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现代都市的单身群落-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而如何评价单身者及其群体,不能光从主流社会传统出发,那样得出的结论是很片面的。
按照主流社会的传统观念,如果有人(指除僧侣和赤贫流浪者外的有社会身份的人)试图拒绝婚姻,仅仅是凭自己的意愿而作出单身的决定,那么他于他生活的那个家族以及那一个环境就等于犯了罪,社会的家族的压力就会压得他无法抬头,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或者是她只能离开原来的生活处所,去一个异地默默地生存下去。例如英国作家依夫林·瓦欧的小说《兴仁岭重临记》中,反叛世俗传统的贵族子弟罗伯特,离开本该由他承袭的贵族庄园去了非洲;中国作家茅盾的小说《蚀》中,拒绝婚姻反抗封建传统的女子梅行素,离开故乡四川去了上海。现实中的例子:法国颓废派诗人兰波因为思想叛逆和行为怪诞与世俗不合,只能离开祖国去北非生活直至去世;中国宋代诗人林和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一生与世隔绝,〃居西湖,二十余年,足未曾一次踏城市〃。
可见在传统社会中,单身者和周围环境是隔膜的,主流社会并没有试图从这些人的个人立场出发来评判这些人的选择,对他们进行公允的评判,这样自然就逼迫着单身者拒绝和主流社会沟通,而主流社会则视他们若污泥浊水一般予以拒斥。
在那样的社会环境里,单身者和主流社会之间是有鸿沟的,他们之间的距离,如果施以形容词就是〃歧视〃和〃冷漠〃,如果施以名词就是〃另类〃和〃主流〃,如果施以动词则是〃拒绝〃和〃逃离〃。普通民众将自己对单身者的歧视隐藏在冷漠的后面,单身者将对主流社会的不屑掩盖在逃离之中。当然,绝大多数时候,主流文化常常利用舆论手段抨击单身者的生活方式,以至于在传统社会生存的大多数单身者连自己都觉得自己的生活方式是错误的,由此而消沉颓废,对人世充满了悲观情绪。
下面我们将阐述人类历史上单身者和主流社会之间所形成的巨大的隔阂和反差。
与传统家庭生殖观念背离 
葛红兵 胡榴明 
为了人类的延续,每个人都有义务参与繁衍,繁衍是人类天然的使命和责任,这一点,使主流社会从来就不可能认可单身者逃避生育的生活方式。对于单身者来说,这似乎很冷酷,但是真实情况就是如此。人类社会主流文化的形成有它一定的客观规律,凡属主流,既然典定,必然有其理由。所以一夫一妻婚姻家庭体系,成为了人类社会主流的生活形式。
从社会学角度看,家庭生育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好的繁衍形式。为了人类不至于在地球上灭绝,人类必须鼓励生育,为了生育出优秀的后代,人类实行了非血缘关系的一夫一妻制婚姻。
婚姻家庭与人类的延续就此结合了起来,其重要性上升到了类生存的高度。正是基于此,人类社会对非宗教的禁欲者传统社会的单身者表示了他们的歧视。因为传统社会单身生活方式所产生的社会后果就是:排斥婚姻和家庭,放弃生育以及抚养子女的义务。人们用对单身者的歧视态度来教育自己的后代一定要为家庭、家族和国家繁衍子女,否则就等于没有尽到做人的责任和对社会的义务。直到今天还有中国的社会学家指责现代社会的单身者是放弃了社会责任,他们认为单身者要求的是〃个人绝对自由,不要责任,不要拖累,认为恋爱婚姻是个人权利的坟墓……〃;并且用〃现代人不能逃避社会责任〃这样的劝导来指引单身个体、群体进入婚姻和家庭。
从原始社会人类崇尚生殖的图腾,以及上古社会流传于民间的传说神话、英雄史诗,中古时期的宗教传说,可以看出人类对生殖子女和繁衍后代的重视。关于人类婚姻家庭和后代延续的传统教育在希腊神话中有普罗米修斯黏土造人,中国神话中女娲造人等神话;《旧约·创世纪》中有上帝对亚当、夏娃的训诫:〃你必须终年劳苦,汗流满面,才能从地里得到吃的,勉强维持温饱,这样劳碌终生,直到死后归于尘土。〃〃我必须增加你怀孕的苦愁,叫你分娩时伴随剧烈的疼痛!你将成为丈夫的附属品,依恋你丈夫,受你丈夫的辖制。〃由此拟定男人耕种、女人生殖的家庭定义。
上古社会和中古社会,人类生存环境恶劣,生育和抚养后代极其艰难和危险,自然灾害、战争威胁、疾病侵犯,死亡随时随地都会降临在一个部落、一个民族、一个人的头上,人类与外界抗衡能力薄弱。如何才能在这险恶大环境中生存下去?尽量地生育,这是人类惟一的选择。因而,生育成了人类最大的美德,会生育的女人是有德的,尽职养育子女的丈夫是有德的,人们嘉奖那些为人类、种族、部落、家族、家庭繁衍了后代的人。这种情况即使到了封建社会的末期仍是如此。封建时代人口的多寡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最重要的标志,大量的人口在和平时期可以保证国家税收,战争时期可以保证国家有足够的补充兵源,赢得战场上的胜利。总之,对于这个历史时期的统治阶级乃至人类、国家、民族来说,人力是一切力量的核心,而人力在冷兵器时代以及自然经济状态下,又以人口数量为惟一标志,因此几乎所有封建统治阶级都鼓励民众生育。
当然,此一时期,人类的繁衍行为体现了人类整体求生存的冲动,人类在繁衍上的利益是一致的,为自己繁衍也就是为人类繁衍。从生物冲动的角度讲,生育的冲动是人类最大的本能之一。现代基因学研究已经证实,任何一种基因都有延续和繁衍自己的冲动,人类个体也有这种延续自己的基因的冲动。一个父亲看到自己的儿子像自己就会感到高兴,人们相互间看到对方的子女,会以〃你的儿子真像你〃等作为恭维话。为什么呢?每个人都希望带着自己特征的基因在这个世界上万代不变地遗传下去。正是这种人类个体的延续自己的冲动汇集成了人类总体的延续自己的冲动。当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两种冲动是统一的,也就是说个体的延续冲动和人类的延续冲动是一致的,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个体的延续冲动和人类的总体利益是相冲突的,例如罪犯的延续自己的冲动,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宫刑的刑罚,就是剥夺罪犯生殖的权利,以便使他的某些特征在人类生活中绝迹;更出现过满门抄斩的刑罚,这种刑罚的思路是将和这个罪犯有同样基因的人全部从人类生活中剔除出去,从而彻底地将他的一切特征都从人类中剔除。
不过,从古代史来看,部族、民族之间的战争虽然极端残忍,但是,这种冲突还不是本质性的,并不是一定要彼此抑制对方才能获得生存。特别是在人类遭受自然灾害、战争,人口急剧减少之时,迅速地繁衍后代成为社会的当务之急。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会奖励生育,鼓励民众增加繁殖。例如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为了夺得战争的胜利,在国内鼓励国民生育以加强国力,弥补因战争而造成的人口下降,规定凡〃女子十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娶,其父母俱有罪;孕妇将产,告于官,使医守之;生男赐壶酒一犬,生女赐壶酒一豚;生子三人,官养其二,生子二人,官养其一〃见《东周列国志》第81回,四川文艺出版社,1995。。这是历史上统治者直接操纵婚姻和生育的最典型的范例。
但是,20世纪以来,因为人类过度繁殖,人口爆炸,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出现了倒转,人口膨胀的结果是人们的生活空间、生活资源日益枯竭和狭窄,进而出现了为了掠夺生存空间而进行种族大清洗的事件,某一部分人的生存必须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不生存的基础上。不同个体的、种族的、民族的、文化的人之间的生育冲动出现了互相冲突的局面。当然这是近代以来的事情。第二次世界大战,孤立的第三帝国以日尔曼军国主义精神挑战全世界,希特勒在德国鼓励生育,号召繁育〃优秀〃的雅利安人种,同时禁止雅利安人和犹太人通婚,包括禁止其婚外性关系。(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第8章〃第三帝国的生活〃,世界知识出版社,1979。此一政策的目的就是通过抑制犹太人生育、鼓励雅利安人种的生育而达到压缩犹太人的生存空间,扩大雅利安人的生存空间,让雅利安人种在这个世界上占有更多的份额的目的。
如果假设这个世界的资源是固定的,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越是会生育的民族,人口越是多的民族,理论上这个民族所占有的份额也就越多;越是会生育的家庭,理论上它通过其子女的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