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5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严海斌第二次听“生产工艺”这个词了,想想苏城的话他倒觉得吕所长说的是实话,于是把苏城的话重复了一遍,道:“我估摸着,缺的设备肯定是不老少,用钱买不实在你说说,哪个所哪个厂有这些东西能借来不?”
他挂着总经理的头衔,做的是军代表的工作。
吕所长苦笑:“借,找谁借?”
研究所缺粮不是昨天今天的事了,别说购入机器,各家连设备维护都难以支持了,怎么会把自己舍不得的设备借给别的研究所用。
严海斌没办法了,回头看了眼,小声道:“不行就让汤处长出面,大不了,咱们赚了钱以后,把淘汰的旧机器送两台出去。你先看一下机器的铭牌,弄清楚情况。”
“好。”吕所长紧张的跑来跑去,一会踮脚看上面的铭牌,一会儿撅着屁股看下面的铭牌,活像个猴子似的。好在外国人都被王赟的讲解吸引了,也没人关心某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人。
汤处长等不住了,慢慢走过来,问:“什么情况?”
技改资金和转型的名额编制等等政策性的东西,都掌握在汤处长手里呢。不过,帮助826所转型,也是汤处长的工作。
严海斌前面保证的“七成把握”余音未散,他只当没发生过,说道:“我们想把大华用的设备记录一下,回去做个比较。看情况,我们所的设备还是比较落后的。”
“有多大差距?”
蹭了一身油污的吕所长此时回来了,痛声道:“差距很大,大华进口了很多的外国机器,我看有德国的,有法国的,还有美国英国的。许多设备的参数,都比我们的高了一大截,不换装,这个碳纤维怕是做不成。”
“技改资金不够?”
“怕是要多申请一些。”
“要多少?”
严海斌瞅瞅吕所长,后者一咬牙,道:“最少得1000万……美元。”
汤处长听了前半截还觉得轻松,“美元”两字一加,脸色就变了:“1000万!还是美元?你当我是银行?老严,你不是告诉我说,有七成把握吗?”
严海斌心想:我当时要是不说个七成把握,你人都不来吧。
面子上,他不能这么说,只能装憨厚:“这是我们的错,主要是所里的设备太旧了。这种高科技的东西,落后几年就赶不上了。”
“美元是别想了,1000万人民币都不行。技改资金的上限是300万,不行就算了。”汤处长说的很武断。
93年的军费开销仅400多亿,没有军队经商的补贴,根本支持不下去。研究所的困窘只是冰山一角罢了。如果不是826所相对重要,不改不行,汤处长都不会出现。
所以,吕所长说出1000万美元,汤处长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严海斌心下一紧,826所的转型,全靠科工委的支持,汤处长要是不帮忙了,此事八成要黄。
吕所长也是压力山大,逼得自己语气放的轻松些,道:“苏城这个人,其实是有些意思的。”
“嗯?”
“我看过大华实业的历史,这个苏城在投资方面,堪比天才。他做的项目,鲜少有不赚钱的,就是目前耗资较多的液化天然气船的项目,眼看着也要完成了,说归说,还真是厉害。”吕所长摇头晃脑的赞叹着,好像真的很是佩服。
汤处长身在国防科工委,对投资什么的确实很有兴趣,一边回想,一边点头道:“还真是如此。”
“此人惯捡金母鸡,不佩服不行。”吕所长说着话锋一转,道:“大华实业在碳纤维上的投资,绝对超过了3000万美元。”
“哦?”
“你看看这些外国佬,我敢说,用不了两三年的时间,他就能把3000万赚回来。”吕所长是置之死地于后生了,才查看了一会儿铭牌,他拿不出准确的数字,只能大致的估计一下。但不这样,就无法说服汤处长,没有科工委的支持,他连技术转让都拿不到。
汤处长缓缓点头,然后道:“就算这样,1000万也太多了。而且,咱们也没有美元。”
“1000万美元,说不定一年就回本了。”吕所长说的信誓旦旦,却连自己都不相信。研究从来都是亏本的,想法设法的找投资是研究主持的天性,不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汤处长不知在想什么。
严海斌咬咬牙,道:“1000万美元不够也没关系,咱们先把技术得到,说不定还能找别人合作,省下些设备。”
这是他和吕所长商量过的事,是作为候补方案的。
汤处长果然有了兴趣,问:“找谁合作?”
“别的研究所,或者别的企业都行。”
“859所?”这是汤处长需要改制的另一个研究所。
严海斌再看吕所长。
吕所长吃了苍蝇似的,勉强说:“也行。”
他们和859所的关系明显不怎么样。
汤处长的眉头有点舒展开了,考虑片刻,道:“外汇不能多了,技改资金可以提高一点,根据合作的研究所的数量吧,两家或者三家。”
这样肯定还是不够的,但他放了一个口子,严海斌就很满意了,他心里还琢磨着,如果能将大华实业的设备借一点过来,那就解决问题了。
几个人正想着,一名大华的员工走了过来,问道:“哪位是严海斌先生?”
“我就是。”严海斌打量着对方。
大华的员工递给他一个本子,道:“苏董让我交给你的,根据铭牌,能查到里面的设备的价格。”
严海斌一听,就想把手上的本子扔出去。
汤处长不客气的从他手上将本子拿了过去,随手翻开。
只见一台设备的彩页下面,有红色的手写数字和符号:s4,500,000。
吕所长自然而然的读了出来:450万!
旋即,文质彬彬的吕所长就跳了起来:“不可能。”
汤处长冷然道:“什么不可能?450万美元不可能,还是做出碳纤维不可能?”


第五百一十三章 活棋
“老吕,你仔细看看。”严海斌瞅着汤处长的脸色,暗叫不好。
申请预算的时候说少一点,等项目批下来再追加,这种手段在国内各种项目里早就不新鲜了,汤处长也是见怪不怪。
但是,所谓的算少一点,通常砍一半就很厉害了,一台机器450万美元,那就不是追加投资的问题了。
这根本就是一个大坑!
跳下去爬都爬不上来。
汤处长自诩身子骨不算弱了,还是三分心虚七分庆幸的盯着出门的甬道。
这本彩印的设备价格表,就是一个下马威吧。
450万美元对科工委来说,也算不得什么,对他这个基建处的处长来说,也称不上天价。
但是,这坑爹的是一台设备的价格啊!
吕所长也觉得情况不妙了,小心翼翼的将彩印的本子拿过来,装模作样的看了一会,说:“他们的价格肯定是虚标了。”
“哦?虚标了多少?”汤处长已经回过味来了,语气不善。
吕所长吭吭哧哧的琢磨了半天,道:“这个是薄膜缠绕机,也叫裹包机,咱们国内好几个重工企业,都生产这个东西。看上面的规格,我估计几百万人民币顶天了,说不定连450万人民币都用不上……”
“一台机器450万人民币,也不便宜了。”汤处长似笑非笑的。
吕所长傻笑:“那可不,科研是比较费钱的,不过,咱们所里的裹包机,拾掇拾掇还是能用的,这钱不就省下来了。”
“呵呵。”
耳边的笑声,突然变的极为刺耳。
吕所长忽的转头过来,眼珠子像是要刀子似的,剜向旁边的大华员工。
后者笑容不减,伸出手来,道:“不好意思,我没忍住。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大华实业,大华实验室下属的碳纤维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员柴潮生。”
这是很正式的介绍了。汤处长和他轻轻的握了一下手,转瞬松开。
严海斌和吕所长根本就没有要握手的意思。
柴潮生很无所谓的笑了笑,然后指指彩印的本子,道:“碳纤维的产业化项目,我也是参与了的。你说的裹包机是8500之类的吧,我可以负责任的说,面对微米级的丝束,薄膜缠绕机最差也要你们看到的CY20才行。”
“说的比唱的好听,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卖设备的。”严海斌站了起来,说道:“要是不用好设备,就不能搞工业,咱们国家至今还是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小米加步枪,不见得斗不过你的大炮飞机。”
严海斌振振有词,声音也高亢起来。
柴潮生温润的一笑:“没有好设备也能搞工业,这一点我同意。但是,要想用便宜的设备,就得弯得下腰,沉得住气,大华的廉价碳纤维的工艺流程里面,能够承担微米级任务的薄膜缠绕机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要替换CY20,那就要对整个碳纤维的工艺流程进行修改。”
顿了一下,柴潮生有点矜持的道:“……贵所若是能够修改整套的工艺流程,那又何必要大华实业转让呢?”
吕所长愕然无语,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