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大王牌军-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营战士捉到一名日军中佐,不料,他却抢先把战刀插进自己的腹部,临死前,他挣扎着说:“八路狡猾狡猾的,我们上了当。”
  这次伏击又取得极大的胜利,缴获的战利品整整搬了一天。772团几乎都变成了“日本兵”:都是黄呢大衣、钢盔、皮鞋、新枪,漫山遍野都是日军的高头战马,缴获的干粮罐头386旅吃了整整一个月。

8。三次设伏七亘村(3)
386旅又一次设伏,完全解脱了旧关的危局,旧关被围的国民党守军曾万钟第3军和陕军武士敏169师都获救了。
  战后,大家千思百想,还是不明白刘师长怎么料定挨打的日军还会再来?
  王近山穿着鬼子的黄呢大衣来到了旅长陈赓处,问道:“旅长,刘师长哪这么牛呀?他莫不是诸葛亮?怎么就能料定鬼子又会到长生口中我们的伏击呢?”
  “是呀!我开始也不明白。其实,刘师长在第一次伏击日军后就判断七亘村仍是日军以后进军的必经之路,所以决定再次在此设伏。”
  “那他怎么就知道这是鬼子的必经之路呢?”
  “七亘村是日军向娘子关运输物质和增兵的必经道路。正太路西段的日军向东运动,娘子关右翼的日军也继续向旧关抄袭。这很清楚了,日军急于要打通正太路,从背后威胁太原。据此,刘师长判断日军进军定会再经过七亘村。因为舍此别无通道。另外,日军作战以来,屡次得胜,骄横得很,不会理睬一些小损失。因此,鬼子肯定会再从七亘村经过。所以刘师长断然决定在同一地点重复设伏。”
  “啊——!”王近山恍然大悟。
  但是,出逃的日军还有个疑惑,明明看见八路军撤退怎么又没走呢?原来,为了迷惑日军,当日军派兵到七亘村来收尸时,刘伯承让772团主力当着日军的面佯装撤退,造成七亘村无兵把守的假象。实际上772团3营绕了一圈又返了回来,然后埋伏在七亘村西改道庙公路南侧山地里。
  虽然兵不厌诈,但是两次在同一地点重复设伏,这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没有,刘伯承的“七亘村伏击战”后来被英国一位军事学家列为“世界经典百战”之一。
  (3)
  过了几个月之后,1938年2月,772团又回到了最初活动的晋南地区。
  “这里是我们常打胜仗的地方呀!”战士们一踏上这熟悉的土地,都高兴地叫嚷着。772团一到达娘子关,师部很快又来了命令。在命令中,刘伯承要求772团再次伏击日军,并且把设伏的作战地点也给他们指定了——仍然是井陉与旧关之间的七亘村——772团前两次设伏的地点。
  照样,这一次伏击战又是前两次的翻版,并且又成功了。
  但是,在前两次伏击战中,由于日军死不投降,772团连一个俘虏都没有抓着,只是获得了许多的战利品,这不能不说是留下了一个莫大的遗憾。在这次伏击战中,他们终于弥补了这个遗憾。一位名叫荒井丰吉的日军少佐做了772团的俘虏,他也因此成为772团抗战以来捉到的第一个日军俘虏。
  荒井丰吉少佐在战斗中右肩被772团战士的矛子刺伤了,才被活捉的。
  战后,有战士们戏弄地问他:“你对于我们的部队有些什么感想呀?”
  “别的还不敢说,”他回答:“你们的武器配备好,长剑厉害。”
  他所说的长剑就是八路军使用的矛子。
  他殊不知772团是因为刺刀数量不足,冲锋起来才用一些矛子。这个过时的800年前中国就有的旧式武器竟然在日军俘虏眼中成为了最先进的武器。战士们忍不住哈哈大笑。
  因为荒井丰吉少佐是772团第一次捉到的日军俘虏,他因此也享受到了772团的相当优待,他的伤还没有好,团长叶焕成亲自找了一头毛驴给他骑。这个荒井丰吉倒是一个有趣的人,开始时他吓得要死,一连几天都是脸色苍白,说话就打哆嗦,可过了几天后,他又倒很悠然了。跟着部队行走的时候,有一次,他从毛驴上忽然摔了下来。
  敌工工作干事问他:“怎么啦?”
  他回答说:“一侧就跌下来了,我想叫一条腿休息一下。”
  他幽默的一席话把战士们说得哈哈大笑。
  

9。刘伯承的伏击战总离不开(1)
陈赓和772团
  刘伯承的伏击战,被日军称之为“典型的游击战”,但是,他们对他的伏击战却怎么也防不胜防,一次又一次中了他的伏击,以至于一听到刘伯承的名字,就吓得脸色大变。
  有趣的是,刘伯承打伏击战总是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陈赓;并且,他还离不开一个部队,那就是772团。
  (1)
  进攻晋南的日军108师团从河北邯郸“打”到山西临汾,一路出击,却从没有“败”过。为此,他们“雄心勃勃”,准备南渡黄河,去进攻西安和陕甘宁边区。
  对于这伙猖狂日本兵,刘伯承决定让他们尝尝八路军的厉害,“伏击”他们一次。伏击的地点,他就选定了潞城东北的神头岭。
  这次伏击战,刘伯承计策先引蛇出洞,袭击日军占领的重镇黎城,吸引潞城之敌来援,然后,在神头村伏击歼灭援敌。
  一天拂晓,黎城城外突然枪声大作,八路军129师来攻城了。几分钟后,驻在潞城和涉县的日军就接到了黎城日军108师团长崎良十万火急的求援急电,立即从东、西两个方向向黎城驰援。与此同时,驻守黎城的日军在崎良的率领下也“主动”打出城,进行出击。
  一切按照刘伯承的设想进行。
  可是,一出城,隐约发现刘伯承带着386旅来到了前面一个叫神头岭的地方,崎良是日军中很有作战经验的将领,他立即意识到可能有中伏的危险,随即撤兵缩回了黎城。
  后撤时,他还焦急不安地给从潞城“驰援”的日军108师团辎重部队中队长世尾发去急电:
  此部队即由著名的刘伯承带领。此人心深刻,用兵精熟,估计我部难以支撑到午时。故希你部及林清部速来救援。然以刘之计谋百出,须防其在神头岭伏击。
  林清是涉县“驰援”的16师团辎重部队中队长。谁知一路“胜利进军”的世尾和林清,哪把崎良的警示放在眼里?两人看到电报后,相互嘲笑起来。林清讥笑说:“崎良君怎么一到中国,就胆子变小了呢?刘伯承不过是打一打麻雀战嘛!”
  世尾则说:“我看刘伯承这个瞎子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他真的有一套,为什么只打些伏击战,打完就跑呢?”
  但是,不久,崎良又从黎城打来电话,提醒他们防备神头岭的伏击。世尾则狂妄地说:“刘伯承他不会这么快在神头岭故伎重演。他敢在打仗这样的大事上押宝,我就去敢采他这个宝!”
  世尾和林清立即奔赴黎城,准备把129师一举歼灭,“长长崎良君的志气!”
  结果,世尾和林清率领的1500余人,在神头岭又钻入了刘伯承和386旅设下的天罗地网之中。
  可是,这一天衣无缝的伏击战差点“泡汤”!
  神头岭是潞城东北20余里外的一个小山村,周围冈峦起伏。从地图上看,村子依坡而建,一条公路从村西的神头岭下穿过。若把伏击部队摆在岭上,居高临下,日军在山沟里的公路上走,肯定是一个最理想不过的伏击战,这场仗也如七亘村一样是稳操胜券的。
  刘伯承在神头岭设伏的命令传达到386旅后,旅长陈赓想了想,对副旅长陈再道说:“地形是很理想,可三个团的兵力如何部署呢?”副旅长陈再道是黄麻暴动后上木兰山的72好汉之一,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他建议说:“那我们还是先去看看地形再定吧。”
  在派出侦察警戒小组后,陈赓和陈再道带领全旅几个团长十几个人立刻跨上马,离开驻地,向南驰去。
  可是,众人一来到神头岭,顿时都傻了眼。眼前的地形和地图上标示的哪是一回事?原来认为最理想的伏击点——公路并不在岭下,而是在岭上!并且,这条公路铺在一条几公里长的光秃秃的山梁上,山梁宽度不过一两百米,路两边还没有任何隐蔽物。山梁北侧是一条大山沟,沟对面是申家山;山梁西部有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那就是神头村,再往西,便是微子针、潞城了。十几个人一时都愣住了。
  陈再道说:“很显然呀,这样的地形不大适合于埋伏,部队既不好隐蔽,也难于展开,北面又是深沟,预备队运动不便,搞不好,还可能使自己陷于困境。”
  陈赓用马鞭朝公路指了指,说:
  “怎么样,这一趟算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