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谁来拯救美国-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更快。同样,这一时期也是华尔街唯一一个没有发生重大或甚至轻微金融危机的50年。所以,研究者们把自此之后的华尔街称为“成熟期”,而本书认为华尔街由此开始了自己风光无限的繁荣时期。
  在展述华尔街无限风光之前,先来看看两个人物,一个是美里尔,另一个是格雷厄姆。之所以先交待他们,因为前者是所谓的“美林模式”创建者,而后者则创立了一套完整的现代证券分析方法。
  先来看看美里尔这个人。
  美里尔在上世纪20年代进入华尔街,起初只是华尔街一个并不成功的经纪人。但是,就在所有的人都疯狂买入的牛市期间,美里尔却鲜有地保持着相对冷静的头脑,一直忧心着股市的可能崩盘。这里有一个颇富戏剧性的小细节。一次,他因为自己对股市无法释去的忧虑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和他谈完话后,却相信了他对股市的忧虑与判断,与美里尔一起抛售了自己的股票。后来的事实证明,美里尔是正确的。因为华尔街在20年代末终于爆发了可怕的股灾,并引起了美国整个经济的大萧条。
  在随后的华尔街萧条时期,美里尔因为没什么经纪业务可做,只好为几家连锁店做财务顾问。在这一时期,善于思考的美里尔发现,连锁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商业模式,“为什么不把这种模式借鉴到证券业务中来呢?”

二、无限风光的日子(2)
于是,在股市回复生气之后,美里尔回到华尔街,设立了美林证券,并第一次将连锁店的模式引入到了自己的经纪业务之中。据称,美林证券的经纪人全部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其宗旨是为大众提供理财的服务。美里尔的这一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华尔街经纪人的形象,向美国民众灌输了一个专业、诚信的金融行业的概念,将资本市场从一个少数人的游戏变成了大众的投资场所,使证券走入了中产阶级,走入了千家万户。很快,美里尔就在全美范围内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点,而一个影响至今的金融巨头——美林证券——也随之诞生了。
  再来看看格雷厄姆。
  之所以说是此人创立了现代证券的分析方法,是因为在格雷厄姆之前,投资者对证券的内在价值并没有科学的分析方法,股票价格往往和企业的实际价值没有任何的关系,股市完全是一个投机者坐庄和投机的场所,股票也基本上只是投机家投机的工具。
  后来,随着格雷厄姆许多崭新概念的提出,如现金流、公司运营资本等,关于证券的一整套完整的分析方法和投资手段逐渐成形。正是凭着这些分析方法和投资手段的运用,格雷厄姆不仅收入丰厚,声名也一路远扬。这种状况引来了无数前来学习取经的人,其中就有如今所说的投资大师——巴菲特。
  格雷厄姆并未就此停止。他还著书立说,藉此在更广泛的范围传播他的投资理念。如今,格雷厄姆的分析方法和投资理念已成为现代金融分析方法的主流和标准,而他提出的许多概念也已经成为现代金融学最基本的常识。例如,格雷厄姆很是强调无形资产和核心技术对公司的重要意义,发明了现金流量折现法的公司估值方法。如今,这些方法都已成为全球所有基金经理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
  2.资本和金融市场的管理者
  交待完了上面两个人,再来看看华尔街无限风光的新时期吧!
  在政府和普通民众的支持下,华尔街成了美国资本和金融市场的管理者,华尔街的股票交易成了国家金融市场平衡所依赖的杠杆。这一金融机构的顶层便是华尔街新的代理人——私有投资银行,它彻底改变了华尔街力量的对比。
  新兴投资银行中最强大的是摩根,摩根大厦就在华尔街和百老汇大街交汇处,摩根战略性地把办公大楼建在财政部大楼及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对面,暗示摩根最终掌控的国有及私有经济领地——正如他既经营华尔街的铁路债券,又经营宾夕法尼亚大道的政府债券那样。摩根秉承了维多利亚时代银行家的风范,他把诚信、声誉和自律作为推进事业的核心准则,管理着由自己一手缔造的金融帝国,经营铁路运输、黄金、石油和钢铁。这是美国新工业经济的核心。其中,钢铁业巨头卡内基和石油业巨头洛克菲勒都是摩根的客户。
  有必要补充交待一下摩根的一些情况。
  早在华尔街1907年的那场金融危机期间,摩根的尊贵地位就开然彰显了出来。当年10月22日,摩根走出了他心爱的图书馆,开始主持了对美国的金融援救行动。
  1907年l0月22日,美国财政部长乔治·科特柳按摩根的安排投放2500万美元以稳定美国金融市场和平息外国投资者对欠款延付的担心。两天后,为了避免迫近的国内金融*,纽约股票交易所主席H。托马斯造访摩根,告知他,经纪行的大面积破产迫在眉睫,除非摩根拿出2000万美元堵住华尔街亏损的洪水。很快,接到摩根的通知,一位又一位银行家步入他的办公室,到当天下午,赶在市场闭市的三点钟之前,摩根集资2500万美元向经纪行放贷,实现了中央银行“最后援助贷款方”的功能。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二、无限风光的日子(3)
但他们并没能立刻结束危机。在这期间,储户们排队从银行取钱,人数之多迫使城里的警察不得不分发编号以维持秩序。当年10月28日,纽约市长请求摩根给予3000万美元的紧急融资并获得同意,这是摩根财团牵头进行的第四次金援。在仅仅一周之内,摩根便聚集了总额达8000万美元的资金,拯救了华尔街、纽约和美国财政部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信誉。
  正是这样,即使是分拆后的两家公司,也仍然完全在摩根的掌握之下。而美国各大公司发行债券也更多地是冲着摩根这块金字招牌来的,摩根手中握着纽约美联储银行这个超级大棒,美国任何大公司对摩根都要忌惮三分。
  摩根去世的1913年,美国又取得了两个在金融改革之路上意外而又重要的进展。国会当年建立了联邦储备制度,从而解决了关于成立一家合众国银行的争论。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华尔街从负债超过30亿美元的净债务人,变成了1917年向世界各地放贷50亿美元的净债权人,于是,其后的20年代期间,牛市吞没了华尔街。而在几乎所有的美国人看来,汽车也开始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式,电话在家庭和工厂的普及更是加速了信息的传播。美国似乎走上了一条持久繁荣的大路。
  这种状况直至1929年10月24日那个“黑色星期四”的发生,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当选,对普通美国人又预示了一场新政,对华尔街则是新一轮监管约束的开始。
  罗斯福的新政一开头就以雷霆手段博得了社会舆论的普遍好评,发泄出了民众心中积压已久的对华尔街银行家的恶气。连摩根家族也承认:“整个国家都充满了对罗斯福总统的崇拜。他就任总统仅一个星期的成就简直匪夷所思,我们从来都没有经历过类似的过程。”而英雄一般的罗斯福也激昂地宣称:“金钱贩子们(Money Changers)从文明圣殿的宝座上逃跑了,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恢复这个神圣殿堂古老的真貌了。”
  不过,问题的消失如同它的到来一样,有着多重的复杂背景。也许正因为存在着这样的可能,华尔街的再次重生也就或多或少地带有某种投机性吧。而21世纪的大泡破灭是不是也就有了它的必然性呢?!
  例如,在许多中西部地区银行坚决拒绝加入美联储的情况下,大片市场也被让了出来,这给了华尔街银行家重新洗牌的机会,还有众多的华尔街圈内之人。这其中就有罗斯福的财政部长人选小莫金撒。此人就是1929年股票大崩盘之前就得到可靠消息,不惜损失500万美元也要在3天之内全部撤出股市的老亨利·莫金撒之子。另一个就是著名投机家约瑟夫·肯尼迪,他是罗斯福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的人选,也是杰克·摩根的圈内人。正是这位华尔街的圈内人,在1929年股票暴跌之前拼命做空股市,使得他的个人资产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暴涨,由1929年的400万美元窜升至1933年的1亿美元。而其后大名鼎鼎的美国总统肯尼迪正是此人之子。
  如此等等。
  前段时间一度叫座的国内图书《货币战争》中有这么一句话:“凯恩斯摇旗呐喊,银行家推波助澜,罗斯福瞒天过海终于拔掉了金本位这个镇魔瓶盖,赤字财政与廉价债务货币这一对孪生怪兽终于从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