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现代经济-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熵增和熵减都可能具有价值,布瓦索就很自然地得出一个新的假想:何不将经济学的起点门槛降低,将熵减包括进来?布瓦索的这种思路,十分像弗洛伊德:既然精神病这种现象用意识解释不通,何不降低心理学门槛扩大到潜意识分析?“经济学的弗洛伊德”波兰尼实际上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哈耶克也想到了,可惜没有系统化。只有布瓦索抓住这个想法不放,将其用在了经济学体系的修正上。
  布瓦索以“扩散”与“未扩散”,“已编码”与“未编码”,“抽象”与“具体”这三对矛盾为三维,建立了一个以信息还原为基础的经济分析框架。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将布瓦索的模型与我们的公理模型联系起来:在这个框架中,“扩散”与“未扩散”这一维度,相当于世界二中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维度;“抽象”与“具体”这一维度,相当于世界二中抽象价值与具体价值的维度,即品种维度①。其中,扩散、抽象维度相当于理性化的X,未扩散、具体维度相当于后现代的K域。这一划分本身,已明确定位了后现代的问题域。②
  布瓦索将“已编码”与“未编码”这个信息维度纳入制度分析,在建立后现代制度的表征系统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没有范式维度的相对独立,就不能在能指表述上占据主动。
  文化、符号与权力
  后现代制度理论的一个独特之处是,建立了一套与理性资本方向相反、基于实践意志的文化资本的权力分析话语。
  布尔迪厄关于“象征性权力”的理论最有代表性,见于《言语意味着什么—语言交换的经济》。
  布尔迪厄关注规则的规则,发现在符号维度(世界三)中存在着权力意志,这是一种把事物变成“真实”的意志。统治者通过控制媒体、文化系统,不断把符号世界变成统治意志的对象化表征。这种权力有几个不同于理性制度的特点:第一,它是意志的、意向的,不同于理性的认识性;第二,它通过符号来表征,而不像理性制度在世界二中存在(虽然理性制度也寻求在世界三中表征自己)。
  如果说布尔迪厄主要关注的“象征性权力”还只是象征性与权力的外在结合(因为统治者的权力本身还是集中模式的—是现代性的),解构主义者如福柯、德里达、巴特(“作者死了”)、德勒兹(“无器官的身体”)等,则在梅洛–庞蒂的方向上用身体对抗权力,或者说把身体当做一种权力,走向了相对主义。
  解构的后现代主义,在制度上导向无政府主义和“无企业”主义(如果有的话),但解构制度本身也是一种制度,只不过元规则变成了解构本身。然而在这个方面,后现代主义忽然失去了动力,回答不上来解构之后到底要建构什么的问题,显得为解构而解构。这是后现代主义常被人诟病的主要之点。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学者脱离了企业和政府实践的实际,而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实践却在另外的能指系统中,比后现代主义者更有建设性地解决了“解构之后”的问题,成为建构的后现代实践,他们的方向是转向了语义网络。
  斯图尔特?霍尔在《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中对于表征权力在符号体系中的制度化,也有深刻的见解。
  在解构的后现代主义者那里,象征性权力不再属于统治者(X点),而离散到社会网络的块茎(K域网络节点)上,以身体和欲望作为出发点,以否定文本为形式,建立起解构的后现代制度的意义表达逻辑。

第六章 后现代经济——制度(13)
斯图尔特?霍尔的分析重点是能指体系本身,他称之为“表征系统”,讲的是后现代的制度,不光是在规则上何以可能,而且是在形式上何以可能。在《表征的运作》中,斯图尔特?霍尔开宗明义地指出,“表征是通过语言生产意义”,是“你赋予事物以意义的方法”。①
  福柯的制度论:话语、权力与知识
  福柯的制度论值得特别提出来讨论。这是因为,在后现代学者中,福柯特别重视从制度角度研究权力话语。对于话语和表征,如果说布尔迪厄关注的重心在权力和资本,那么可以说福柯关注的重心就在制度。
  福柯非常清醒地将制度进行了问题域的划分。对福柯来说,权力并不“以一种链的形式起作用”(相当于说不是以X的轨迹,即理性的方式起作用),权力是循环的。它从不被一个(如X点那样的)中心所垄断。它“经由一个网状组织被配置和行使”,这个网就相当于K域网络。它并不是朝下发射的,即不出自一个来源也不出自一个地方。就是说,权力不是从X点向下面的K域发射,而是渗透于K域网络的每个节点权力关系,渗入社会存在各个层次,并因此被发现在社会生活的每个地方都在运作。②制度无非就是这个分布式的权力网络的运行规则,这种制度显然是后现代意义上的制度。
  福柯的另一个思想是权力与表征(世界三的符号)的关系。在这点上,他与布尔迪厄的思想相近,都是认为权力的信息存在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它不光是世界二中现实权力的能指,而且这种能指本身正在变成信息化的所指。制造出真实,并且成为行为。这种以世界三为依托存在的权力,把意义权力化,把权力意义化,演变成为一种新的现实,一种甚至没有世界二的直接所指的新现实。它同世界二的权力及其能指一起,将整个世界笼罩在知识权力之下。
  福柯认为,与权力相关联的知识,有权使其自身真实。一旦被应用于现实世界,就会“变成真实的”。虚构的事实由于与权力相结合而成为比真实“更加真实”的事实,具有对于实践和行为的控制力。福柯后期特别关心知识如何通过特殊制度而运作,这种制度无处不在地规范人的行为。“既不存在离开某个知识领域的相互关联的结构的权力关系,也不存在任何不同时预想和构造各种权力关系的知识。”①福柯将知识与制度结构完全一体化了。
  在《规训与惩罚》中,福柯提供了一个后现代制度分析的范本。福柯通过观察法国规训和惩罚罪犯的体系,研究了一种非正式、非理性形式化的,存在于K域的全方位的,体现于符号、话语和行为中的制度,这种制度用来进行个性化的惩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话语构成体接受权力规定的各种规范。福柯将肉体置于权力/知识场的中心,因为肉体一定是存在于K域的(在X点上没有肉体的存在),一定存在于节点(肉体是最形而下的,是必须由每个人“亲自”拥有的)。
  福柯的制度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后现代制度如何可能的非常现实的描述。对于怀疑后现代制度是否现实地存在、认为是理论虚构的人,具有很好的释疑解惑的作用。
  从表征的角度看,沙尔科的学术“秀”,是话语权力制造出的真实。无论女病人的歇斯底里症是被诱导还是表演,都笼罩在沙尔科有意营造的话语权力之下。
  沙尔科的“实地真人演示”证明了福柯说的,与权力相关联的知识,有权使其自身真实;一旦被应用于现实世界,就会“变成真实的”。虚构的事实,由于与权力相结合,而成为比真实“更加真实”的事实,具有对于实践和行为的控制力。
  

第七章 后现代经济——福利(1)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对福利论来说,这意味着一元化的有钱意义上的福利“烟消云散”为多元化的幸福意义上的福利。
  当坚固的世贸大厦在恐怖主义分子的一击之下烟消云散后,美国人的有钱再也不是快乐的有效保障了。恐怖主义不能降低美国的总效用,却可以降低美国的总福利。
  在互联网上,中国、印度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在没钱的状态下,不分日夜地享受游戏的快乐。
  日本兴起了继明治维新之后又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将国民酷总值—福利碎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
  在后现代状态中,福利多元化为碎片。
  后现代主义让我们发现,还可以思考“让世界恢复坚固”的反问题:网络中的个性化何以可能?具体来说,多元化、碎片化的福利何以可能?
  互联网实践中的福利问题
  迪努、毕山诺、若季妮的多元价值选择
  安娜帕娜想用同一笔钱,雇用三个失业工人中的一个。雇用哪一个,才能让这笔钱对穷人帮助最大呢?迪努最穷,看来应该雇他,才能让这笔钱用得其所。但是,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