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综琼瑶_红楼]历史要拐弯by绯色矢车菊-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年秋收时总有大量去年的陈米被运到回疆、西藏、大小金川等不适宜种植粮食的地方,救济当地百姓,一起被送到那里去的还有中原先进的技术,和治理一方多年、经验老到的官员,使当地逐渐富裕,百姓安乐。
  皇帝对治河的重视也日见成效,黄河乖巧的流淌在河道里,多年不曾泛滥。
  他还通过一系列的方式裁剪无用官员,大力鼓励学子们专精自己擅长的功课,即使科举拿不到好成绩,只要在国家需要的方面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就能破格录取,在合适的地方一展所长。
  不仅如此,他还要求相同职能的官员定期举行聚会,交流工作经验,或将自己的经验看法总结出来,如果适用性很强,就会由朝廷出钱印制,发放给其他官员。
  除了前朝焕然一新,大家都积极踊跃表现外,商人也大多抛掉了千百年来道德观念给予他们的‘无奸不商、商人低贱’的看法。他们的地位提高了不少,到处都能看到商家捐款建造的小学馆、医馆,每每某地发生灾难,全国各地的商人都会主动筹措钱粮,帮助当地百姓渡过难关。
  商人们能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仅为了一个‘积善之家’的牌匾,更为了家人和后世子孙能得到百姓尊重。
  有马背上的战神海兰察,海战名将福灵安,及其他众多各有擅长的将领,大清的版图正在逐年增大,陆续有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浩罕、哈萨克等地,颇有忽必烈当年给欧洲造成恐慌的趋向。
  尤其是延昌二十年春,永珏陛下御驾亲征收回了墙头草外蒙和西伯利亚的大片土地,与迁居东欧的沙俄签订国书,立下碑文更正边界,一下子震慑了许多西方国家,清朝真正实现了历代帝王所筹谋的‘天。朝上国’的梦想。
  这其中,和亲车臣部的布耶楚克和她的娘子军做出了卓越贡献。
  更有欧洲皇族主动联姻,派出皇室最英俊的王子不远万里来到东方,带着大量闪瞎人眼的钻石珠宝象牙黄金,只为求娶一个像车臣汗王妃、和硕庄平公主那样既聪慧又端庄,美貌与实力并济,上马能战,下马能治,骑得了骏马,打得过流氓的出色女性。
  永珏所坚持的全方面女儿培养计划终于在海外打出了名声,大清公主成为各国皇室心中好妻子的不二人选。 比如精通四门外语,画的一手漂亮油画,讲起话来连自己人都能被玩晕的皇五女果西楚喀,就被永珏封为固伦庄穆公主,嫁给了匈牙利皇室第一继承人阿比盖尔。
  早在大清攻下朝鲜半岛时,皇四女尼楚贺就请求和亲前高丽皇族李家,为了给自己母妃和懦弱的弟弟争取一份支持,也为了维护大清边疆稳定。
  永珏斟酌再三,碰巧万寿节李氏来朝贺,求娶公主,态度极为诚恳,又许下绝不纳妾的承诺,永珏这才答应,封女儿为和硕庄宪公主,下嫁前朝鲜国王,如今的仁孝亲王李曦之子李济河。
  皇七女雅尔檀在淑妃的坚持下受封和硕庄荣公主,嫁给了淑妃兄长的儿子,外蒙土谢图汗部世子喀达喇库。
  皇六女宁楚格则是众多姐妹里少数留在京城的女儿,受封和硕庄懿公主,下嫁延昌十九年科举状元杨思齐,一个云南白族的少年郎,引起了大量争议,却真正让百姓打心底里相信皇帝说过的‘天下百姓都是朕的儿女,不分民族不分地域’并不是一句空话。
  当然,这个公主老婆是杨思齐自己看上,金榜题名后当场求婚的。
  准太子绵惇的姐姐,皇八女嘎鲁玳被陛下许给了自己看着长大的养子阿尔萨兰,众人不由安安羡慕富察家,明瑞人走了,可他的家族永远被陛下护着。
  这不,有一个娶了未来皇帝亲姐姐的族长,富察家又是一朝兴盛。
  至于皇九女齐布松敖……
  自从绵忻绵恒兄弟离开了京城,昭贵妃母女三人的地位就日益尴尬,不少生了皇子的低位嫔妃竟然起了歹毒的心思,妄想取而代之,幸好被永珏及时发现迅速制止,不但打杀了一批奴才,好些贵人答应失宠,连皇后都挨了训。
  永珏思量再三,将齐布松敖受封和硕端恪公主,许给了康雍乾延四朝元老张廷玉的曾孙,延昌十八年科举探花张之敬。
  张廷玉门生遍天下,可以称之为汉官之首,公主下嫁不仅是为了满汉一家亲的承诺,更是为了张家清正中和,名士辈出的良好教养。 
  当然,齐布松敖也是一位配得上探花郎的出色公主,大家闺秀与江南才女的完美结合。
  话说自从当年大女儿险些没人要的事件发生后,永珏陛下就被昭贵妃娘娘严令禁止参与小女儿的培养中去……
  咳咳,为陛下点蜡。
  回归正题,此事以林若茵晋封皇贵妃而告终,有一文一武两大名门女婿做后盾,估计再也没有人敢小看翊坤宫了。
  玉贵人佟佳氏生的第十女瑚图玲阿,受封和硕端悫公主,指给漠北蒙古厄鲁特亲王世子敦多布多尔济。
  剩下几个女儿年纪还小,暂未指婚,不过已经被众多盼望儿媳的贵妇们盯上。
  延昌二十四年夏天的一次大朝会上,有多位大臣联名上疏,以皇帝开疆拓土、功在社稷为由,请永珏东巡,泰山封禅。
  说实话,永珏对此持可有可无的态度。
  谁让当初他登基的时候,孔家拒绝派嫡支子弟来京城参加大典呢?
  当初叫你们来你们不来,现在你们求朕去朕也不想去!哼╭(╯^╰)╮
  其实某人在某方面还是很好的继承了爱新觉罗家的毛病。
  当然啦,官员和百姓可不这么想。
  泰山封禅,在历朝历代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五经通义 》曰:“ 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似乎纯粹出于政治目的,表示帝受王命于天;向天告太平,对上天佑护之功表示答谢,同时要报告帝王的政绩,表示其作为。
  夏商周至今为止,中华上下五千年,只有寥寥十二位皇帝完成过此举,都是如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等文治武功十分杰出的英明帝王。
  最后永珏还是同意了去泰山,好歹也得让历朝历代帝王都瞧瞧英明神武的朕!
  对于孔家派衍圣公孔昭焕全程陪同的行为,永珏假笑着表示感谢。
  “衍圣公客气了,能得万世师表孔家的赞赏,真乃人生一大幸事。”
  孔昭焕嘴里发苦,他知道皇帝很介怀当初的事,只可惜那时他还不是衍圣公,无法左右孔家对那件事的态度。
  只说是人生幸事,而非朕之幸事,是在拐弯抹角的表明,爱新觉罗·永珏是坐拥天下造福苍生的一代明君,即使得不到孔家承认,也依然如此。
  孔昭焕暗中叹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孔家被历朝历代的君主捧得太高,早已忘乎所以,殊不知帝王尊重的不是孔家,而是念儒学长大的天下学子。
  几日后,隆重的封禅大典举行。
  永珏身着明黄色龙袍,挎着宝剑,一步步登上了高台,举目四望,一片寂寥。
  他突然觉得有点冷。
  这次东巡,两个情人都没来。
  由于常年征战沙场,不败战神海兰察积劳成疾,卧病在床。
  而林睿旸也是,身为吏部尚书的他不仅要操心朝政,还要兼顾皇帝的身体,防治他再次病倒,结果临行前倒下的人却成了他自己。
  两人的病情来势汹汹,要不是东巡早已筹备好,永珏都不打算来了。
  “高处不胜寒…”望着眼前景色,陛下幽幽长叹。
  绵惇非嫡长,又有资质相差不多的皇子心中不服,在朝中拉帮结派,一心要让毓庆宫换个主人。
  诸子夺嫡,后宫妃嫔各出奇招,朝堂硝烟弥漫,他高坐龙椅之上,冷冷的看着他们上蹿下跳,一举一动都清清楚楚。
  谁有野心,谁被利用,谁隐藏在暗处,他看的分明。
  永珏突然觉得当年的自己很可笑,皇伯父,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的狼子野心吗?
  还是选择了默许?
  没由来的,一股悲怆涌上心头。
  妻妾更看重子嗣家族,臣子们要的是重权在握名留青史,两个情人将不久于人世,而这片他付出了无数心血的天下终究要留给子孙,到最后,属于爱新觉罗·永珏的还剩下什么呢?
  当年的康熙也是这样么?
  逐渐老去的帝王面对正当盛年对龙椅虎视眈眈的儿子们,除了拼命抓紧手中的权力,又能怎么办?
  都是天家皇子难做,又有多少人看到了皇帝的艰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