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古中医故事-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见于他的传记的话,当李时珍出生的时候,家里面突然跑进来一头白鹿,白颜色的鹿,那是祥瑞啊,紫颜色的灵芝在庭院里生长出来,有这个记载。所以李时珍“幼以神仙自命”(《李时珍传》)。李时珍小时候就觉得自己是个神仙,就跟凡人不一样。这种说法当然对于了解中国传统的史籍的人来说都知道,这是对以后成名人物的早年的某一种理想化的夸大而已,靠不住的。
至于李时珍为什么叫李时珍,他这个名字怎么来的?民间的传说也把他说得大有来历。怎么一个来历呢?说他的爸爸,李时珍的父亲有一天行医之余,闲来无事到湖里打鱼,打了半天什么也打不到,他就跟自己说,我就撒最后一网看看,这一网撒下去,等他再拉的时候发现这个网里面沉得不得了,他以为是一条大鱼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拖上来一看,把老人家气个半死,里边只有一块石头,什么都没有。李时珍的父亲很恼火,自己在这边哀叹,说石头、石头,我和你无怨无仇,你没事捉弄我干嘛,你冒充一条鱼捉弄我干嘛!他没想到,这块石头乃是湖神,在中国传说里都是这样,湖神是湖里面的一个神仙,就跟他说,你看你还骂我,我到你网里是给你面子,还说石头石头,前来贺喜不用愁,先生娘子快落月,不知先生有何求?意思是我这石头好心好意给你贺喜,你还在外面忙着打鱼,你们家的娘子已经快生孩子了,父亲赶紧跑回家,正好碰到李时珍落地出生,所以李时珍最早的名字应该是石珍,一块很珍贵的石头,所以应该是石头的石,但是李时珍的妈妈张氏不知道为什么,就给他叫成“时间”的“时”,因为我不懂湖北话,我不知道湖北话里石头的石和时间的时有什么区别,反正就造成李时珍,把李石珍的名字叫成李时珍,而就在当晚,李时珍的父亲月池公做了一个梦,梦见谁了呢?铁拐李,梦见铁拐李来贺喜,说时珍时珍,百病能诊,做我高徒,传我医名。铁拐李是医生,所以现在看来,如果按照传说,李时珍这个名字来历不凡,而他本人是铁拐李的徒弟。这个说法大家只能一笑了之了。
在中国民间的传说中,李时珍出生前有湖神来报喜,出生时又有白鹿入室,紫颜色的灵芝开满庭院,再加上铁拐李收徒之梦,似乎李时珍从出生那一天起,就注定要成为一代伟大的名医,而真实的情况是不是这样的呢?
那么真实的历史情况是什么样的?我们必须回到历史当中去理解历史。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是湖广蓟州人,湖广蓟州也就是今天湖北省蓟春县的蓟州镇。他出生于明朝正德十三年,也就是1518年,去世的时候,是明朝的万历二十一年,也就是1593年,享年76岁。这在当时毫无疑问已经是高寿了。
在明朝中后期,李时珍出生以及度过少年时期的蓟州乃是南北交通要道。李时珍的父亲凭借着自己的医术慢慢的有了一点地位,也有了一点名声。可是,那毕竟不是十年寒窗,科举考试得来的名声。所以李时珍的父亲内心总归觉得自己有遗憾。所以,他是期望李时珍走科举之路的,并且也为李时珍设计了一条科举之路,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现在大家也有一种说法,李时珍从小对中医情有独钟,那也靠不住,那也是以后推前,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至于说李时珍从小聪明过人,现在很多人也这么讲,李时珍从小就是个医学神童,那也有夸大之嫌,从史料上看,起码在开蒙读书以前,李时珍给人的印象是很迟钝的,反应迟钝,而且体质很弱,“幼多羸疾,质成钝椎”(《本草纲目序》)。是一个柔弱、而略显木讷的一个孩子。不过,从六岁开始读书以后,李时珍应该就是很快地显示出了聪明。何以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知道,1532年,在刚刚14岁的时候,李时珍就中了秀才。这是非常足以说明问题的。中秀才是很难的,大家只要想一想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就知道,考了一辈子还是个老童生啊,中秀才不容易,李时珍14岁就中了秀才,应该说是一个少年俊杰。这给李时珍的父亲带来了莫大的希望。他仿佛看到,足以光宗耀祖、光大门楣的举人、进士头衔就在不远处等着他这个爱子。光大门楣不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在中国传统社会,考取了举人以后你的这个门是比别人要高几寸的,你们家的门比别人大,所以他的父亲对李时珍抱有更大的期盼。不用说中进士,只要一中举人,李家的社会地位顿时就会改观。这一点大家只要想想《儒林外史》里面的范进中举就明白了,原来范进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姥姥不亲,舅舅不爱,连丈母娘、丈人老爹都瞧不起他。一旦中举呢?送钱的也有了,知县也上门来拜访,还有人投靠为奴,他的岳父打了他一巴掌,手扭了,还觉得我打了文曲星,因为举人就是文曲星了,天上的星宿下凡啊,不是凡人。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人中举以后社会地位马上增高,但是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中举人是何等之难,一言难尽。李时珍连续参加了三次科举考试都没有中举,在第二次,还由于过度的用功和劳累得了骨蒸病,连续高烧不退,非常危险,几乎把命丢了。假如没有一个名医父亲,恐怕中国的中医药史上就不会再有这个医中之圣了。
李时珍14岁就能中秀才,后来又成为一位伟大的名医,为什么两次考不中举人?李时珍两次都没考中,第二次还累出了病,差点丢了性命,为什么还要再参加第三次科考?第三次李时珍考中了没有?后来又是怎么走上从医之路的呢?
此后,李时珍依然在科举路上艰难跋涉,集中一切精力,希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一直到嘉靖十九年,也就是1539年,李时珍23那年,他第三次落榜,李时珍的举人梦和李家的举人梦彻底的破碎。现在好多研究者想不通,怎么想不通呢?李时珍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医学家,怎么能够连个举人都考不中呢?
于是大家就拼命地要为李时珍去解释,在他们的心目当中,李时珍如此伟大的一个人物,后来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怎么连区区一个举人都拿不到手呢?今天的研究者就为此提供了好多理由,主要的理由是,李时珍的心思压根儿就不在科举上,他一心想着人民大众,不愿意迎合科举考试的要求,不好好写文章,不愿意好好写八股文。有的学者认为,李时珍的志向压根儿就不是通过科举考试来谋得一官半职,而是研究医药之学,解除人民的痛苦。大家想想,这样的解释有道理吗?大家再想想,这样的解释有必要吗?我认为,这样的解释完全是毫无必要的蛇足之论,是以后来的李时珍去推断少年的李时珍,以现代人的心理去揣摩古代人的心理,强加于古人。而且这里边还有点嫌疑,还有点现代人的重理轻文的嫌疑。中医学在现代人眼里是科学,科举考试在现代人心里不就文科吗,我们一般认为理科生应该比文科生聪明啊,你理科那么好文科怎么会不好呢?有这种心态在作怪,这实在是有点可笑。李时珍曾经一度热衷于科举,这是历史的常态,丝毫不会损害后来的李时珍伟大的成就和光辉的形象,哪里用得着我们去隔靴搔痒,吃咸盐操淡心的去强做解释。真实的情况应该是李时珍父子都对科举制度心灰意冷,绝望了,觉得李家没有再出举人、出进士的命了,这才转而学医,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不是心甘情愿的放弃。当然,熟悉中国传统读书人心态的都知道有一种说法,叫“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我做不了一个优秀的宰相,那么我就退而求其次,做一个优秀的医生,这是中国传统读书人一个传统心态。丞相当然没那么好当,一般来讲都必须通过科举出身,而良医就可以退而求其次,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得到的。我想,这也或多或少给李家父子带来一丁点的安慰。
李时珍三次科考不中,在无奈中彻底放弃了科举之路,那年已经23岁,也许我们会感到遗憾,早点随父学医多好,从14岁中秀才,到23岁科举之梦的彻底破碎,这么多年的时间岂不是白白浪费了?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李时珍花费在科举上的23年的时光完全是白费了呢?我想,这么说又过于极端了。为什么呢?科举考试要求对四书五经以及对朱熹的注烂熟于心,这对人的记忆力是有一种特别的要求的,对文字和思维都有相当严格的训练。八股文不是那么好写的,它有一套非常严格的规程,承、转、启、合,这当然会影响到人的思维的严密性。今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