹日昇自己本身也有随从,魏仲犀当然也得派几个人帮忙,最后,凑成了十骑。于是,曹日昇带着这十名骑兵一起冲进去。大约是没见过这么能打的宦官,叛军有点害怕他们的骁勇,不敢逼近。最后曹日昇成功的来到南阳城中。本来南阳城中的人已经绝望了,而一见到曹日昇,果然信心大增。之后,曹日昇又去襄阳为南阳将士们搬取粮草,然后领着一千人带着粮食进入了城中,叛军这次仍然无法阻挡。南阳城中有了粮食,和叛军又相持了数月。我们真得佩服这位曹将军,说他是真正的将军一点不为过,可惜两唐书中并没有为他写上一笔,甚至宦官列传中提也没提一句,也许和那些掌权的宦官相比,曹日昇确实没什么可以拿来铺陈的,但他应该受到尊敬。 

后来,鲁炅在南阳城中守了一年,力尽而无法再坚守下去,想要突围而出,奔向襄阳,遭到田承嗣的追击,连续两天辗转交战,杀敌甚众,大家都抱着必死之心,所以叛军当然害怕这些拼了命的人,也不敢逼他们太急。因而,鲁炅虽然没有战死,最后也撤退了,但多亏有了他这段时间的坚守,扼住了战略要地,江汉地区才得以保全,可以说也仍然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睢阳城的腥风血雨早已不复存在,就是当年的游魂也该各自转生了。再回到前面的问题,张巡真的应该选择坚守吗?也许,九泉之下的张巡,也曾无数次这样问过自己。如果他也像鲁炅那样离开南阳,会怎样?田承嗣和尹子奇都是大将,田承嗣奈何不了鲁炅,尹子奇又凭什么阻挡的了逃出睢阳的张巡呢?和睢阳一样,南阳也是被困了一年多,中间有过一次粮食补充,也并非兵强马壮,他们能逃出去,张巡就不能吗?我想,不同点在于,睢阳在城破前,没有援兵,因此张巡和许远即使在南霁云回来之后,也仍然抱着“可能会有援兵前来,援兵一来就有救了”的希望;而奔赴南阳的救兵却是根本没派上用场,使鲁炅明白了援军即使来了也救不了他们。这样,张巡选择了坚守,而鲁炅则在不能再坚持之后,选择了离开。而士兵的心态怕也不同,南阳城中都知道,他们出城会有一线生机,而且他们怕是早就有出城的心理准备,一旦真的出城,这一线生机会使他们振奋起来,对于鲁炅来说,就是“逃也得逃出去,逃不出去也得出去”;而睢阳,战士们一直坚守城池,一旦说要离开,首先于士气上是个打击,而且许远、张巡既有逃不出去的担心,已是怕了,心态和鲁炅是不一样的,因而睢阳守军未必真能逃出去。简单来说,两方都是求生,但求生和求生还不一样,一种是南阳守军那样的“反正都是死,撞出去就能活”,还有一种是不想死的求生,决心比第一种要差,睢阳守军若离开,心态便会如此。所以,同样是背水一战,韩信赢了,因为他用的是第一种心态,而马谡败了,因为他的军队不幸陷入了第二种心态。但不管怎么说,睢阳凄惨的几万父老,拼尽全力的悲惨将士,还有因睢阳的抵挡而避免被祸乱波及的南方百姓,无论选择哪一方,都意味着重大的牺牲。 

也许,再重新来一遍,张巡仍然会流着无奈的泪,选择死守睢阳…… 

第七章 大会战 

内讧、混乱俱已过去,应该打仗了。再不打,难道要永远对峙下去么?也许安庆绪有这个想法,但肃宗不想偏安,起码也要把两京收回来。然而,如果两京收回来了,那也就不成为偏安了。 

一、攻守平衡 

广平王李俶,虽被任命为元帅已经过了一年,但一年的时间中,唐军除了准备工作和房琯的那次征讨,并没有什么作为。唐军现在所能倚靠的将军,也就是郭子仪和李光弼,但肃宗却为如何赏赐他们而苦恼。 

肃宗问李泌:“现在郭子仪与李光弼都已贵为宰相,如果他们克复两京,平定天下,我也没有更高的官赏赐他们了,这该怎么办呢?”李泌说:“古时官职任命给有能力的人,爵位酬答给有功勋的人。汉魏以来,虽设立郡县来治理民众,而对功臣则赏给土地,可以让他们传给子孙后代,直到北周、隋朝都是如此。我们大唐建立之初,由于还没有取得关东,所以封爵都只有虚名。所谓实封,也只是把从封地上征收的物品上交而已。贞观年间,太宗想要恢复古代的封建制,因为有大臣们的反对而没有实行。因此便将高官赏赐给有功的人。这样做,有两种危害:若所任非其才就会误事,若权力过重则尾大不掉。所以被封高官的有功之臣,都不为子孙的长远利益着想,只是贪图眼前利益,滥用权力,无所不为。假如当初封给安禄山的不是那么多高官,而是给他百里之国,那么他就会珍惜封国,以传给后人,也就不会谋反了。从现在的情况考虑,等天下平定以后,不如以土地、爵位赏赐功臣,即使是大国也不要超过二三百里,相当于一个小郡,这样不就好控制了么?而这对于大臣,则是万世的利益啊。” 

肃宗听后,很是同意:“好!”我们从李泌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支持“封建制”的——我们知道五个社会形态当中,有一个是封建社会,英语里是“the system of enfeoffment”,enfeoffment的本义就是分封,而我们古老的汉语中正好有一个词与之相对应,那就是封建。所以,这么翻译这个社会形态绝无问题,只是,“封建”后来似乎已经成了落后、愚昧、迷信的总概括词汇,而它的本义,实在无辜的很。其实,后来引申的包含落后的这些意思,在英语中对应的是另一个词,“feudalism”,这才是封建主义,头脑封建,都是用它。我们的语言,既极其精确,有时又极含糊,比如曾看到一个笑话,说是外国人对于“老”和“小”十分头疼:老当然是年老,可有时又是指最小的那个,比如老叔;但“老婆”的那个“老”,则没有年老的意思,如果为了形容妻子年轻,那前面也万不可加上“小”字。估计最初人们说那些留有封建社会时的落后思想的人是“那个人有封建社会的落后思想”,后来就简化了,成为“那个人太封建”,久而久之,连“封建”也一起落后了。总之,正是因为汉语的无限灵活,而且哪怕只是一个字的差异,就可以生出千万变化来,细细品味,却又意味无穷。小时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颇为作者的那句“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而愤愤不平,不过人们总有热爱自己民族文化、文字、语言的趋势,我们是这样,都德也是。啊,差点忘了正题,李泌支持封建制,实际上按现在的观点来看是不对的,用书面的语言来说,就是“分封是历史的倒退”。以高官来赏赐有功之臣,固然有缺憾,但如果分裂土地的话,问题会更大。西汉的七王之乱,还有推恩令的实行,实际上都是由分封制带来的结果,何况,安禄山反叛的理由,并不会因为给他土地而消失,只怕那样更会助长他谋反的动力,该谋反还是要谋反,而不想反也没理由要反、反了未必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