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时只道是寻常 安意如 TXT-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过十三陵的感怀之作。这样的作品《饮水》词中颇有几首,像《好事近》有“零落繁华如此。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采桑子》有“行人莫话前朝事,风雨诸陵,寂寞鱼灯。天寿山头冷月横”等句,都是容若过经明十三陵时,对前朝皇陵景象的描绘。 
  茂陵是明宪宗朱见深的陵墓,朱见深和万氏之间的孽缘令人感慨,万氏比皇帝大十七岁,然而封为贵妃,恩宠隆绝。万氏美貌而性妒,在力求专宠和打击后宫皇帝子嗣方面不遗余力,险些使朱见深断了子嗣。她的风格行事不免让人想起汉成帝妃赵合德。可叹的是,这两个女人遇见的两个男人都是执迷不悔万死不辞地很。刘骜死于与合德交欢;朱见深则在万贵妃死后不久,悲伤过度而亡,其实和徇情也差不多。面对这样没有理由的迷恋,男女畸爱。后人也只能叹一句——前世冤孽。 
  也许,是因为朱见深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因为妃子死后郁而死的痴情皇帝。他对爱妃的深情暗合了容若对爱妻的感情,所以,在秋日的黄昏,容若才会不经意的立马茂陵,感慨良多吧。 
  读这阕词仿佛赏一幅《明陵日暮图》。容若全以景语入词,以词境作画,以画意入词。将“行人过尽烟光远”的飘渺、“茂陵风雨秋”的沧桑、“寂寥行殿锁”的荒芜和“山深日易斜”的感伤溶合在一起。故更婉曲有致,画意幽远,而其不胜今昔之感,兴亡之叹又清晰可见。 
  一把锈迹斑斑的铜锁,锁住了行宫大门,也将旧时的热闹与繁华锁在了时空深处。只有那些盘旋在宫殿上空的大雁和乌鸦,还像以前那样不停地聒噪着,似乎还想在这深山日暮的断瓦残垣里,找寻到旧日的荣华记忆。 
  天寿山暮色四合,最后一抹残阳的余晖斜洒在空寂的山林深处。我策马,远行。不敢再回首苍茫夜色。人事如飘蓬,风吹浪卷。多少繁华流过,回眸处满眼荒凉。 
  我知道,现世鼎盛也会有这样荒芜的一天。盛衰兴亡,这一切毕竟无可避免。百年之后,谁知何处埋枯骨?       
临江仙 寒柳(1)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多少恨】 
  古人离别有者折柳赠柳的习惯,折柳之地又多在灞桥,因有“灞桥折柳”之说。柳树与离别相挂牵,因此在诗文里出镜率也相当高,作《竹枝词》很有名的刘禹锡也作《柳枝词》:“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这首诗曾被明代人誉为神品。透出了柳除了凄婉,还有香艳的一面。虽然刘禹锡也写到了与美人分别,然而最早也最著名的香柳是章台柳。故事起自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 
  身为大历十大才子的他,以诗名扬天下,偶然机会和一个美貌女子柳氏相识相爱。柳氏被湮灭了具体的名,如千秋以来的众多女子一样,只知道她姓柳,风摆杨柳不能自主的“柳”字。 
  韩翃获取功名后不久,按礼制归家省亲;柳氏留居长安。随后安禄山叛变,安史之乱起,柳氏出家为尼。却被悍将蕃将沙吒利所劫,韩翃则做了平卢节度使侯希逸的书记,战火流离,两人天各一方。韩翃从他人口中得知柳氏的下落,寄了一首诗给柳氏:“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柳氏得信则回:“杨柳枝,芳菲节,苦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两诗以柳喻人往复之间承载了多少恨意和无奈。若是韩翃和容若相识的话,恐怕会因境遇相似而抱头痛哭吧。韩翃会欣赏容若那一句:“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而容若也会对他那句:“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无语认同。 
  韩翃比容若幸运,唐朝多侠士,有昆仑奴和黄衫客就有侯希逸部将许俊。这个人也是豪士,被两人苦恋感动,用计助韩翃夺回柳氏,使两株相离的章台柳终于聚首。 
  《章台柳》应该是最早的以柳写人的诗了,别离蕴于其间,含而不露,有别于大多以柳写别离的诗。容若的《临江仙》无疑延续发扬了韩翃的写法,并以词的方式使离意更婉转深邃。 
  《临江仙》此调仙姿超拔,很多人单为这三个字就钟爱这词牌。此调原咏水仙,后来渐渐不拘限与此。譬如容若此调就是咏柳。上阕写柳的形态,下阕写人的凄楚心境,借寒柳在“层冰积雪”摧残下憔悴乏力的状态写处在相思痛苦中的孤寂凄凉,自然浑脱,意境天成。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里说:“余最爱《临江仙》“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言之有物,几令人感激涕零。容若词亦以此篇为压卷之作。”这么说,明显是有个人的鉴赏偏好在。但诗词鉴赏本来就是比拼品位的事,无可厚非。 
  细解陈廷焯也有几分道理在,历代文人写柳树柳枝柳叶,细柳弱柳病柳残柳诗文里面层出不穷,然而大多是春柳。 
  容若匠心别具的用经受冰雪摧残的寒柳,暗咏身在皇宫皇威重压的恋人。立意既新,手法也不俗。句句写柳,又句句写人,物与人融为一体。委婉含蓄,意境幽远。李商隐在《柳枝词序》中说:一男子偶遇柳枝姑娘,柳枝表示三天后将涉水溅裙来会。容若咏柳,正合用此典故。湔裙梦断指和恋人重聚的梦破。 
  想来陈廷焯发出明月有情的感慨赞誉,也许正是品出容若心头那点与众不同的深意—— 
  伊是侬,心上柳,暮暮朝朝,荣枯两相关。 
  你眉似春柳,若远山.颦尖多少恨,西风吹不散? 
  人心愁如海,时间亦难撼动,何况西风? 
  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手生疏】 
  明朝王次回写艳体诗是很有名气的,他的《凝云集》《凝雨集》在当时流传甚广,有赞誉“沉博绝丽,无语不香,有愁必媚”。虽然腐儒们对他评价不高,但他的诗对同时代或后世的人都有不小影响。         
临江仙 寒柳(2)       
  诚心而论,王次回诗有一点艳,一点忧,一点亮,凝云凝雨的海棠意态媚然,也是上品。容若喜欢用王次回的诗句,此在饮水词中不甚枚举,也是一大特色。容若受次回影响甚深,就像李碧华亦舒很受张爱玲影响一样,其实是一种继承和发扬。容若词清艳,次回诗香艳。艳本是一体同源,花开两树,实在也谈不上王次回低俗不及容若。诗和词的感觉本来就不同,词做艳语因为格式多变,三唱三叠就显得婉转音流,诗七律五律七言五言总不过四角橱柜稳稳当当。好比为人的人做艳语就容易被人误会。这实在是体格上的问题,与人品关系不大。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化用明王次回《湘灵》诗:“戏仿曹娥把笔初,描花手法未生疏,沉吟欲作鸳鸯字,羞被郎窥不肯书。”容若化用此意,亦可能是此诗所勾画的恩爱动人的场面,一如当年他手把手教卢氏临帖的闺房雅趣。看着那写满相思情意的书笺,便记起当时她书写还不熟练的娇憨情景。 
  王次回热衷于在自己的词中套用香艳的典故,以增加秾情——譬如荀奉倩的故事就是王次回喜欢反复渲染的一个典故:荀奉倩是一个极度疼爱妻子的丈夫。一次,他的妻子在冬天里发高烧,急于给她退烧的荀奉倩赤膊到户外挨冻,然后拿自己冻冰了的光身子贴上去给妻子降温。后来,这个荀奉倩因此罹疾而丝。如今,我们所说的“体贴,也不晓得是否是从荀奉倩那里演化而来? 
  写艳词的,尤其是个男人,是很不大为人所看得起的。但,关于荀奉倩的故事还真得要感谢王次回呢。若不是王次回反复地写进词里——“愁看西子心长捧,冷透荀郎体自堪。”“平生守礼多谦畏,不受荀郎熨体寒。”我们今天哪有那么深的叹息?据王次回在词里吐露,他自己也是很疼爱妻子的。死无对证,难以知道王次回说的是否属实。但是我知道,容若如果有需要,他一定是可以冷透身体为妻子驱热的至情男子。 
  如同一个人站在水面观望来时路。这一阕所描写的,是日常生活情景。用词也简净,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