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1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随后的攻击阶段。我们三艘航空母舰上的270架左右的飞机一次只能释放出一半左右的飞机,120架飞机看起来数量很多,但是考虑到两艘新航母上的飞行员都是新人。而且我们的攻击机还未开始更新换代,所以攻击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如果对方全力防御,使用英国飞行员和飞机的话,那么对于我们的低速攻击机将是极大的威胁。如果我们失去这次机会的话,考虑到飞机的航程问题,他们有可能快速向反方向撤离,我们想要再追上他们恐怕就会很难了。如果他们逃掉了。他们最糟糕的结果无非是到协约国殖民地驻泊然后解除武装,再被伊朗的盟友接收。”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下的发生,我们必须在和他们第一次交手中就将其彻底摧毁,3艘航母和2艘航空巡洋舰已经是最低标准了,如果可以,在确定对方方位后,我们最好能先偷偷跟踪,然后联合盟国舰队一起行动。”霍尔迪想了想补充道。作为奥匈帝国海军的原来。他是少数几个可以不太顾及皇帝颜面的存在。霍尔迪的计划还是偏向于保守,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找准机会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好吧,就先这样吧。”费迪南对霍尔迪的计划并没有做出表态。而是示意对方可以先下去了。不过在内心深处。他还是很失望的。但是没关系,除了海军之外,奥匈帝国的陆军在他看来也是可以依靠的。按照他私下里的说法。即使奥匈帝国陆军再次,也总比土耳其人强多了吧。

    对于海军来说奥匈帝国并不是放在第一位。但是对于陆军来说,自诩为一流陆军强国的奥匈帝国可是绝对不能放松的。尤其是在意大利内战中。奥匈帝国北线陆军的崩溃更是深深的刺激了这位志大才疏的君王。而在战争结束后,奥匈帝国内部也对这场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经过数年的准备和运作,奥匈帝国陆军内部认为自己已经有了一战的能力,而伊朗战争将是证明他们能力的试金石。相对于比较保守的海军来说,陆军计划有更强的攻击性!

    对于奥匈帝国来说,意大利的惨败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让帝国陆军蒙受了一定的损失,面子上更是难堪,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奥匈帝国从这次惨败中吸取了很多的经验教训,至少他们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知道在目前的国力和体质下,奥匈帝国应该应有什么样的陆军才有效率,才比较现实。

    奥匈帝国知道,自己的工业和财力根本无法支持自己搞出一支类似德国的强悍陆军。如果说德国陆军的力量支柱是强悍的装甲部队、强有力的远程火炮以及大量配发的机枪的话。那么奥匈帝国的陆军购成则是有限的装甲部队,一定数量的远程火炮加大量的迫击炮,再加上只能算凑合的步兵装备。

    坦克作为一个诞生于一战的新式武器,随着技术的进步,其在陆军中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意大利战场中双方坦克之间的厮杀更是让人意识到了这种武器的强悍,但是可惜的是,奥匈帝国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从财力上来说和装甲军团有一定的差距!首先说技术,倒不是说奥匈帝国无法提供强悍的火炮和装甲,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动力系统。奥匈帝国可没有德国的迈巴赫发动机。虽然他们努力试着研发新的发动机,但是性能和稳定性一直都很难让陆军方面满意。而在财力方面。更是如此。即使是德国的4号坦克的造价和维护费用,对于奥匈帝国来说都是一个比较高的数字。更不要说德国人私下里正在设计的虎式坦克了。

    对于奥匈帝国。德国还是很慷慨的,毕竟是同盟国中的二把手。在一次私下会面中,兴登堡明确表示可以给奥匈帝国转让4号坦克的生产技术。但是奥匈帝国在经过一番研究后,还是认为单纯的4号坦克对于奥匈来说并不适用。原因很简单,在德国人眼中,4号这种级别的坦克在未来的战争中将逐渐变成大路货。遇上难啃的硬骨头的话自然有虎式及其衍生型坦克对抗。所以对于一种中型坦克而言,德国人强调的是火力、防御和机动性之间的均衡。

    但是奥匈帝国不一样,30吨级别的坦克已经接近奥匈帝国技术和经济能承受的极限了。也就是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奥匈帝国不太可能装备更重的坦克了。所以说。无论奥匈帝国装甲部队碰上的是中坦还是重坦,都只能用30吨级别的坦克去死磕。所以奥匈帝国的要求很简单,不求有多高的机动性,也不求防护多么均衡。但是至少你能把对面的坦克捅穿吧!

    按照道理来说,那奥匈帝国生产坦克歼击车就可以了,但是实际上这种点了防御专长,进攻比较悲催的东东并不能取代坦克在装甲部队中的作用。装甲部队本身就是要勇于进攻的,而不仅仅是作为救火队。于是乎,奥匈帝国决定另起炉灶。自己搞一款适合奥匈部队需要的坦克。而在此之前,奥匈帝国只能以德国的三号坦克及其衍生型再加上少量的4号坦克来渡过这段过渡期。

    到目前为止这款坦克的图纸设定已经完成,采用的布局方式是较为少见的动力前置布局方式,在车体中后部有一个巨大的炮塔。可以容纳更大口径的火炮。考虑到这种布局方式在散热方面可能会有些问题。所以他的动力并不高。机动性也比较差。但是作为补偿,除了强悍的火力之外,它的正面防护可以用不错来形容。车体侧面前部防护也不错。但是后半部分和车体后面以及下部的防御就只能用差劲来形容了。这款被命名为弗里茨型坦克成为了奥匈帝国未来制式坦克,至于说设计是否成功。那就只能交给战争来检验了。

    奥匈帝国和德国装甲部队的差距除了坦克构成不同外,最重要的方面是奥匈帝国没有足够的财力来为坦克配属各种辅助战车。这种情况比历史上的苏联也大大不如,德国人可以给坦克配属步兵战车、半履带输送车来搭载步兵。苏联虽然是用坦克来输送人员,但是至少能凑出足够的isu和su这些支援战场。奥匈帝国就差了一些,不仅没有给坦克配步兵战车的计划,甚至就连支援车辆数量都比较稀少。所以在德国人眼中,奥匈帝国的装甲部队构成十分畸形。

    至于支援火力的问题吗。这个位面的奥匈帝国从国力上来说还远不如历史上的苏联,所以他们的支援火力只能业必须选择以迫击炮和榴弹炮为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基本的火力投射量,也许有人问了,要是对方远程火炮压制怎么办。那么答案只有两个,一个是用更大口径射程较远的榴弹炮来压制对方较小口径的加农炮,而另外一个答案则是感觉想办法转移阵地或者把炮兵掩体弄得坚固一些吧!如果这支部队运气比较好的话,倒是可以配上一些105mm加农炮,不过这东西想要和远程火炮比射程可是困难一些,倒是打坦克更顺手。

    在轻武器方向,奥匈帝国士兵对于自己手中的曼利夏步枪还是很满意的,作为一款直拉步枪,这款步枪的射速是相当不错的,可以和李恩菲尔德步枪拼一把射速了。考虑到近战的问题,奥匈帝国也装备了冲锋枪。可以看做奥匈版的mp44。至于机枪方面,奥匈帝国没有使用德国人的mg系列机枪而是使用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捷克式机枪。

    “虽然在1战结束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我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依然无法和世界第一流的陆军强国相比肩,甚至于和法国相比我们都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拥有足够数量的兵员,但是却没有足以武装这支部队的武器和资金。尤其是在后勤方面,我们和对手有极大的差距。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运输方式依然是以骡马化为主。这样的后勤补给方式极大的限制了战线的长度,而且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在欧洲和北非作战时,这种情况还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要把力量投入到遥远的中东,恐怕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德国人的陆上运输能力也并不是那么充裕。伊朗和土耳其直接几乎没有铁路连接,只有公路。所以想要让德国人的汽车帮我们解决运输问题恐怕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为了保证我们在中东的部队不被脆弱的后勤压垮。我们必须限制部队的规模。根据陆军的计算,我们在中东派遣的部队不应该超过10万人。”施拉格说道。

    “十万人吗?这个数量有些少吧?战斗力可以保证吗?”费迪南有些犹豫的说道。这个数字和他心中的估计差距有点大。

    “在伊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