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国女相:陛下,请矜持-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时华盈琅嘱托过,若是提出的交换要求里包括华氏钱庄的西蜀银票独立兑换权,直接拿他们西蜀的圣旨压人就是了。除了这个坚决不能松口之外,没什么是不好商量的。

    而安玲珑真的面见了夏侯少主的下属之后才觉得,幸好只有这一条是坚决不能松口的。

    华家在西蜀的产业经营权,华家在三国其他地域的产业所售卖的东西

    甚至是在南越那个已经成为传奇的“商世”大市街,都被直接讹诈掉一块大好的宝贵地段做了夏侯家的商铺。

第185章 务求兴天下之利() 
安玲珑的幸不辱命,也只是面上这样说而已。

    安玲珑回来之后为此懊恼后悔不已。

    华盈琅笑着安慰她:“你可能不知道,你付出的越多,局势对我们就越有利。”

    “——你要相信,仰人鼻息的日子并不会很久。而夏侯渊,虽然心思深沉,却并不是一个奸诈的阴险人物。”

    “他这是也看到了我的目的,想和华家结个善缘的。”

    这话说得安玲珑一阵恍惚。

    她十分怀疑,自家的小姐自从真的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开始昼夜不停地埋首卷中之后,她的智商就越来越让人慨叹了。

    为什么现在小姐说的话她都有的听不懂了呢?

    难道说她读的书真的太少了?

    其实不然。

    华盈琅在回归恭州的这短短十几日里,每日坚持着逼迫自己白天出门走访来去,各行各业的人都打了交道,来锻炼那原本十分得罪人的一张嘴;

    晚上回来,几乎是立刻就选择挑灯夜读,来填满自己已经临近枯竭的智识。

    毕竟,她终究不是本地人,很多时候,她的想法都让人很难理解,也根本不符合实际。

    再加上华家之大,身为家主,有时还会处理些账务

    每每弄到子时都不带停歇。

    好在是这个身体原来的主人当真是才女——绝大多数的典籍她只消读一遍书,藏在脑海深处的那些记忆就一点点浮现上来,还带着这原来主人的想法和感慨,一时竟有时空错乱、灵魂相交的感受。

    这时候华盈琅才渐渐的明白,她到底是附身在了一个什么样的人身上,而原来的华盈琅大小姐,又是怎样的才动京华,名冠天下,惊才绝艳,宛如谪仙。

    一点点的将自己还原成那个不同于自己的人,有灵魂,有思想,有情感

    这也是为什么,她会选择坚持建好华氏的家庙的原因——换成在过去的任何时候,她都会直接认定这是干脆的迷信行为。

    但现在她明白了。

    今人以为世界上没有神灵鬼魂,难道古人就感觉不到,靠祭拜那些神灵,并不会对他们的生活起到什么实质性作用吗?

    没道理我们的祖先,会真的那般傻。但是他们知道,敬畏一些什么,总是比什么都不怕,一心无所畏惧好得多。

    无所畏惧的人往往是为所欲为,在心底敬畏道义的人,方能约束自己的所为。

    不过是一种敬畏,一种传承罢了。

    人,总是要有一个信仰的。

    最朴素的道义信仰,就体现在这种对于真正的英雄先贤的崇敬和颂赞当中。

    所以她首先考虑的就是这些小事——对于心怀天下的人来说,买一块地建几所草房子,让商人有地方经商贸易;将华家的家庙建起来,允许外人也来参观拜祭华家的家庙,或者是在家庙当中摆上先贤的牌位供人瞻仰祭祀,这都是小事。

    往小里说,不过是助人的义举,或者是对自家购买的地方的一个规划;

    再大一点,也最多是华氏一个家族的家族内事务,没有人会去干涉一个人家的家庙构建成什么样子,建的好了祖宗荫蔽,建的不好也是个人家族的风水问题。

第186章 三国相争西疆殇() 
但是华家不一样。

    华家具有自己的领袖的影响力。这些再说,也不过是琅琊华氏嫡系自己搞出来的小事情,但是对天下人的引导却是远远不止的。

    这样的小事做好了,会让人看到诚心,以及华家一举一动当中带出来的,百年大族,世家风范。

    民心所向,效仿之,则天下行至。

    华盈琅的变化,华家人都看在眼里。

    他们庆幸,小妹三姐终于回来了。

    他们也感慨,一个人成长的不易。

    华氏如今的一切,大概再也不能离开华盈琅。

    相对于木炭从夏侯氏“进口”的艰难,华盈琅并不担心。

    她知道,一味依靠外来的商品和物料,是农业社会的大忌。

    本来,农业社会一般都是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特点的。如今像木炭、木料,以及由木炭产出的接下来的炼制铁和铜,都必须依靠外来的输入才能存活,这本来就是不应当的事情。

    更何况,现在出问题的,是历代的统治者对西疆这片地方的明贵实贱,面扬心贬。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这样的情形,来说西疆也是不为过的。

    天下三分,各国之主都在尽力争取到这一片富饶的地方。六百年之后的今天,这里已经不仅仅只是产粮大户,更应当说是各国力量的象征。

    能够争取到西疆划入自己国家的领土,这就是三国统治者的一项丰功伟绩了,算是开疆拓土,文成武就;至于说怎么治理好它?这就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了。

    反正不知多少年后,也许就只要几十年,这里就会再度易主。

    到时候治理得强盛繁荣,难道不应该说这是在将自己的心血拱手让人?

    而他们所做的,只要保证西疆这片土地是在自己在位的时候夺得的,而不至于在自己退位或是驾崩之前又丢掉,那就可以了。

    所以西疆的地位,往好听里说是丰饶的兵家必争之地,但也正是因为这样频繁易主的事实,西疆干脆可以当成是三国之间争夺不休的“殖民地”。

    能掠夺多少资源就掠夺多少资源,让西疆这块地方给出最大的产出,以获得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西疆之于历代统治者的终极存在意义。

    全境树木殆灭,难道还是什么值得惊讶的事情吗?

    让西疆这片荆楚之地在短短的时间之内恢复植被覆盖,想要靠植树,现在看来还是太悬了。

    但是华盈琅知道,六百年过去,西疆的土地已经在这样的争夺之下,逐渐出了问题。

    一次冷兵器的战争对一个地方的生态影响并非不可恢复,但是长达六百年的掠夺,已经让这里不堪重负。树木殆尽,水土焉附?

    西疆在三国的联合压榨下,正在竭尽全力的供养天下人;而这些天下人当中,并不包括西疆自己人。

    一方水土养天下人去了,一方人怎么办呢?

    华盈琅想起一种植物。

    呐,这就要等到春天了。

    不过现在试一试,那还是不打紧的。

第187章 烈火焚烧若等闲() 
——那真是一个万物复苏生长的好时节呢。

    华盈琅从南边的山区买了一大批的裹着泥团的竹鞭。

    竹子,尤其是毛竹,长得那么快又能长到那么大

    多好的建筑材料啊,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大格局的代替木材有没有?

    当然,那些重要的木材肯定是不可能代替的,但那属于一地的特产——一地特产,没道理就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最重要的是,竹子长起来了,还可以烧竹炭呢。

    她是知道的,做了那么久的特战队员会连竹炭都不知道?

    那是常年寄居在她的口鼻上的物料呢,尤其是过火场和原始森林的时候。

    竹炭不好烧,主要是因为竹炭烧制所需要的温度实在是太高了。

    而且正常看来,竹炭烧制时要想让产物少烟,那就要不停的变化适合的温度,这和传统闷烧木炭直接将木料塞进窑里就可以的做法差异很大。

    技术是一项重要的东西。

    华盈琅相信,在这样木炭吃紧的情况下,如果让西疆百姓自己摸索,不超过几十年,劳动人民一定也能自行摸索出生产竹炭的方式。而她对这项技术的了解,也仅仅是局限于大致而已。

    但是她相信,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提点,足够让人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的智慧产物,因为灵感的一时爆发而提前问世——越是技术****性强的东西,越是这样。

    很快,华家的第一批瓷窑里,就多塞了些东西进去。

    粗大的竹子被切成一段一段的竹节,分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