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时只道是寻常 安意如 TXT-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无稽的幻想。因此西方男子思想中并无东方男子对女性的纠结矛盾。而在东方,文化,思想,传统,礼教,交往和婚姻方式,这些都足以让男子对女性产生幻想和隔阂。少年时拘谨难安,见母亲亦羞。然而思想上的处女膜一旦消除,却又十分放诞不羁,无论是儒家的世俗女子还是佛道两教里的女仙,观音和王母,无不在他们幻想的范围内。所以中国人,是没有宗教的,他们尊重而不神圣,理解而不惟命是从,有时像少年淘气天真有时又是天生反骨的大人。 
  容若曾有恋人入宫,从《饮水词》来看,是无疑的事,而非一般好事文人的杜撰附会。从上阕首句“彤云久绝飞琼字”来解,即是写恋人在宫中许久没有音信传递,彤云即红霞,道家传说在仙人所居处有彤霞缭绕。玉清是道家所指天上的宫殿,“彤云”和“玉清”略通古典的人就会知道这是指天上的宫殿,容若以此来代指宫禁,这种暗示又合文法,又通情理,文总要讲个含蓄稳重,总不成要他写:“今夜皇宫眠不眠”吧? 
  “香销”、“被冷”、“残灯灭”说明这又是一个不眠夜。当中情形意境很像林黛玉叹的“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三个词,三样寻常的东西,带出一副居家图,于平淡中显出精准的力道。只要作者的功力够,其实越是寻常的事物越能引起人的感触和共鸣。这也是我理解的“真切”的意思。 
  全词用的即是采桑子的叠句法。上阕“人在谁边”的反问,使得伊人不在自己身边的孤苦如一杯功夫茶,渐品渐深。下阕写自己在思念里度日如年的漫长等待,却不多言,只是将“静数秋天”这一心思用叠句强调,暗示了流光飞舞,虽然短小却强悍有力地表达了自己期待的心情。“又误心期到下弦。”一句,明写光阴的蹉跎流逝,却又用“下弦月”暗指了自己的心愿始终不能够圆满。 
  想必有人会置疑,说恋人既然已经入宫,怎么能够传递书信呢?平民百姓是不要想了,像容若这样的人还是可以这样做的。纳兰家是皇亲重戚,两人又是中表至亲,容若本人是皇帝的近卫,在这样特殊的身份和关系下,不但是书信,就是某些稀罕食物,在被允许的时候,方便的情况下,也是可以递送出来的。此事另一首《临江仙…谢饷樱桃》可为明证,自然这样的事不会频繁,更不会有露骨言辞。也正为如此,我们才能体会到容若相恋之苦。 
  若果真是寒微无路谒金门,绝了想头。从此天上人间,你我撂开手,各有各的活法。最哀怨,不过是结个来生来世缘。 
  可是偏偏,你就在我手心之外踌躇徘徊。 
  你欲出无路,我欲进无门。 
  紫禁城,那一道宫墙囚住了多少人? 
  有时候,你我之间只是隔了一道墙;有时候,只是隔了一个门;有时候,只是隔了一丛花,一株柳的隐约相望,可是,偏偏不能再有一丝接近。 
  爱你,好象天上人间对影自怜的落寞舞蹈。你是,我的水月镜花。 
  采桑子九日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觉魂销】 
  我遥遥想着你站在那山的高处,远眺来时路,耳畔南雁长鸣。 
  乡愁磨损了眉头,怎么你寂寥,我也寂寥?你魂消时,我也魂消? 
  今日是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古俗此日需登高,饮菊花酒,佩带茱萸来消灾。你却因出使梭龙,远离家人。那乡路蜿蜒渐渐入了梦。梦又如何?梦中也迢迢,故园仍遥。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8)       
  可能因为长在旅途之中,这种状态让我一直比较偏爱抒写离情的词。因为喜欢,要求也相对高,抒写离情的词要有一点愁心,两地相思,五分曲折,九分轩朗,才有十分可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谓标本——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诗有一种日光遍地耀地亮烈,它的婉转柔情也是春阳明亮,强悍而直接地照耀着人心深处。自“每逢佳节倍思亲”感动世人起,登高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习俗,一种遥思远方亲人的方式,它更渐渐成为一种中国式缠绵叠嶂的情结。 
  佳节,风光别,别的不是秋光秋色,而是心境。他们饮菊花酒,佩带茱萸,却少我一个人。 
  那一年重阳,王维在长安。他一生都是个幸运儿,多才多艺又很有人缘。唐宗室诸王都于他交好,乐于邀请他参加宴会。搁现在来说那就是顶极沙龙Party啊!按说王维应该很乐意参加这样的聚会,也不应该有孤独的感觉。但是王维就是王维,他的人始终冲和清淡。繁华于他不过满身阳光照耀,走过了,就能恢复青衫淡泊。重阳节想到的不是拎着礼去四处拜节,而是远在山东的父母兄弟。想着和他们在一起过节同乐。一杯菊花酒,一棵茱萸,就胜却琼宴玉液无数。 
  功名富贵有时也调皮也气人,有些人钻营一世也只能够着着别人裤脚,有些人郎郎落落地站着,却已获得相看两不厌的尊重。 
  容若一向柔情细腻,这阕《采桑子》却写的十分简练壮阔,将边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结合起来。仅用寥寥数十字写透了天涯羁客的悲苦,十分利落。上阕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乡思变得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下阕更翻王维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大雁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怎么能不消散? 
  在词刚兴起的时候,又称“诗余”,被认为是小道,其实词有词的,诗有诗的好处,意境可以互通互美。文学之道百转千回,本就没有什么大小之分。“不为登高。只觉魂销”一句,词中有诗的意境。也非是用词这种格式流水潺潺地表达,换另一种都不会如此完美。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诗中意境;“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王维诗中景象。而今,这一切尽归容若。容若此词,看似平淡,其实抬手间已化尽前人血骨。           
山花子(1)       
  欲语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方悔从前真草草,等闲看。 
  环佩只应归月下,钿钗何意寄人间。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 
  【见春山】 
  司马相如是最有艳福的文人。《西京杂记》里赞他老婆:“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古典美女容貌上的优点,卓文君一不小心占全了。 
  刘歆在《西京杂记》里对卓文君的容貌的宣传太到位,他将女子眉毛比做远山的比喻又实在太精辟,导致后世文人顺着前辈的思路走下去,孜孜不倦地研发了“眉若远山”“眉若春山”“春山翠”“春山远”等词。久而久之,“春山”便成了女子双眉的代名词。女性画眉所用的“黛”是用一种叫石黛的青黑色矿石,加入麝香等香料制成的。所以红楼里又有“眉色如黛”的说法。 
  人的五官很有意思。唇齿是亲人间相依,眉目却是情人间的挑弄,必定要不安于室才有吸引力。如果一个女人生得双目无神,双眉刻板,那她一定没有什么男人缘,因为首先,她的眉目就不会生情,再好的容貌也退为平庸,不会开出情花。你若看有人被赞“面若桃花”,那她的眉目一定撩人。 
  可惜任卓文君才貌兼备,司马相如却依然在娶到她之后,得陇望蜀地想纳妾,气得卓文君说出“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的狠话,这才把他那点花花肠子吓回去。 
  话说回来,世事仍是公平的,有司马相如那样不知惜福的男人,就一定有张敞和容若那样温柔解意的男人。这是上天对女人的补偿。据《汉书。张敞传》记载:京兆尹张敞和妻子情深,妻子化妆时,他就为妻子把笔画眉,被长安人笑为‘张京兆眉怃’,后来汉宣帝亲自过问这件事,张敞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张敞的回答既巧妙又在情理之中,汉宣帝明理爱才,当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