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6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统的滞后性,所以德国自己船厂的生产计划都排的满满的,自然无力给土耳其新造战舰。而且远东舰队失去了两艘沙恩霍斯特号型袖珍战列巡洋舰,这个漏洞还是要补上的。至于说意大利人,也在重新整合自己的舰队,奥匈帝国吗?这个海军悲催国家不提也罢。

    随着巴格达铁路的计划的实施。土耳其这个国家在德国战略中的地位直线上升。再加上土耳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在德国决定尽量挖掘这个盟友的潜力。而在对波斯湾进行一番勘察后。德国人认为在这个距离英国人和一个海军基地都比较远的地方建设一个可以震慑整个北印度洋的海军基地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如同卡在印度洋咽喉的鱼刺一般,让英国人坐立不安。

    而当德国特使将这个意思说明白后,徐杰认为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不过新造战舰就算了,毕竟现在华夏海军中有9艘无畏舰,战争结束后还要造新式超无畏,而为了节省经费的话,必然要处理一下战舰,三艘宁海级已经服役多年,也经过了数次血战还受了重创。估计是卖不出去了,不过两艘龙旭级战列巡洋舰和两艘龙腾级战列舰徐杰倒是打算处理掉。

    但是德国人又岂是好糊弄的?处理2手战舰和为别国新造战舰在政治上绝对是两种概念。德国人表示如果土耳其有闲钱的话,德国可以说服土耳其购买华夏海军的2手战舰。但是这是另外一笔生意,但是在赔偿德国损失的问题上,德国政府要求华夏共和国必须以新造战舰补偿。当然价格方面可以谈,多退少补。而且还在密会中暗示,这笔生意将影响德意志帝国和华夏共和国下一阶段的工业合作计划。

    对于德国人的心思和担心,徐杰还是能感觉到的,其实徐杰的底线很简单,只要不绑在德国人的战车上和英法开战,那就什么都好谈。德国人需要名产品和各种资源以及初级工业产品,华夏都可以提供。英法手再长也管不了。更何况华夏共和国可以从德国获得很多的设备和技术援助,所以,即使没有了俄国,华夏共和国和德国之间的合作会继续下去,而且规模会越来越大,直到1战正式开始前。在向德国政府表示了华夏共和国会继续维持现状的两国关系后,经过一番斟酌,徐杰表示可以在下一期的华夏海军造船计划中为土耳其安排一艘战舰。至于说这个计划什么时候制定,什么时候展开,徐杰自己心中也没底!

    不过徐杰心中没底,但是德国人却表示自己已经想好了,他们对照自己的新一代超无畏计划,以此为蓝本在具体设计和规格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2万5千吨以上的排水量,装备有新式的350级别的舰炮,可以在15达到24节左右!至于剩下的具体怎么设计,德国人表示让华夏自己看着办。

    当徐杰拿到这份计划后,不由的咧了咧嘴。这就是一艘小型化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德国版啊。当然,从防护上来看,这艘战舰的防护应该高于女王级战列舰,因为女王设计是不小心超重了,导致其露出水面的主装甲带高度严重不足……。“德国人还真是上心啊。”徐杰有些郁闷的说道。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华夏和德意志帝国终于就相关细则方面打成了一致,根据这个协议,华夏共和国需要在4年以内开工一条符合“客户需求”的快速战列舰,并且在7年以内完工交付土耳其帝国。并且在5年内,土耳其帝国有追加订单的权利!在价格一样的情况下,土耳其帝国享有优先权!至于具体价格方面双方根据战舰的成本会在其基础上加上一个“合理”的利润率。

    在历史上无畏时代的军舰市场本来就由两个大国来主导,一个是英国一个是美国。前者是因为产能足够,后者是因为价格比较低廉。德法奥意等国自己的战舰都造不过来,哪有产能应付别的国家的大量订单?不过因为徐杰的到来,美国人为了遏制俄国为其建造了大量的战舰,延误了本国的海军发展。而现在,轮到了美国人为自己建造战舰。而华夏共和国接替了美国的位置,隐约成了无畏舰潜在供应大国。

    所以说在这种卖方为主的市场中,德国人也不敢直接顶一个利润标准。华夏共和国确实答应了为土耳其海军生产战舰,但是同时,也意味着华夏共和国可以为其它国家生产。华夏海军在经过此战之后,还俘获了三艘俄国战舰,实力更是上升了一个台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海军对新船的需求应该比较小。所以这意味着华夏共和国新扩建的船台都可以为外国生产战舰。在这种情况下,过于苛刻的要求反而不好。

第七百一十六章 英国人的打算() 
就在华夏政府和德国人就“赔偿”一事达成一致后,徐杰还没来及的松口气,英国人就上门来了。而英国人的目的让徐杰很是疑惑,自己明明已经答应了会给荷兰人留下一隅之地。同时也会尊重英法两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同时还表示会和英法两国继续做生意。那英国人还想怎样?莫非还真打算动手?杰里科的舰队没有返航的迹象。让徐杰不由得有些担心。

    后来事实证明,虽然对于远东的形势英国人很是不满意,但是在这个时候悍然出手显然是得不偿失。如果俄国舰队尚在,英法俄三国舰队联手可以压制华夏海军,到时候威胁一下是可以的。但是现在在俄国舰队大败,而且还有3艘无畏舰被华夏海军俘获的时候,单纯凭借杰里科舰队,英法两国海军是绝对劣势的,所以英国根本没打算开战。

    英国人的目的有两点,第一点,重新宣誓英法两国在远东的存在,震慑一些殖民地和属国的异己分子。其中蕴含着向华夏共和国展示力量的意思,但是绝对没有开战的想法。至于说英国为何不管巴尔干的事情?不是说英国不想管,而是来不及管也没有办法管,没了英法的帮助,希腊这些国家可以撑几天?没有几周就大局已定了。与其继续在巴尔干这个死局与德国人较劲倒不如先把远东的形势稳定后,再集中力量解决欧洲问题。

    在关乎自己利益方面的事情上,英国人是十分精细的。英国从来不相信任何保证或者协议,他们相信的是手中的力量。而当力量不足以压制潜在对手的时候,他们就会考虑采用协议或者其它什么手段来达到目的。在历史上1战结束后,大英帝国海军连双强标准都无法维持。英国的海权受到了美国和日本的挑战。则撺掇着搞了一个海军军备限制条约,通过承认美帝与自己享有一样的海军吨位来保持了均势。

    后世徐杰一直认为,英国人所谓的那些g3和n3计划其实都是烟雾弹,那些吨位大的可怕性能先进的要死的东西先不说那个时代能否造出来。单纯从经济角度来看就不是战后的英国可以承担的。英国人的那些战舰可都是图纸船!从来没有开工过。但是英国人单纯凭借这些计划,就让美日废除了一大堆已经开工的战舰,从战略上来讲绝对是一招好棋。

    当然在1战前,英国海军最为辉煌的年代,英国人自然是不需要和华夏签订什么海军军备限制条约的。英国人想要限制的是华夏共和国在东南亚的驻军规模和基地规模。作为最早的海权国家,英国人在维持全球海权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英国非常清楚。除了一支强大的舰队之外,一个真正的海权国家还需要有一个遍布所控制海区的基地和要塞群为舰队提供保障。

    华夏海军已经在远东形成了优势。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既然如此,那么英国人想要限制的就是华夏海军可以利用的基地数量。巴达维亚早晚会落入到华夏的掌控之中,这里本来就是一个优良的海军基地。而且俄荷舰队已经经营了很长时间了,也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可以预见,这里绝对会成为华夏海军在南海的重要基石。想让华夏海军放弃这里是不可能的。

    所以英国人想要的是,华夏必须保证在未来10年的时间里,在东南亚所拥有的海军基地数量不能超过3个。只有这样英国人才会感到安全。为了让华夏接受这个要求。英国表示可以在机械出口以及贸易上予以一定的优惠,尤其是农产品和轻工产品可以减免部分关税,而曾经利用各种不平等条约获得的贸易特权以及海关权利英国人表示也可以放弃。

    看似英国人亏了很多,实际上这些不对等的条件随着华夏的最终崛起早晚会被废除。而轻工产品和农产品的优惠则是为了和德国争夺资源,华夏和德国之间的一些协议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