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13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再跨过英吉利海峡的壮举!让德国人完成法国皇帝未完成的事业。

    而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即使是近在咫尺的英吉利海峡对于德国来说也太困难了,海峡内复杂的天气情况。对岸严阵以待的英*队,以及水雷、飞机、潜艇等等原因,还有需要筹措的后勤和运输船队对于德国来说太过复杂。德国空军认为即使再英国空军有所损失的情况下,想要夺下英吉利海峡和英国南部的制空权还是有些问题的。而德国海军认为即使舰队可以击败美英法三国舰队,那么修理战舰补充战损的时间依然会很长。这就好比1战中英德两国在北海的交战一样,即使德国人能以1比2甚至1比3的交换比取得战斗的胜利,但是依然被数量占优质量较差的英国舰队长时间压制。斯佩伯爵可不认为德国海军能靠一波攻势就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英美不是傻子,打不过人家可以躲!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以及书友老学生的月票支持~~~。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支持~~~。

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同盟国最终战略2() 
在搞定法国之后,是继续攻击英国还是转向中东直击印度。这个选择问题让德国总参谋部和海陆空三军争执不下,毕竟其中的风险和收益同样让人无法割舍。如果说打下法国让同盟国在对抗协约国的战争中获得了极大的优势,那么打下英国后,说同盟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不为过,原因很简单,英国人垮了,美国和华夏还打算在欧洲登陆?德国本土将处于安全之中,没人能威胁到同盟国的本土!再打下去就是漫长的消耗战,这对于华夏和美国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即使同盟国同样无法奈何的了华夏和美国,那么至少让后者承认德国在欧洲、北非和中东乃至南亚的霸权还是可以的!而且打下英国可以顺势通过谈判获得印度,何苦让上百万大军从欧洲赶往南亚呢?

    而想要占领英国的话,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海军和空军,和陆基关系不大,按照德国陆军的说法,只要你能把我们送到英伦三岛,那么剩下的事情就不用你们管了。十五天之内大家在伦敦庆祝胜利。但是如何把陆军送过去这还真不是一个好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其中牵扯了相当多的问题。首先空军方面就面临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里希特霍芬不是没考虑过攻占英伦,相反,他还专门和其它将领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反复的推演。

    在设定之初,德国空军认为英国空军将在法国战役中损失3成左右的一线兵力,这个推断是按照伊朗战役中英德双方的空军损失和空军总量来计算的。在一击击溃英国驻伊朗空军的战役中,开始的时候德国人的攻势在经历了最初的优势期后,在战役中盘也不是势如破竹。双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鏖战。而当英国空军可用兵力下降到6成的时候,双方的形势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英国空军一线兵力出现巨大缺口,进而导致全盘崩溃。

    以这个数据为临界点,如果再空军方面同盟国最终在法国战场上压垮协约国后,那么英国空军驻扎在法国的航空队损失数量应该也在这个比例上下,当然考虑到英国空军不可能把所有飞机都派往法国。所以当法国战场空战形势发生逆转的时候,英国空军的损失力量应该在3成左右,如果英国人抽身比较早的话。那么这个损失率还会更低。也就是说同盟国空军将在英吉利海峡面对英国皇家空军另外7成左右的兵力!

    当战场从法国本土转移到英吉利海峡和英伦三岛之后,双方的形势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德国空军的设想,在法国战役结束后2个月左右的时间,德国空军才能完成对英国的战役准备。这倒不是说德国空军磨蹭。而是因为数千架飞机进入法国。而且还要修复被战争损毁的机场和防空设计,再加上需要储备空中战役需要的燃料配件。还有大量的技术和维护人员要进入法国安排生活。这一系列的准备能用2个月解决就不错了!而这两个月的时间则是英国人休养生息恢复实力的关键。德国人对英国战时战斗机的产能估算是每月1000架左右的各种战斗机,这个数据在徐杰看来还是偏低的,毕竟英国人2战飞机产能的巅峰是2。6万架,其中有不少双发和四发轰炸机,如果英国人一心一意的生产战斗机的话,那么一个月1500架以上应该不成问题。不过即使每月补充1000架战斗机的速度,也足够让德国空军感到压力巨大了!

    1000架战斗机是个什么概念?一个月的时间英国人就能补充一个航空军的规模。而这一次。德国人作为攻击方就必须穿越英吉利海峡在英国本土上空和对方作战,在获得了法国本土的前进基地后。b109和w190战斗机的短腿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攻击距离依然不富裕,毕竟是你是带着副油箱过去的,一旦碰到拦截就要把副油箱扔掉。然后凭借w190机体内不过624l重量才半吨的燃油和对方缠斗pk的话那实际航程肯定会大打折扣,毕竟理论航程是一个方面,战斗中激战是另外一个方面。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德国空军在英国南部为轰炸机群提供护航就已经很不错了。

    英国人不傻,他们人很早之前就考虑到德国人可能对英国实施战略轰炸,所以人家果断把重要的军事部门和工厂迁到了北部,如果德国空军想要轰炸的话,那么战略轰炸机就要做好单刀赴会的准备,看看意大利战场和伊朗战场上轰炸机的损失,再想想英国的航空实力,里希特霍芬就有些不寒而栗!想要摧毁英国人的工业基础那将是一个相当漫长而残酷的过程。

    也许有人说了,我们不把手伸到那么远,直接瞄准英吉利海峡和登陆场不就行了?掩护陆军上岸,然后将后面的任务交给陆军不就可以了?里希特霍芬想想也对,但是如果不对对方纵深进行打击的话,那么英国空军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补给,而美国人也可以从英国北部港口为英国输送飞机和飞行员。那么战斗将必然导入到消耗战之中,而在英国人的主场作战,德国人势必捞不到便宜,英国人有完善的雷达网、高炮阵地、防空警戒哨和众多的基地。德国人有什么?也许飞机数量是优势,但是飞行员掉一个少一个,可没有跑回来的可能,总不能游过英吉利海峡吧!

    所以最终德国空军对英伦空战的推演结果并不看好。他们甚至有打算在没有完全拿到制空权的情况下强行发动登陆作战,德国空军有孤注一掷的气魄,但是德国陆军却拒绝接受。毕竟海上可是没掩体的,一艘船上好几百上千人,一发炸弹就可以解决!空军认为他们能压制英国空军就不错了。想要彻底打垮对手那必须断绝英国的海上运输。而这一点就要看海军的了。

    德国空军对形势的估计还是很正确的,如果再英国人原料充足,并且有美国人援助的情况下发动攻击的话,那么空军很难取得压倒性胜利,所以,想要解决英国这种岛屿国家,最关键的还是制海权。所以在这方面海军还是有发言权的。在空军推演后面的战局时。海军也在考虑在法国战役结束后,截断北大西洋航线的可能性。相对于空军方面的保守,海军方面还是很自信的。

    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虽然开始的时候德国海军认为在法国战役结束之前,海军的压力不是那么大,但是随着法国战役初期的重心向地中海方向倾斜,所以德国海军必须在完成法国南部登陆战后主动驶出直布罗陀海峡。在大洋上寻找重创美英舰队的机会。这一次德国海军在形势上占据优势。德国并不依赖海运,而美英法三国必须把相当一部分力量用来维持北大西洋航线的安全。德国的潜艇、航空巡洋舰和伪装袭击舰组成的狼群将对协约国赖以生存的血管展开攻击。而当美国人不得不分散力量驱逐和围攻海上的袭击舰的时候,德国海军将集中力量在远离大陆的地方伏击美英舰队。

    依靠双发飞机的优势在陆基支援越弱的情况下,德国航空母舰拥有的感知优势和攻击优势越明显。再加上德国海军可以获得亚速尔群岛的岸基飞机支援,德国海军认为他们在战争初期将获得优势,尤其是在美英两国的大型海上巡逻机没有部署到位的情况下。而为了保证海军计划得以实施,德国高层在经过协调之后,增加了对海军物资的配给数量以及经费支持。虽然新的航母建造计划上,头一批建造的航空母舰依然是2艘毛奇级装甲航空母舰和1艘欧罗巴级航空母舰。外加3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