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现代都市的单身群落-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生不逢时吧。这个牢骚我就不在这儿发了,不是有人说再也懒得听我们这些〃老三届〃发牢骚了吗?我真是羡慕现在的年轻小孩子,好像没生出来,世界的一切都为他们安排好了,只等着他们来征服、来享受。难道我们没有奋斗过吗?人不能脱离当时的环境和社会,好像一条鱼,被一张结实的网网住,再怎么挣扎,也破不了那一张网。
我们这个年龄的单身的确是真正的单身,和宗教修行一个样,真正的身体禁欲。不是我的思想观念落后,其实我的思想意识还是很能跟上时代的,还是蛮前进的,但是在性这个问题上,即使不再畏惧社会的压力,也要畏惧发自自己内心的感受。在今天的社会,能够禁锢我的,我想还是只有我自己。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没有选择婚姻,反正和国外的那些真正的意义上的单身贵族不一样,他们的单身生活是他们自愿的、高兴的一个选择。而我当初一直都是想结婚的,一是因为当时社会习俗观念的界定,二是因为自己也有这样的感情要求。我觉得,一个正常的男人和女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有一种和异性相伴终身的愿望,当然我也会有,而且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想。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从年轻到老,我也曾经选择过许多,但是终究没有寻找到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男人。就这么地耽搁了,现在当然是一条心地做一个〃单身贵族〃。其实什么贵族呀,有钱都不敢随便花,留着防老。因为我没有子女,老来只能靠自己。
有人说我是否心理有问题,说爱情这东西,如果一旦降临到头上,怎么挡也挡不住,真到了那一步,人哪里会想着理智解决婚姻问题?他们说那时候嫁鸡嫁狗都会甘心情愿地跟了去,谁像你这么一生老是想着理智的选择?我想想也是,为什么我这一生都没遇见一次天崩地裂、死去活来的感情经历呢?我真的很希望如此。有时候觉得这样生活得很不值。也许,我们那一代人太天真,把情感的事看得过重,所以从年轻到现在,并不觉得有谁值得我轻易地付出,也许就这样才把自己给耽误了。后来年龄稍稍大了,我更是不敢轻易接触性这个问题,不是提倡什么贞洁,其实是我不愿意自己轻易地陷入某一个男人的感情圈子里去。连感情我都要求得这么苛刻,性对我来说更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我读过许多小说,也看到太多社会上的人情世故,我实在不能忍受性轻易地付出后而一无所得的那种痛苦。我也懂得人的本能的需要,也很能够理解这种需要,但是放到我身上就不是那么容易办得到的了。
至于我对婚姻的看法,之前我认为这是人生必由之路,我没做到,是我没做好。现在观念开放了,我的想法自然也有了变化。现在我当然认为婚姻对一个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人活着所应该尽的义务是对整个社会,而不应该是对某一个人。如果成了家,人当然应该对家庭有义务,如果我不愿意成家呢?我想我这一生为这个社会还是做了一些事,应该算得上是有贡献了,没必要非得为这个社会生个孩子。中国的人口已经那么多,单身只要与这个社会无妨害,那么我有什么必要非得去组成一个家庭呢?我认为,多一个家庭就是多一点需要社会承受的负担,比如像抚育和教育孩子,费用多高啊!国家那么穷,老百姓也只挣那么一点,把一个小孩子从小养到大,想想都很可怕(指的是有了家庭和后代之后,个人所尽一切义务以及国家为一个社会人所做的投入)!
理想中的完美(二) 
葛红兵 胡榴明 
采访札记之三地点:南京。采访对象:男,40岁,自由艺术家。
很早就开始交女朋友,好多年了,身边的女人走了一个又来一个,多得我都记不清了。刚开始还是挺认真的,还是想好好地找一个女人过日子,后来不知道是怎么着了,也许是觉得女孩子来得太容易了吧,心想急什么,再等等看,兴许好的还在后面等着呢!那时年轻,挺自傲的,觉得自己凭长相、做的这一行事、经济条件等都不错,再怎么也得找一个天仙似的美女在家搁着。可是看到一个女孩,心里老想着:怎么不如前边的那一个呢?田里挑瓜,越挑越差,就这么着一晃十年过去了。
(谈话间他插叙)那是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的事,在我们那个城市里,搞艺术的,别提有多邪门了!走哪里,女孩子一拨一拨地苍蝇似的叮着,赶都赶不开就这样给惯坏了。哎如今这样的好景可不再喽!
后来几年,一块玩的朋友一个个结婚生子,别提有多热闹了,可是我如今还是光棍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想出门拎起行李箱子就往外走,一回头连一个道别的人也没有。有时候觉得很孤独,譬如生了病,譬如遇上了连日的阴雨,狐朋狗友都忙自己的事去了,好大一个家冷冷清清的,成天也没有一声电话铃响。这时就开始胡思乱想,想着也该娶个老婆进门了,身边有个人知冷知热。但是一走到人家的家里,看见小孩子又哭又闹,两口子一天到晚扯不清的皮,于是赶紧跑回家来对自己说:〃谢天谢地,幸好没结婚。瞧我现在这样多好!
〃〃
采访札记之四地点:北京,某高新技术开发中心。采访对象:女,34岁,工程师。
我希望找一个爱我的同时也是我爱的男人,但是至今没找到。年轻的时候读书,很用功,每次考试都力争第一,从小学到大学。读书的时候也不知道打扮,也没时间看时尚杂志。总之埋着头一条心学习,等到工作了,年龄也大了。读研究生的时候谈过一个,是同学,挺帅的小伙子。有两个女孩都喜欢他,其中就有我。他就这一点不好,对谁都似乎有那意思,弄得我和那女同学相互之间跟仇人似的。实在说那女孩比我漂亮一点,而我比她更聪明一点,最后他要了她,我痛苦了一阵子,到学校图书馆日夜看书,那一段时间我学习的效率特别高。我要求我自己一定要忘掉他,结果我以为我做到了。那男的后来出国,还是把那女的甩了。她和他就差拿结婚证了,校内校外谁都知道,那女同学几乎自杀。当时我有一点兴灾乐祸,心想幸亏当初他没要我,不然今天要死要活的人就会是我了。后来过了好些年,和几个朋友在三里屯的一间酒吧,猛抬头看见对面桌子旁人堆里有一个人,白皮肤黑头发戴眼镜,心里猛地〃格登〃一下,像有东西扯着似的。我呆呆地看了半晌,其实不是他,是一个气质和他有些相似的男孩,比他年轻多了,看着眼熟是因为我记忆最深的是他当年在大学读博的样子。你瞧瞧,本来以为自己已经把这段经历给忘了,其实心里还是没忘。
女人就是这样,爱上一个人得不到,也可以在心里爱他一辈子,没法子的事。
〃宁缺勿滥〃是他们的口头禅。追求完美主义的单身者大抵受过较高的教育,职业状况及经济状况良好,有的人因为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而追求完美的爱情,可以归纳为精神型;有的人因为受到时尚潮流的影响而追求完美的婚姻,可以归为精神物质综合型。他们几乎都有结婚的意愿但是又迟迟未婚,不过从未放弃过希望。自信而自负是他们共同的特征,凡事都期望获得理想的效果,有时过高地估计了自己,不愿脚踏实地地依据主客观现实降低个人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要求。其中有人因此而终身未婚,这一类人在单身者中占的比例不小,我们在采访中已经注意到将他们和那些从心理到行为完全排斥婚姻的单身者区分开来。
独立自信的单身女人(一) 
葛红兵 胡榴明 
〃单身女人〃,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个很时髦的话题,1990年代初期有一部电影名叫《独身女人》,由影星潘虹出演女主角,讲述了单身女人的故事。
调查过上海两家婚介所,尽管他们不愿意公布来婚姻介绍所登记的顾客总人数,但据透露,来此登记的单身男人和单身女人的比例是43%和57%。另外的几组比例数字分别为:北京某大专院校职工人数1 579人,单身男女总人数是173人,单身男女的比例是23%和77%;武汉某企业职工总人数1 907人,其中单身男女总人数是67人,单身男女的比例是29%和71%;南京某街道服务行业在职职工人数95人,单身男女总人数9人,单身男女的比例是44%和56%;广州某新闻单位职员总人数184人,单身男女总人数12人,其中男性3人,女性9人,单身男女的比例为25%和75%。
综合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在城市的单身群落之中,单身男女的比例并不相等,总的来说,单身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