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3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平其实是不想跟着来的,但飞机生产线的事又太重要,是上级领导和上上级领导们都关心的问题。他不来的话,是很难交代过去的。
苏城没多说,脑袋转回来道:“你们想我怎么贿赂这个马克西姆。”
刘明浩被他说的无奈:“不是贿赂马克西姆,是谈论双方合作的可能。”
苏城摆摆手:“怎么做?”
“我们准备了一笔外汇,数额不大。另外,还可以看看马克西姆的意见,我们可以提供一些货品,交给他在俄罗斯销售。”
这就是钱加货的模式了。苏城点点头,问:“多少钱?多少货?”
“10万美元。另外有价值500万元人民币的货品。”
“多少钱?”
刘明浩很不好意思的道:“10万美元是我能拿出来的最高数字了。就是这样,也还一路请示了好几位领导。”
“真不容易。”苏城叹息了一声,道:“这么大的事,你们就准备了10万美元……”
刘明浩很不好意思。焦国平呵的笑了一声,道:“要么苏董您添些?”
苏城脸色一冷,道:“我一个做企业的,添钱贿赂外国领导人,那是什么事?”
和刘明浩担心的地方一样,苏城即使做过贿赂外国领导人的事,那也不能说给人听,或者亮给别人看。他当面提出来,是逼着刘明浩交底,却不能把自己的腹部亮给焦国平。
刘明浩轻搡了一下焦国平,面对苏城笑道:“怎么能让苏董添。不管怎么说,先看看马克西姆的意思再说。此事若成,我欠苏董您一个两个大人情。”
他特意竖起两根手指,然后眨眨眼。
两个人情,一者是做贿赂马克西姆的中人,另一个,自然是让苏城不够了自己添的。
苏城缓缓点头,道:“我看看有什么能做的。”
刘明浩连说感谢。
苏城展颜一笑,道:“嘴上说的就不必了,谈到人情,我倒正好有事请您帮忙。”
刘明浩一愣,转瞬又笑容满面,问:“什么事?”
“大华实业正在争取秋明油区的油田合同。我们已经敲定了几个合同,剩下的还在谈判中,今天见到刘先生,我突然想到,是否能请您帮我们大华邀请几位有留苏经验的领导,级别越高越好,和苏联的关系越密切越好。另外,必须是党员。”
刘明浩以为他会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此时一听,大为放心的笑道:“我们部里面,留苏的人就多的很。京城就更多了,你什么时候要?”
“尽快吧。”
“等我一天时间给你回信。”刘明浩的自信不是天上飘下来的。中苏关系最美好的50年代,苏联帮助中国培养了大量的留学生,当时每年都有4000名以上的中国学生在苏联进行或长或短的学习。这些学生才是中国最根红苗正的海归派,基本都做过领导岗位,可以说全部满足苏城的需要。
大华实业以企业的身份,不好去邀请这些领导干部。刘明浩披着虎皮扛大旗,一封公函发出去,估计就能找到合适的人选,因此说话也说的非常大气。
只是焦国平不太明白的问:“你要留苏的领导做什么?许多人可是不好伺候。”
苏城不给他说,口中道:“总是有用。”
刘明浩才不管苏城要人做什么,只要他自己的任务能完成,那就全是满足。
没几天的时间,听说苏城已经开始和夏米尔接触,立刻就把人就给苏城送来了。
先期是3个人,两人是55年留苏的,一人是52年在苏联短期培训过的。三人都是副局级的待遇,在部委下属的实业单位做一把手。从政治生态来说,这三人的仕途已经算是结束了,但生活还是称得上滋润,尤其是其中一位做媒体领导的,手下管理着大量的无冕之王,依然有土皇帝的风范。
三人看在刘明浩的面子上来了,心甘情愿是称不上的,到了苏城设在秋明市的办公室,也没有什么好脸色。
焦国平陪同而来,颇有看戏神色的坐在边上,等着看苏城怎么对付这样3个雕塑级的老古董。
苏城暗笑两声,一挥手,就见杨明抱着三身裘皮大衣而来。
“西伯利亚太冷了,三位要注意身体,可别冻着了。”苏城说话间,将裘皮大衣给他们穿上。
“我们穿老棉衣就行了。”当中一人推拖着。
“您就当是工作服,你们的工作啊,需要这么一身衣服。”苏城这么一说,三个人就半推半就了。
又柔软又油滑的裘皮,怎么看怎么高档,三人摸着也都喜欢。
苏城接着又道:“你们帮大华工作期间,我们公司会照例安排五星级的酒店。假如当地的酒店水平不足,公司会将差价补贴给你们。对了,给你们的补助,用美元可以吗?”
“可以可以。”三人脸上都泛起了笑容。1992年的美元不能说是紧缺了,但仍旧很稀罕,如果以新婚准备做标杆来衡量的话,进口的电视冰箱和洗衣机,其豪华程度堪比后世的三环大三室,对老头子的吸引力更大。
两发糖衣炮弹打上去,老头子们就晕乎乎了,再和苏城说话,可谓是谈笑风生。
焦国平看的那叫一个生气。偏偏他不好开口说话,真是要憋出内伤来。
这厢里,苏城也说明了工作内容,对三人来说,根本没有难度,纷纷要求立刻开始工作。
苏城也不矫情,领着三人往会议室而去。
焦国平自觉的跟了上去,就见不远处的会议室里,坐了半屋子的俄罗斯人,正谈的气氛热烈。
三个老头子有苏城的授意,很快加入了进去。
他们不懂经济谈判,却都有留苏的经历。三人以大华的顾问出现,一人抓住一个前苏联的领导人物,先是忆苦思甜,接着开始回忆两国并肩走过的岁月。
激情燃烧的年代,立刻让这些前苏联人回忆起了他们年轻的岁月,再上谈判桌的时候,语气和口吻都不一样了。
苏城微微一笑,站到看的目瞪口呆的焦国平身边,道:“麻烦你通知一下刘明浩先生,我想好他第二件人情是什么了。”
“是什么?”
苏城瞥了他一眼,轻声道:“大华整理了一份我们需要的苏联专家的名单,想请刘明浩先生,帮忙接触。”
大华实业在苏联的能量依然有限,但要是有刘明浩的人马帮忙,那就是两个概念了。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三章 复制资料
大华战略事业部,早在几年前就有调查整理前苏联的专家技术。不过,真到了苏联解体,想坐个火车过来就打包一车皮的专家,还是有重重困难的。
首先是人家苏联专家本身的意愿。西方的月亮比东方的圆,不光是中国人的狭隘思想,前苏联人也是一般的,而且只会更强烈。
和平演变不是说笑的,要不是热爱美国生活热爱到骨子里,苏联群众和党员也不会陪着戈尔巴乔夫玩什么休克疗法。所以,但凡有一点机会,前苏联人都是要奔着美国和欧洲去的,某些通过解体赚到万贯家财的苏联人,宁可放弃俄罗斯的产业也要投奔美国,此等毅然决然可见一斑。
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有哪个苏联人会把中国选择做目的地的。1992年的中国,城市里虽然是解决温饱了,但生活质量还是谈不上,城市建设别说和美国欧洲比较了,较莫斯科也没有多少优势,完全不符合苏联人民的追求。
论及年薪待遇,美国的公共科学家拿着数万美金的薪水,公司研究员拿着十数万乃至数十万美金的薪水,中国企业的平均年薪福利算到一起,也达不到1000美元的标准。
即使是大华实业,也不能因为某人的国家是前苏联,就贸贸然的拿出10万美元的年薪和欧美企业对拼,那样做的话,大华实验室的中国研究员要不要提高薪水?假如把中国的人力成本拔高到美国的程度,那大华实业除非再找到一个百亿吨的油田,否则只有等死的命。
另一方面,并非每个苏联专家都是真正的专家,一个项目组内,有价值的角色往往只有一两人,剩下的研究员只是懂技术的实验室工人而已。把他们带回国,加上一个语言不通,效果也许还不及一名中国研究生。
至于有名有姓的苏联专家,早在大华战略事业部做名单之前,就上了欧美国家的名单。什么贝尔实验室、英特尔、德州仪器,又或者哈弗耶鲁,不等苏联解体,就到莫斯科公然抢人了。在戈尔巴乔夫的卖国软蛋思路下,以学术交流等名义“流亡”海外的苏联专家不在少数。
大华实业真要是摆明车马的争夺,哪有丁点的机会。
也就是这种时候,苏城才能体会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国家领导人满世界的邀请华侨华人的心情。若非同种同源的血脉相连,谁会陪着你玩百废待兴的游戏?看看黑非洲国家就知道了,由于殖民时代没积累,全国说是只有两名工程师就真的只有两个工程师,此等状态下,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