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给谁来酿酒-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庸。但新皇帝登基,总有一番新气象,曾国藩的这一疏正是这一新气象下的产物,犹如万马齐喑之时突然爆发出一声巨响。这一年的十二月十八日,曾国藩以独特的眼光,向皇帝陈述了民间这三大疾苦。银价太贵,钱粮难纳;盗贼太众,良民难安;冤狱太多,民气难伸。应该说,作为一个站在清政府立场上的侍郎,他所说的这三大民间疾苦是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民意。这一点毋庸置疑。   

  先看银价太贵、钱粮难纳这一大民间疾苦。曾国藩以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太仓为例,给皇帝分析了其粮食税收之重。一亩田产稻米一石五六斗至二石不等,除开佃户平分及拒不交纳的数目外,种田人平均收入不超过八斗。应征二斗左右,漕斛、帮运费各二斗,这样只剩下二斗。问题还不在这里,如果这应交的六斗是交实物即粮食的话,老百姓还没什么话说。问题是,当时收米者不多,一般都是折算成银子上交。这样,里面就有一个看不见的黑洞在,因为把粮食折算成银子,这个换算价由政府说了算。政府把银价定高一点,那么所收的粮食其实就多了。由于政府不收粮食,老百姓还得先把粮食卖了换成钱;而粮价历来极贱,这样老百姓在卖粮时先吃一道亏;然而,政府还不收钱,还得把钱兑换成银子,老百姓又吃第二道亏。这样层层兑换就等于层层盘剥。一般情况下一石米卖三千钱。过去一两银子可兑换一千钱,一石米就可得三两银子;而今银价高,一两银子可兑换两千钱,这样一石米就只能换得一两五钱银子。因此,表面上政府税收数目不变,但暗地里却增加了一倍。这样一来,许多老百姓就交不起粮税。由于交不起粮税,地方官员要么施以酷刑,要么只能谎报歉收,前者则贻害百姓,后者则贻害国家。有的地方还出现了上半年就开征下半年的税,今年就把明年的税征完了。这样,继任者一来就面临着一个很大的缺口,为了堵缺口,后继者更加肆无忌惮。株连亲戚甚至强迫邻居代交税款的事情常有发生。这一大民间疾苦显然是政府政策方面的问题导致的。         

▲虹桥▲书吧▲BOOK。  

第43节:风云突变(3)         

  再看盗贼太多、良民难安这一条。   

  自古以来,庐州、凤阳、颍州、亳州一带是强盗出没之地。最近强盗之风越来越炽烈,大白天抢劫奸淫,抓人绑票的事情时有发生。老百姓告到官府,官府派人缉拿,而地方上的头领却欺骗说强盗已经逃走了。于是官兵便纵火烧毁一些附近的民居,示威一番走了,或者杀掉监狱里的囚犯来冒充一下。强盗不仅没逃走,老百姓早已是倾家荡产。有时盗贼还和官府勾结,即便抓到了盗贼也被收买一通放了,更有甚者,还有的将无辜百姓诬为盗贼一伙,将他们抓起来关进监狱。四川陕西的盗贼首领就是这样的例子。南方则会匪猖獗,十家之中三家都是贼匪,一些良民也被迫入伙。地方官却欺瞒成性,原因之一就在于会匪太多,即便抓到几个,在押解途中多半又被劫走;而办案所需经费也是地方官头痛之事;倘若报了案而没有限期破案,地方官又有被参劾的危险,于是干脆都隐而不报,听任盗匪横行发展。事发广西的太平天国事件就是这样一件典型。当时的头头冯云山本来就被抓起来了,但一年多后竟然被疏通而放了出来。   

  再看冤狱太多、民气难伸这一条。   

  曾国藩做过刑部侍郎,自然对这一条了然于胸。他发现他代理刑部以来的案子,大大小小数百件,只有二件案子经查水落石出,其余的都被判为诬告。要么是原告申诉不实,要么是越级告状,要么是借建议之名挟制官府。哪有原告都理曲而被告皆理直的这样一种现象呢?这样一来,许多人不敢直接重新办案,或者以收买原告让他难进难退,要么替被告想方设法开脱。〃风气所趋,各省皆然。〃〃一家久讼,十家破产,一人沉冤,百人含痛。〃有的甚至是很明显的案子,都要拖它个几年不结案。黑白颠倒,有冤难伸,就是目前的现实。   

  有此三条,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要导致官逼民反的。第一条属于政策上的问题,第二、三条都属于吏治腐败的问题。这三大民间疾苦,是两千年来历朝历代都存在的问题,只是程度上有差别。这不是因为清王朝是由满州人统治而造成的现象,汉人做皇帝也不例外。在这个时候,洪老童生根本不察现实,根本不理解民生疾苦,而偏偏要〃革命〃,可见其目的并不在要救民于水火,而是要自己出口恶气,过一回做皇帝的瘾罢了。   

  应该说,这个时候的帝国,更糟糕的还不在此,而在于一种〃万马齐喑〃的政治局面。什么叫〃万马齐喑〃的政治局面,曾国藩在另一番奏折中就鲜明地指出过。这就是他在《应诏陈言疏》里面论人才转移、培养、考察之法时提到的以京官、外官为代表的吏治。他说:〃以臣观之,京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退缩者,同官互推,不肯任怨,动辄请旨,不肯任咎是也。琐屑者,利析锱铢,不顾大体,察及秋毫,不见舆薪是也。敷衍者,装头盖面,但计目前剜肉补疮,不问明日是也。颟顸者,外面完全,而中已溃烂,章奏粉饰,而语无归宿是也。有此四者,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求振作有为,将来一有艰巨,国家必有乏才之患。〃         

▲虹▲桥▲书▲吧▲BOOK。▲ 第44节:风云突变(4)         

  时至今日,我们不能不钦佩曾国藩眼光之厉害,分析之犀利,句句皆辟鞭入里之言,深谋远虑之计。这篇奏折写于道光三十年三月,他预料的〃将来一有艰巨,国家必有乏才之患〃,未出此年,即已尽皆应验。吏治如此,民心可知。   

  在《备陈民间疾苦疏》的开头,曾国藩就提到历史上的史实,隋文帝末年,国家最为富庶,然而天下大乱,是何故?汉昭帝时,天下最困,而国家慢慢安宁,又是何故?本朝康熙时期,起先16年间只有一年没有水灾,其余皆江河决堤,又有三藩之变,九省动荡,侵扰7年,财赋去半,国库空虚,然而国家没有分裂,天下没有大乱,又是何缘故?曾国藩归结为一点,那就是民心。民心在,则汉昭帝、清康熙皆能稳如泰山;民心散,则唐兴隋亡,恍惚之间耳。   

  我观历史,所谓民意者,其实并不只指老百姓,而恰恰指的是知识分子。在中国,知识分子集中代表了民意。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好糊弄的,有了吃有了穿,他们会山呼万岁;没有吃没有穿,他们可以当牛做马,可以卖儿卖女……而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起义是没有过的,有的只有那些平素不劳动(既不种田又不经商)的游民起义。中国农民,几千年来没有组织,没有发言权。好在不少知识分子出身于农民,他们懂得农民疾苦,是他们在为农民代言。曾国藩就算一个。所谓民意就是知识分子的呼声,所以历朝历代,统治者对知识分子是尽皆拉拢,或者斩草除根。   

  从曾国藩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虽然朝廷吏治腐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仍是无数知识分子的良心所在。民心仍然在朝廷一边。   

  这里顺带提一组数字,或许可以说明民心的改变。以盐税为例。光绪之前,每斗盐收东钱(盐税)8文;光绪元年,收240文;光绪五年,收480文;光绪十五年收720文;光绪二十年收960文。随着这盐税的数字水涨船高,民心却正呈反比例负增长,终于有一天,这盐税收不下去了,民心也就彻底丧失了。清帝国的丧钟敲响了。         

◇欢◇迎◇访◇问◇BOOK。◇  

第45节:卧龙再世……左宗棠(1)         

  敌友共依   

  很多人由他而起,出自他的门下,从此飞黄腾达,扬名古今;很多人一生忠诚地伴其左右,为了他和他们的事业出谋划策,鼎力相助,死而后已;也有人曾经是他的朋友,是他的学生,最后却弃他而去,甚至与他作对。这些人与曾国藩命运交织,既是他生命中的过客,又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卧龙再世……左宗棠   

  巡抚张亮基爱才、为人坦诚,又极为清廉,故当时深受林则徐的喜爱。在林则徐的极力推荐下,张亮基不几年就位居巡抚。但他是个文官,不会带兵打仗,而且当时的绿营兵既没有打仗的能力,又爱搅事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