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4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开玩笑。”关润泽认真的道:“我确实是大华实业集团,销售事业部的经理关润泽,怎么?你们这个高尔夫球俱乐部,不允许打工的玩?”
“那不是,只是……”伶牙俐齿的李香菱也不知该怎么说了。国内的白领金领还不成气候,她接待过各种奇怪的客人,满足过他们各种奇怪的要求,但是,要让她选一件最离奇的事,一个打工仔花20万元办会籍绝对要列在头条。
关润泽知道她想说什么,摆摆手,道:“公司报销会籍的花费。”
“真的?”李香菱羡慕之下,连公司规定都忘了。几秒钟后,才醒悟过来,补救道:“大华实业的福利这么好?”
关润泽笑了笑。对于苏城董事批准了20万元的经费一事,他至今想起来,仍然觉得不可思议,因此,实在说不出什么来。
李香菱只当他是自傲,轻轻的笑了一声,将表格填了下去。
半个小时以后,关润泽就换好了衣服,带着一名球童,出现在了会所的餐厅中,其穿着打扮,与来此游玩的富豪别无二致。
会所的餐厅,采用咖啡厅的形式,但提供正餐。
关润泽站在门口,眼睛像是扫描似的,从左到右看了一圈。
“刘卫明,郭志刚,彭温岭,谢长华……”关润泽将他们和名单上照片一一对应,暗叹道:20万真贵,真好用。
这些富豪,全是大华实业的销售部追踪许久的人物。他们或者处于产业链的上游,或者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但都是有着庞大能量的家伙,平日里难得一见。不成想,这样一个偏僻的高尔夫球俱乐部里,竟是满满当当的各种人物。
确定了人物,关润泽忍痛放弃了那些与船舶行业不相关的富豪,首先走向渔业大亨谢长华。
这位粗手粗脚的前渔民,如今手戴玉扳指,腰佩白玉,搂着一个漂亮女人高谈阔论。那女人脖子上带着一串指头大小的珍珠,耳朵手腕也满是珠光宝气的饰物。关润泽心想:难怪见不着人,放在别处,早被抢个精光了。
明面上,他带着久经训练的笑容,来到了谢长华身边,一边听他的言辞,一边似有似无的点头。
谢长华立刻发现了关润泽。
别看他是一个资产过亿的渔业公司老总,但在港豪高尔夫球会所内并不出奇,别说是这种深谙心理,恰到好处的赞同了,就是想要互相吹捧,还得看对台的老板心情好不好。
谢长华毫不矫情的转向关润泽,笑道:“兄弟,第一次见啊。”
“我是大华实业的关润泽,谢总好。”关润泽首先自我介绍。
“你是大华实业的股东?”
“中层干部而已。”关润泽笑笑,说道:“公司福利,送给我一张会籍,正好来渡假。”
“我在别的会所见过几个老外,和你这种差不多。大华还真舍得。”
“互惠互利嘛,我们给老板赚钱,老板给我们发薪。谢总你也躲不过的,总有一天,得准备一叠会员卡。”
“我那公司,要是能有大华实业一半的规模,让我准备一箱都行。”谢长华露出满满的笑容。
关润泽配合的微笑。他以平等的姿态与谢长华聊天,好像两个咖啡厅里见面的陌生人似的。另一方面,他让谢长华主导对话,时不时的做个捧哏的,效果是出奇的好。
没多大功夫,谢长华就邀请他一起打球。
和那些老板们比起来,这个大华实业的中层干部,明显要讨喜的多。
几天后,关润泽就拿到了6艘船,共计一万吨的订单。
谢长华还很关心的问:“时间够吗?那些国企接单,都是要订两年合同的。”
“我们大华船业的理念,是为客户着想。其实,别说是一年合同了,腾出手来,半年内完成合同都能做到。”
“半年就能做完?”
“您要是把签给中船的订单,给我们大华,我保证六个月内完成。”
“哦。大华船业是个新公司,许多零件都不能自产吧,我要是把中船的订单给了你们,大华怕是要被人家卡脖子了。”谢长华呵呵的笑着,眼神闪烁。他其实是愿意把订单交给大华的,因为大华船业的船只交货时间更短,售价更低,选择性更强。不过,谢长华也是做了多年老板的人,生怕大华船业做不下去,自己反而被中船列入黑名单,因此问的很详细。
关润泽微笑:“您说的,我们都已经考虑到了,不怕中船卡我们的脖子。”
“不怕?为什么?”
“这个我就不能说了。”关润泽自己,其实也不知道。他按照标准程序,道:“谢总,你放心,只要合同签订,即使中船卡我们的脖子,我们从国外进口零件,也会如期交工的。”
谢长华若有所思的点头。
同一时间,大华采购部门的人员,化整为零,前往中船各个船厂,采购零件。
他们将中船独有的零件进行编号,根据每日的订单签订趋势,进行采购。
分散的采购人员,今天采购100件1号到30号零件,明天采购30号到50号零件,为了防止中船发觉以后,被掐住脖子,苏城又命令大华实验室开始进行仔细研究。
中船独有的零件,又被细细分成几类。
不经过重新设计或经过简单设计就可以采用通用零件替代的被列为D类,暂不考虑;中船下属诸多工厂都能提供的特殊零件,被列位C类,予以观察;需求量很大或难以被替代的,被列位B类,由大华实验室组成项目组,积极联系配套厂,设计替代品;A类则是拥有专利,或者难以设计替代品的,这就变成了采购部的重点对象,他们在全世界注册公司,分别进行购买。
以央企大老爷们的作风,没有大几个月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发现大华实业的动作。
更准确的说,中船重工根本就没有一个部门,是负责考察关注市场的。至于情报收集云云,对他们来说,更像是天方夜谭。
就在一年前,中船和远洋还是国内的垄断龙头。能够制造大型船舶和特种船舶的,除了他们,别无分号,又何须关注市场。至于国外市场,又有日韩美欧的激烈竞争,习惯了坐地分钱的中船,也缺少开拓的兴趣。
即使是订单数量减少,中船依旧没有意识到情况发生了变化。
这种情况,哪怕苏城早有预料,也只能默默摇头。90年代死掉了太多太多的国企,有的确实是政策性亏损,有的是殃及池鱼,但也有许多,确实是寿终正寝老死的。
苏城没有毁掉中船的意思,但是,看着一叠又一叠的订单,他对詹志芳的命运,确实是不看好。
(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七章 成吨的订单
李沧抱着六岁的女儿,坐在汽车的副驾驶座上,手指越过码头,高声说:“团团看,这个就是大轮船了,我们造的是货轮,能运好多好多的东西。”
他的妻子燕晓玲同在学校工作,此时也好奇的四处打量。虽然丈夫是船舶专家,她也去过几次船厂,但像是大华船厂这样的私企,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尤其是大华船厂的机械化程度,给了她很深的印象。
90年代初的中国,轻工业经历了暴利和整合以后,正在焕发出世界性的竞争力。重工业却几乎没有任何的变化。有幸在80年代初更换设备的船厂,差不多就是中国最先进的船厂了。大华实业为了制造LNG船,而引进的一批先进装备,差不多达到了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的水平,光是从外观来看,就漂亮的很,以国人目前的认知,说是未来科技都可以。
李沧的小女儿似乎也被大轮船所震慑了,咿咿呀呀了半天,问:“轮船装的多,还是火车装的多?”
“当然是轮船,你看到的啊,是2万吨的散装货轮,火车一节车厢只能装60吨。所以说,一艘货轮里面,能装300节火车车皮的东西。”
“能装洋娃娃吗?”
“当然能装。”
“能装100个?”小女孩自己比划了一下,似乎觉得不够,又加了一个:“装101个?”
李沧哈哈大笑,说道:“别说100个了,一万个十万个都能装得下。”
“10万个……”小女孩冥思苦想,终于联想道:“十万个为什么。”
“对,十万个为什么。”李沧高兴极了,扭头道:“晓玲,你给她看《十万个为什么》了?”
《十万个为什么》可以说是中国少年科普第一书,李沧身为一名科学家,自然希望女儿能够读读这本书。这也是他和燕晓玲设计的育儿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这套书,自59年出了第一版以后,屡次再版,并在90年代初,再次掀起了热卖潮,直到20年后,仍是相当知名的品牌,且适合全年龄层阅读。一个接受了大学教育的正常学生,不能回答一半以上的问题,丝毫不用羞愧。
燕晓玲抿嘴笑笑,说道:“团团挺喜欢的。特别是天文卷,前两天还缠着我要看星星。”
李沧更高兴了,抱着女儿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