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纪烟云-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大千世界,林林总总,总是千姿百态。就在这寂寞和无奈之中,却也一样酝酿着一些精彩的事情。
清明时节,淫雨靡靡,气候潮湿,发了一次鸡瘟猪瘟,便有许多人家的米缸空了。各个生产队都有好几户贫农要靠返销粮救济。大队把批准了的各生产队的返销粮交由生产队长控制,每五日发一次粮食。各生产队便每五天到大队的粮仓去出粮一次,回来再分给返销户。这样做,虽然是麻烦了些,但能保证缺粮户不会断粮。这是政府对贫下中农的关心。
岭塘大队管粮食的保管和返销的是新上任不久的民兵营长刘古泉。这刘古泉二十多岁年纪,初小文化,生得五短身材,胖墩墩的,细眼大嘴,样子极是憨厚。他原是人民大厦三代讨食的刘麻婆的儿子。公社成立武装部后,要求各大队要成立民兵营,并选一个出身贫苦的青年来担任领导。易天华把大队的青年筛选了三天,最后才定下他来。一则他家庭成分贫农,家境贫苦,出身可靠,自成年以来都在家打牛屁股,二十多岁还未结婚,家里只有一个瞎了眼的老母亲;二则他的瞎眼母亲与自己的老母原来还是同屋姐妹,有些交情。这些年来,刘古泉就是在他的关照下靠返销粮养大成人的。比出身比情分,他是当新干部的最好条件的人选。
这民兵营长本来也无什事好管。农村没有拿枪的敌人,地富反坏份子又管制得像包袱一般的帖服,用不着有专门的兵去对付他们。但既是上面封下来的职位,就得有人去担任而且应有事可做。大队各位干部都在厂场里兼了职,因此,剩下给民兵营长管的事就不多。最后定他分管大队粮仓的粮食保管和防洪护堤,同时,又兼管学校文化教育和大队宣传。此外,大队在墟上办了一间饭店,因粮食与饭店有关,故这饭店也划归他管属,倒也一身几职。不过,这些事情之中,最有点儿意思的也就是管大队的粮食了。谁个缺粮,谁个该享受返销,返销多少,都由他决定,而且,粮食的出入也由他一个人负责。他的裤头上日日挂着一大串钥匙。正是人不可貌相,一个患了几年眼疾,曾经是满目眼屎无人瞧看的靠返销粮养大的农家孩子,靠了表兄书记的关照,虽然连出操的“一、二、一”都还没学过,但几年一过,摇身一变竟当上了乡下民兵的营长干部,并且掌管着粮食大权。这是村里许多想做干部的人都想不到的。
刘古泉虽是文化不高,但一对小眼溜溜的转,头脑极是机灵,并且,敢想敢做,办事极为干练。他已是二十三岁的年龄,该结婚了。对象是河西村的,名叫梅香姑娘,生得水灵灵的甚是可爱。但只因无钱,不敢迎娶。他见过她几次,因见她貌美,怕她变卦,就伺个机会把她睡了。最近见到她,知她腹中已经受孕,故得赶紧操办婚事才行。可他新当上干部,大队又没给什么薪水,母亲又是个瞎子,一时却也想不出生财的办法来。
正是天无绝人之路。一天,他刚把仓库的门锁上,便见易凌胜老表与几个生产队的干部都挑着箩筐前来分返销粮,眼珠一转,心里便有了打算。他假说现在赶着要去开会,今天没有时间,叫大家明天下午再来办理。但私下里却拉了老表一把,约他可在明天吃了中午饭后就来等候。
第二天午饭后,天气闷热,人们都在家里歇息。易凌胜挑上一担空箩,如约来到大队的粮食仓库。他之所以亲自到大队粮仓去出粮,一半还是为了黄寡妇。这黄寡妇最近常在夜里撒娇,说是患了风湿的毛病,筋骨酸软,不能下水干农田的活计,因此,一直在家里歇着,恐怕连吊口粮的钱也做不够。她说,返销粮是不用钱的,不吃白不吃,叫易凌胜也给她争取一份。
“老表吃过饭啦?”刘古泉正坐在门口等待他。
“吃过了,有劳表叔久等罗!”易凌胜满脸笑容的放下担子,鼻子吼了一下,递过一支香烟去。
“批条拿来看看。”刘古泉道。
“一共是三户人的,共五十斤。”易凌胜把条子递了过去。
刘古泉接了条子,看过后,便把仓库门打开。只见他迅速把两个箩筐都差不多装满了谷子,又叫易凌胜帮手抬到称上去称一称,再放了下来,小声地说:
“一共是一百斤,你赶快挑走吧!”
“这是十天的粮么?”易凌胜有点儿不解的问道。
“五天的,你挑回去,有多的就二一添作五!”刘古泉不动声色的说道。说完,他又踏出门来向外张望了一下。
“快走吧,趁外面没有人!”他闪了闪小眼睛,催促道。
易凌胜是个话头醒尾的人。他平时一肚子计谋。但却没有想到今天的际遇,竟是如此的突然和令人兴奋。原来,这小表叔约他一人来出粮正是要避开众人的耳目搞“二一添作五”哩,真是青出于蓝,后生可畏!叔叔易天华培养的干部一开始就比他强。他立即心照,赶忙喏喏连声,三步两脚的把谷子挑出门外。
外面,炙肤的太阳正吹吹地在吐着火气,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易凌胜一刻也不敢停留,他把这一担谷子悄悄的挑回到自己的家里去了。自此,表叔侄两个或明或暗,常干此勾当。这谷子就是银钱,易凌胜想法把它卖了,得来的钱对半均分,倒也十分的写意。但毕竟彼此还是表亲关系,不敢来往得太频密,以免隔窗有眼,隔墙有耳。刘古泉似乎初生牛犊不怕虎,易凌胜却是有过教训的。且一个人肩挑有限,卖粮分到的钱只能供刘古泉够买布票和剪花布给未过门的老婆做衣服用,始终成不了气候。
刘古泉见表叔做事拘谨,倒也不敢过望。但眼见着偌大的一个仓库,偌多的金灿灿稻谷,全部都由自己包收包出,自己却得不了多大的份儿,就像乞丐见到了金山却无法开挖一般,心里火烧火燎般的难受。一日,又见公社粮所派鸡公车运输队来运粮食,他验过批条,知道这是秋收时侯大队粮仓代收的公余粮和“超产粮”转运。算计一下,每天上下午各运一趟,第一批粮食总共需要三天的功夫,心里便有了主意。
第四天的上午,鸡公车队又运了一趟。但这趟粮食没有运到六里外位于墟东岭上的公社的粮仓去,而是运到墟尾的一间饭店后面的仓库里去了。
运这趟粮食的也不是石陂公社粮所的运输队,而是附近圩上的鸡公车搬运队。他们也经常要为一些单位和饭店运些货物或粮食什么的,所以,做起事来很是麻利和熟落。
人们只知道,公社来的鸡公车队运大队的公余粮,运了几天也还没有运完呢。民兵营长刘古泉一个人管着粮食出入,还亲自押送到公社去,工作十分的负责任!
不久,刘古泉就娶老婆了。那天,他也请了好几张桌的亲戚,席面也挺排场,出桌的料子也挺真。去赴席的大婶说,一只鱼丸跌落地都能跳起半尺来高!又听说,迎亲的时候,他送给婆家单车、手表和收音机。这三样会转的东西,是当时最时髦最新式的礼物。老婆见了,喜上眉梢;外父外母见了,笑得合不拢嘴;乡邻见了,羡慕得啧啧称赞。
又不久,刘古泉的外母家里大搞副业,在屋岭背新搭的茅房里养了两只母猪和许多鸡鸭。人们常见梅香的妹子到墟上的一间饭店去担馊水,却没有人知觉她家里养了多少家禽和牲畜。直到卖猪仔和卖大鸡肥鸭的时候,人们见她家里三日赴三墟,三鸟和猪仔卖了一批又一批,赚的钱如猪笼入水,才知道原来这梅香姑娘嫁的老公是个管饭店的大队干部。他支持她婆家搞副业发了。这梅香姑娘今非昔比,只见她戴着手表,骑着“飞鸽”,常常婆家夫家两头走,又常常搭着夫婿到城里去看大戏。正像大戏上唱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那般,夫妻有说不尽的恩爱和甜蜜。
俗语有话,日求三餐,夜求一宿,这做工糊口和赚钱致富都是人之常情。自统购统销和高级社公社化十多年来,样样事情公家统着,百业萧条,半饥不饱,求吃饱饭就是第一大事;现在自由市场开放,政策允许发展社队工副业,私人和集体都可以做一点儿生意,钱财物件有了流通,拉紧了的绳索有点儿松动,就不但有些人想吃饱,而且有条件吃荤的人又想吃荤。干部和社员,大家都要吃饭睡觉。虽然是集体经济的管辖,并都在大队生产队里过日子,但各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本事不同,谋生方法也不同,各人各家吃粥吃饭或吃荤吃素也就不同。这可不是共同富裕所管得了的事。岭塘大队青年刘古泉靠粮吃粮,成家立业,发财致富,夫妻恩爱有加。他新当上干部半年,打个滚儿摇身一变,穿的麻布就变成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