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锁定红海-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拉伯世界与中国(1)
越来越多收集的资料显示,中国商朝前后的历史与阿拉伯半岛的历史肯定相关。从语言的扩散情况看,在大约3500年前全球人类在一个广大的区域内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可以从语言研究方面得到一些证据。其实从后来中国有大批的回民这一事实就可以推导出这一结论,从那里到中国来并不那么困难,他们一直都有同样来到中国的动力与通道。
  按照我的逻辑,大多数中国人都是潜在的“回民”。从地理与气候上,我们没有明显的理由说,大约4000年前与近2000年内这个时段有什么根本的条件改变而扰乱了中东诸多民族一直向中国迁徙交流的规律。这些走向中国的渠道从远古至今一直都存在,只是我们不把唐宋之前迁徙过来的人们称呼为“回民”罢了。
  今天“回民”人口大约为900万,在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满族人口位居第三。如此多的存在量似乎已经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当然,“回民”并非全部是从阿拉伯半岛来的,但这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回民”今天分散的地区也给了我们另外的启发。他们集中在宁夏、青海、新疆、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偏北地区。
  从地中海西岸到东岸,从阿拉伯半岛到中国内地,有一种文字在广泛使用,尽管它有各种不同的名称,但总的来说围绕着“迦南文字”和“腓尼基文字”展开。这一语言痕迹提示我们,“阿拉伯化”实际上并非是随着###教在公元7世纪开始的一场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亚伯拉罕为“多国的父”(《圣经》语)一点也不是夸张,他子孙后代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像能力,以上提到的两种语言都与亚伯拉罕的后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不仅是犹太人的祖先,阿拉伯人同样也承认他为祖先。
  3300年前的中国脱离了“腓尼基文”的字母文字系统,转向一种发音的象形文字甲骨文,目前看“(原始)南阿文字①”是与其最接近的一种文字,两者有可能为同源。此外,“南阿文字”目前还有一个分支存在,它是埃塞俄比亚的国语:阿姆哈拉语(Amharic)。
  有人说,我手头的证据不能充分证明甲骨文源于“南阿”文,倒有可能传播的渠道是相反的。有人问道:为什么“南阿”文字不能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呢?这个可能性也存在。
  尽管一般人认为“南阿”文字起源于“原始迦南”文字,时间可能早到公元前1500年,但是通常意义的“南阿”文字出现在大约公元前500年,当然有可能从中国传播过去。成熟期的“南阿”只出现于南部沿阿拉伯海附近地区,这里正是通往中国的最近的中东港口,假如当初中东就是世界文明的核心,从这里出发并在东亚等地繁殖一些近亲文明是可以理解的。最终这种文字在埃塞俄比亚落脚,说明了埃塞俄比亚与中国地区之间可能有过的密切文化、政治联系。
  我之所以倾向于“南阿”为甲骨文的源头,主要理由为:1,甲骨文比“南阿”复杂,一般来说,源头应该简单;2,当时中东文明比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文明整体更发达。当然,这些理由并不十分充分。其实“南阿”文字的许多符号在中国远古就存在,比如仰韶以及夏文化里就有出现。到底谁影响了谁,这确实是个问题,但已经可以确定的是,两地之间有联系。
  让我们先来看看今天的阿拉伯地区包括哪些国家,这个事实可以启发我们对于古代历史的认识,因为文化的传播一般因为相对稳定的地理条件是有规律性的。当然完全以今天的“阿拉伯地区”来归结3000年前的“文明同化区”是不严谨的,但有参考总比没有好。史前史的委屈就在这里,总得用一些“不严谨”来替代空白。我们的许多有价值的线索都不得不建立在一些“不严谨”之上。好在我们知道这一缺陷,对之保持一定的警惕就可以了,因为并非我们所有的证据都是类比,某些地方我们还是有铁的证据。我们的任务是探索,是资料的积累,不是赌博,所以冒险不仅是值得的,而且是必须的。
  阿拉伯人聚居的阿拉伯半岛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今日中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只有300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
  古代中东的核心发达地区,包括两河流域、波斯、埃及以及希腊,比今天的中国版图大不了太多,估计唐代或者清代时期中国的最大版图面积与之较为接近。假如把“中东”考虑为一个整体有些假设就比较好理解了。因为我们能很好地理解中国版图内发生的任何交流,中国人不怀疑远古时期中国人曾经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来回穿梭,那么中东内部的交流也应当不存在问题。既然在如此大的区域内交流不存在问题,那么中国这个板块与中东板块之间的交流也不应该存在问题。这个比喻更形象一些。
  今天的“阿拉伯地区”涉及到亚非欧三大洲,尽管狭义上的阿拉伯人只指那些操阿拉伯语的人群以及主要集中在阿拉伯半岛地区的人们,但广义上的阿拉伯世界却要广大得多。有22个国家明确属于“阿拉伯世界”,包括:也门、沙特阿拉伯、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特尔、巴林、科威特,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和巴勒斯坦,埃及、苏丹、索马里、吉布提、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位于莫桑比克海峡的科摩罗群岛。①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阿拉伯世界与中国(2)
“阿拉伯世界”与中国文明起源究竟有无联系?有,并且关系很大。不过我得补充一句,由于我的研究中国人与犹太人有关已经深入人心,这个补充是必要的: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只是文化上存在区别,人种差别并不太大。在###教兴起的公元7世纪之前,信仰犹太教与基督教的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真的并没有今天这样大的分别,他们甚至穿同样的衣服,说同样的语言,有一个(大多数人认同的)共同祖先:亚伯拉罕。但在今天,他们势同水火。假如亚伯拉罕在天有灵看到今天的一切,他肯定认为还不如当初真把儿子献祭给上帝呢!他的后代在他的家园故土上你死我活争战不休,亲者痛仇者快。
  上面的议论并非大话,以色列人与阿拉伯人很可能在古代中国的土地上共同对付了一些敌人才建立了夏、商、周。在“三代”之前中国地区是有许多土著的,我认为红海附近主要以闪族为代表的人们来到中国建立了夏、商、周政权。当然,夏、商、周本身的更替或许就是他们曾经的矛盾与斗争的一种体现。
  本书讨论的基础建立在这样的推论之上:夏朝由夏甲后代建立;“商朝”与今天红海附近的也门、沙特地区有很大的联系(不排除与地中海东岸也有联系);周朝由亚伯拉罕的一支后人建立,他们有明显的犹太痕迹。
  夏甲被公认为阿拉伯人的祖先,这个女人有着耀眼而神秘的背景。她是“三代”的开始。
  尽管中国人常常拿“5000年文明”来表达历史的悠久,但这只是个没人当真的文学概念,中国人自己比较认同的历史是从4000年前的夏朝开始的,世界上比较认同中国的历史从3600年前的商朝开始算起。并且中华文明的基础是由“夏商周”三代奠定的。假如我们认定中华文明确实与夏甲和红海文明有着广泛深入的联系,那我不得不说,中华文明实际上可能更多曾经属于阿拉伯文明。当然,是属于###前文明。
  我一直相信在中国与阿拉伯海之间存在着联系,也就是说,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包括西南部)与中东之间一直存在着密切的海上联系。
  在无动力时代到底人们是否可以做到这一点?中国明代的郑和做到了这一点。他依靠的只是风力和人力,仅用大约2~3年他就从东非回到了中国。这正巧合了我曾经推测过的史前时期中东到中国一趟的时间:3年。这段海路不仅郑和实践了,1980年一位爱尔兰航海探险家也亲自驾驶了一艘原始无动力帆船沿这条海路借季风航行过。从南部阿拉伯半岛的阿曼起程,经阿拉伯海、印度、斯里兰卡、印度洋、苏门答腊、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到中国的广州,共6000海里,行程220天,“这次了不起的航行再次证明了中国阿曼的古代海上贸易绝非‘天方夜谭’”①。
  是否还有其他证据间接证明古代人远航的能力呢?张光直先生在《古代中国考古学》一书中(4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