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为死囚写遗书-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厂出现在他们眼前。接下来的事情使田林更感奇怪,几位守候在工厂大门边的人员,在查验了申老板递过去的一个什么证件后,竟然齐刷刷地站成一排,给申老板敬了一个礼。田林的头皮又一次发麻,我的妈呀,难道申老板是什么大军官? 
小车开到厂区的一处制高点停下来,申老板将田林拉下车,将他推到身前,伸出手在他前方平行着划了一个半圆,说道:“小兄弟,看看这一片开发区。” 
从小到大,田林还从来没看到过这样的工厂:那些用红砖在半山腰砌成的围墙仿佛像万里长城一样从这个山头骑到那个山头,围墙里一幢接一幢的厂房像排队一样排列开去。在城里,抑或说在当今社会,占地面积如此之大的工厂,得花多少钱才能办到?奇怪的是,在宽广的厂区内,除了丛深的杂草和起起落落的鸟儿,竟然看不到一个人影。 
申老板是这样给田林解释的:我们国家在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曾经有过一段非常特殊的三线建设时期。在该特定的时期内,沿海和大都市的军工企业尽量往中、西部地区迁移,大多数的军工厂都以后人不可思议的不计任何成本地迁往荒凉、偏僻的群山之中,当时,有一句很流行的政治口号,叫作“备战、备荒、为人民”。为了保密,当年,这些特殊的工厂是没有厂名的,全部是以××号信箱作为代号,工厂内部的分支机构则叫作××信箱×号 分箱。   
安得广厦:层层“转”运(5)   
申老板说:“像这片兵工厂——对了,应该叫信箱,从建厂到现在,一天生产都没真正搞过。历史遗留问题啊!” 
按申老板的说法:因这片可以建成一座小城镇的厂区属于军队,中央决定将这里改造成一座特殊的小城,不仅小城特殊,将来小城镇的居民也很特殊,中国西部那些生活在核试验场周围的居民,将部分地迁移到这里。 
“小兄弟,”申老板一只手搭到田林的肩上,另一只手做着早先那个平行划半圆的动作,“先将这些厂房炸掉,然后再新建居民楼。你想想看,工程量有多大?一张一张的钞票该铺多远?” 
田林闭上眼睛想了一下,似乎一座灯火辉煌的小城就在眼前。天哪,申老板的手里有一座小城的发包工程。他睁开眼,一把捧住申老板的手,兴奋起来:“申大哥,你当……兰姐当……我又当……”他猛然想起先前申老板说的信箱捡钱的话,于是问道,“我们该如何捡这些钱?” 
申老板望着田林,说道:“小兄弟,我说过要报答你的,”顿了顿,“我已经安排好了,到时候,你只管在这些信箱里捡钱吧。” 
3 信箱“转”运 
若干年前,这本书的作者欢镜听曾经是一家建筑公司较为优秀的民用建筑预(结)算技术员。大凡建筑行业里面的人都明白,懂预(结)算就会施工(俗称包工头),而许多包工头却不懂预(结)算。外行的结果,类同于银行行长不认识美元或英镑。因为有了一点小小的本事,便有许多包工头主动找上门来请我替他们施工;又因为我对许多包工头的印象太恶劣,所以,在施工了几幢房屋后,便退避三舍,对包工头们敬而远之起来,到现在,我都不明白:一个连美元、英镑都分不清的人,为什么会当上外资银行的行长? 
——以上这段题外话,算是对本篇故事上文与下文的补充。 
1994年7月上旬的一天,一辆接一辆各种档次的小汽车首尾相连地奔驰在沉寂了许多年的那条山区水泥公路上,近百家本地和外地的建筑公司的负责人怀抱着资料袋兴奋地钻进××号信箱大门。 
他们都是奔着年纪轻轻、刚刑满释放不久的田林来的——准确地说:是田林的一个电话就将他们召唤进了信箱。 
前文说过,关于田林坐牢“坐”到财神爷、手里有许多转包工程的传闻早已被众多等米下锅的包工头们传来传去,炒得神秘起来。当然,他们感到神秘的并非是田林,包工头们从头至脚就没有真正瞧上过这位“小崽儿”,不过是借他这架梯子攀上那位身份不仅复杂而且特殊的申大老板而已。问题在于,重情重义的申老板摆明了架子要报答“小崽儿”田林,提携他一把,因此,无论众多的包工头们愿意与否,工程却只能从田林手中转包出来,这是彼此心照不宣的秘密。同样地,按建筑行业里彼此心照不宣的行规,双方一旦达成交易,在正式履行合约前,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的信息费是提前用现金支付的。 
“工程吹风会”是在一幢三楼一底的办公室里进行的,该办公室原是“信箱”的办公楼,现在则成了“中国三线建设投资发展公司巴蜀移民新村工程项目指挥部”办公所在地。 
这一天,似乎天空上的阳光都显得格外特殊。当那些各色包工头们的小车一排排地停到办公楼前的广场上时,他们既惊喜又忐忑地受到了军人礼遇:每一辆小车刚一停下来,便有一位“准军人”立刻迎上前,先给他们立正、敬礼,然后动作快速地打开车门,将激动不安的包工头们引进会议室。为什么说这些人是“准军人”呢?他们虽然做着军人的动作,但服装却是没有任何标志的军服。 
其中一位包工头卷起一只手掌对紧贴在身边的女秘书谐谑地说道:“格老子,当了一回首长。” 
就在这天上午,挤满会议室的包工头们终于见到了传说中身份很特殊、很复杂的申大老板。 
今天的申大老板与女秘书兰小姐同样的一身“准军人”装束,显得干净利索。在经过一阵必不可少的客套程序后,兰小姐将几位穿着中山服的北京客人领到主席台上就座,每一位北京客人面前都立着一块使众多的包工头们眼球发热的××部、××委的小牌子。不仅如此,使包工头们眼睛发红的是,年纪轻轻的田林也居然奇迹般地像一根嫩笋子一样插到一丛老竹林中。   
安得广厦:层层“转”运(6)   
望着埋头坐在主席台末尾的田林,包工头在一阵窃窃私语后,马上联想到“牢中结缘”的传说,似乎终于找到了他坐主席台的理由。 
“狗日的,”其中一位包工头悄悄地对另一位包工头说,“该他龟儿子发大财。” 
如同我们参加的绝大多数会议一样,在申老板的主持下,会议严格地按照主席台上就座的“嘉宾”级别高低进行着先后次序的发言。每位“嘉宾”的发言看似散漫,却无不围绕着“移民新村”这个中心转来转去。 
其中,只有一位年近六旬的北京客人在发言时,一不小心泄漏了军机,他一只手指着申老板,另一只手指着窗外大片的厂房,动情地说道:“当年,我给他的父亲当警卫员时,这个厂址是老首长亲自选定的呀。”他一脸的皱纹似乎都在痛苦地颤动着,“没想到,父亲当初造厂房,儿子今朝炸厂房。我心痛啊!” 
另一位北京客人接口道:“话不能这样子讲,老首长当初造厂房,是正确的;儿子今天炸厂房,也是正确的,都是服从国家的需要嘛。何况,儿子还要负责兴建一座新城,几十亿的资金从他手中流过。我高兴啊!” 
直到这时,包工头们不仅明白了这里将新崛起一座移民新村,将增添若干来自中国西部核试验基地周围的兄弟姐妹,他们还若隐若现地窥视到了申老板的背景。 
然而,拥有如此背景的申老板怎么会关押进地方上的小小看守所?这个问号刚一冒出来,答案立刻就有了:正因为小小看守所不了解情况,才有了田林在狱中的英雄举动和通风报信,也就有了出狱后的申老板的报恩故事。 
临近中午,一辆豪华大巴驶到办公楼前,兰小姐将北京客人们一一扶上车去。 
他们要回北京去了。 
临分手时,那位给老首长做过警卫员的老头当着众多包工头的面毫不留情地“训”着申老板:“移民新村如果没有搞好,我饶不了你。” 
“是是是,我一定搞好,一定搞好。”申老板双手捧起那位老头的手,却将脸调向满屋子的包工头们,大声问道,“弟兄们,移民新村能不能搞好,就看你们的了。你们有没有信心建设好移民新村?” 
在一瞬间的迟疑后,平时万众万条心的包工头们这一次居然异口同声地答道:“有信心。” 
许多包工头还想吼出一句心里话:转包点工程给我做。 
送走北京客人后,兰小姐指挥着几个“准军人”抬来了几大箩筐白面馒头。 
申老板对大家解释道:“我从小在军营里长大,艰苦惯了。我现在虽然掌握着几十亿建设资金,但那是国家的钱,用于建设移民新村的。请大家谅解,我今天中午只能请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